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可有效启动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Cs在人外周血中含量甚微,利用体外培养和扩增DCs制备抗肿瘤DCs疫苗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甘草多糖(Glycyrrhiza polysaccharide,GPS)是从中药甘草中提取出的一类α-D-吡喃多糖,具有增强免疫和抑制肿瘤作用。本课题通过从人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并利用GPS将其诱导分化为DCs,研究GPS对DCs分化成熟、表型、活性的影响,以及GPS所诱导的DCs对T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GPS抗肿瘤治疗的药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细胞贴壁培养法获取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用含或不含GPS的常规细胞因子诱导法,对不同分组(因子组、甘草多糖组、联合组)的单核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培养;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瑞氏-吉姆萨染色法观察各组DCs的形态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对比各组DCs标志物蛋白的表达差异;用尼龙毛柱法获取T细胞,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比各组DCs对T细胞的增殖影响,并采用MTT法测定GPS对DCs活性的影响。 结果:各组单核细胞体外培养均可诱导为DCs。形态学观察,各组细胞符合DCs形态学特征,以联合组DCs数量最多、体积最大、突起最显,细胞染色强于它组。Western Blot显示各组细胞标志物蛋白(CD80、CD40、CD83、CD86)均符合DCs表型特征,并随细胞成熟而表达增强,其表达量以联合组最为明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对比各组DCs对T细胞的增殖影响结果发现,联合组刺激增殖能力最强,且与它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因子组与多糖组相比无显著差异。MTT法检测各组DCs的活性,当各组统一初始单核细胞量并诱导为imDCs后,结果显示联合组活性最强,与其它两组相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因子组与多糖组活性相比无差异;当各组统一imDCs接种量并诱导为mDCs后,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活性对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GPS能诱导DCs的分化成熟,提高DCs的活性,并可促进T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协同细胞因子效果更佳。这为进一步从DCs角度探讨GPS增强人体免疫和抗肿瘤机制提供了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