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丹参根腐病病原菌的鉴定及防控药剂筛选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hi_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是我国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丹参根腐病是丹参种植过程中逐年加重的病害。本研究以河南省丹参主要栽培区丹参根腐病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调查掌握根腐病田间发病症状及发病率;利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分离并纯化,依据柯赫氏法则验证、形态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病原菌鉴定确定致病菌;研究了温度、光照、p H及碳氮源对病原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平板对峙及室内毒力测定筛选有效抑制病原菌生长的生防有益微生物和杀菌剂,为丹参根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研究结果如下:1.丹参根腐病发病症状及规律本研究调查发现,河南省丹参根腐病发病率在3.5%~85.0%之间,连作田块发病更为严重。丹参根腐病发病初期,丹参地上部植株僵化、矮小,叶片边缘紫红色,后变为黄色,根部表现为须根部分先发病并变褐、腐烂,后期蔓延至主根,颜色由红变褐,最后呈干腐状。发病时间为4月初发病,6~8月为发病高峰期,9月以后病害发展趋缓。2.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河南省嵩县、方城县、禹州、渑池县丹参主产区采集的30份典型病株分离并纯化出145株分离物。根据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特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是引起河南省丹参根腐病害的主要病原真菌,其中腐皮镰孢菌(F.solani)分离频率占26.21%,是河南地区丹参根腐病的优势菌,致病力由高到低分别为为腐皮镰孢菌(F.solani)、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3.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不同病原菌菌株菌丝生长速率及产孢能力均不同,对丹参根腐病主要病原菌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4种病原菌在28℃、12 h光/暗交替的环境下生长最快;镰孢菌属最适菌丝生长p H为6~8,细极链格孢最适菌丝生长p H为10~11;腐皮镰孢菌、尖孢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的菌丝生长最适氮源均为硝酸铵和蛋白胨,最适碳源分别为葡萄糖、蔗糖、乳糖,最大生长速率分别达到18、15、18 mm/d,产孢量最大的碳源和氮源均为葡萄糖和酵母提取物;对细极链格孢菌丝生长最适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蛋白胨,最大生长速率分别为14、12 mm/d,最适产孢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蔗糖和酵母提取物。4.有益微生物筛选及对丹参的促生作用通过对丹参根际土和根内菌株分离和纯化,共获得了453株细菌,通过初筛共筛选出90株有益细菌对丹参根腐病不同病原菌生长具有拮抗效果,进一步筛选出9株对4种丹参根腐病病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菌株1-4、2-2、D2XJ、190730-1、190730-2、190730-3及190801-1对丹参根腐病4种病原菌抑菌率均超过了54%以上。通过形态及分子鉴定9株拮抗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杆菌、多粘类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对筛选出的有益微生物进行促生功能检测,筛选出2株促生细菌13-2和15-1,具有解磷、分泌IAA以及固氮的能力,培养48 h IAA分泌量分别达到119.8 mg/L、11.4 mg/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经13-2、15-1处理后的植株的根长、株高均高于对照组,并有显著性差异,根部生物量分别增加58.3%、7.7%。筛选出的11株有益微生物为后续生防菌剂研制和田间应用创造了条件。5.杀菌剂筛选结果表明43%戊唑醇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腐皮镰孢菌F.solani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5 mg/L下抑菌率超过79%,EC50小于1.28 mg/L;43%戊唑醇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生长抑制效果最好,5 mg/L下抑菌率超过66%,EC50分别为0.66、0.65和72.9 mg/L。室内毒力测定结果为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筛选高效安全的杀菌剂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我省较早使用天气现象仪地区的天气现象观测资料的可行性分析与应用,得出以下结论,如果自动化观测天气现象资料时间长于二十分钟,那么所观测到的数据比较可靠,也具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一般来说,自动观测系统对于天气现象的识别总体上来说还是比较可信赖的。但是需要注意,天气现象识别算法、降水方面还有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目的:观察益肾清解健脾方治疗特发性弱精子不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该方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的154例患者均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河南省中医院生殖科就诊的门诊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77人,给予益肾清解健脾方治疗;对照组77人,给予左卡尼汀口服溶液治疗。12周为1疗程,两组用药均为1个疗程。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观察指标,治疗期间的服药情况、有无任何不
目的奥氮平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帕利哌酮或阿立哌唑替代治疗,观察血糖脂、脂联素、瘦素等指标变化。方法 98例奥氮平治疗后出现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9例,分别替换成帕利哌酮或阿立哌唑治疗,换药前、后第4、8、12周评估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检测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脂联素、瘦素、胰岛素抵抗指
人参皂苷是人参中重要的生理活性成分,具有抗癌、抗疲劳、抗老年痴呆等多种功能。如何大量、快速的获得人参皂苷是人参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微生物表达是解决这一难题最可能实现的方法,深受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生物体中,人参皂苷合成途径已经基本明确:乙酰CoA经MVA途径转化为IPP,再由IPP转化为重要前体物质鲨烯,鲨烯经环氧化酶作用转变为环氧鲨烯,环氧鲨烯再经不同途径合成齐墩果酸型皂苷和达玛烷型皂苷。人参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挑战。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64亿,占总人口比例为18.7%,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为妥善处理目前老龄化压力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支持家庭承担养老功能,培育养老新业态”。要实现
研究背景:原发性高血压是由生活方式,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我国高血压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明确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对高血压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父母高血压的降压治疗率与子代高血压的发病率成反比,尽管存在理论上的可能,但目前关于哺乳动物获得性状代际遗传的证据还很少,所报道的大多数环境影响代际遗传的研究都与母体孕期的影响有关。然而,这些研究很难区分
甜味蛋白是一类天然非糖类甜味物质,具有高甜度、低热卡、无毒安全、多功能等优点。Brazzein甜味蛋白是1994年从非洲西部野生植物Pentadiplandra brazzeana Baillon的果实中分离提纯得到,其甜度是等质量蔗糖的2000倍。到目前发现的7种甜蛋白中,Brazzein分子量最小,仅为6.5kD,它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其结构相对简单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这些特性可有
目的:基于前期的体外细胞实验:中药千金子抑制肾癌Renca细胞增殖有较好的药效学作用,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初步探讨千金子对小鼠肾癌Renca细胞形态、侵袭与转移、细胞周期以及凋亡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治疗肾癌研发新的中药治疗药物,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1.划痕实验法:将细胞接种于6孔板中,待细胞贴壁后,使用无血清培养基饥饿6h,用200μl的枪头垂直于6孔板划“1”字形的划痕,再用PBS
学位
目的:基于“在下为肾,在上为脑”理论探讨防己地黄汤治疗肾阴亏虚型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卒中后抑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试验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在西医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观察组加服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和防己地黄汤,疗程均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