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并于本院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和未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保守治疗的患者,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发症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有效性、安全性,为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并入院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和未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而保守治疗的患者。通过病案库查阅患者的就诊资料、诊疗经过以及妊娠结局等情况。入选标准:1.妊娠13-28周,既往有或者没有反复流产史;2.超声提示宫颈管缩短(宫颈管长度小于2cm),且宫颈口扩张(宫颈口成U型或V型或Y型以及漏斗样改变)伴腹部下坠感,无规律性宫缩,伴或不伴羊膜囊突出宫颈外口;3.排除胎儿畸形、胎盘早剥、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宫内感染等;4.排除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产期心肌病等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5.排除双胎妊娠或者多胎妊娠。由于近几年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治疗比较积极,多数在孕早期已行预防性环扎术,符合条件的保守治疗组共21例,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组共47例。保守治疗组患者均给予抬高臀位卧床休息、药物保胎等对症处理,紧急环扎组均及时行宫颈环扎术。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环扎孕周、分娩孕周、手术延长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足月分娩率、新生儿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在紧急性宫颈环扎组,按环扎时宫颈口宽度进行分组,宫颈口宽度<1cm为A组,1cm≤宫颈口宽度≤3cm者为B组,3cm<宫颈口宽度≤5cm为C组,宫颈口宽度>5cm为D组,比较分析不同组的妊娠结局、术后延长孕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在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中以分娩孕周是否大于32周为自变量,以宫颈管长度、宫颈口宽度、环扎孕周、产次、以及羊膜囊是否突出为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各因素对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母婴结局的影响。
结果:
1.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环扎年龄(30.4±4.48VS30.2±4.32岁)、分娩次数(0.29±0.51VS0.31±0.4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怀孕次数(1.87±1.00VS1.76±0.92次)、自然流产次数(0.61±0.83VS0.58±0.76次)、宫颈管长度(1.19±0.59VS1.10±0.61cm)、宫颈口宽度(2.13±1.96VS2.09±1.76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延长孕周时间及妊娠结局的比较:紧急环扎组延长孕周时间为57.94±43.27天,保守治疗组延长孕周时间为4.68±4.78天,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19%VS86%)、足月分娩率(27%VS0%)、大于32周分娩率(49%VS0%)、大于28周分娩率(64%VS4.8%)以及早期新生儿出生体重(1911.14±1129.28VS657.57±290.68g)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的并发症比较: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宫颈裂伤1例,保守治疗组宫颈裂伤0例,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性宫颈环扎组远期胎膜早破发生率33%、感染发生率15%,与保守治疗组远期胎膜早破发生率12%、感染发生率4.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保守治疗组。
4.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以宫颈口宽度不同分组,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A组延长孕周、分娩孕周、早期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活产率均大于B、C、D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宫颈口宽度增大,早期新生儿活产率明显降低,妊娠结局趋于不良。
5.影响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妊娠结局的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管长度、宫颈口宽度、羊膜囊突是否突出与紧急性宫颈环扎组的妊娠结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在延长妊娠孕周,增加早期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早产率,提高32周、34周及足月分娩率,显著改善了围产期结局。为没能早发现、早治疗的孕中、晚期流产孕妇提供了继续妊娠的机会。
2.紧急宫颈环扎术后胎膜早破及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高于保守治疗组。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需要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证实。
3.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的妊娠结局与环扎时宫颈口宽度、羊膜囊突出程度以及宫颈管长度有关。其中宫颈口扩张越大,羊膜囊突出越严重,妊娠结局越不理想。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并于本院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和未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保守治疗的患者,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并发症以及有关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的手术时机、有效性、安全性,为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并入院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和未行紧急性宫颈环扎术而保守治疗的患者。通过病案库查阅患者的就诊资料、诊疗经过以及妊娠结局等情况。入选标准:1.妊娠13-28周,既往有或者没有反复流产史;2.超声提示宫颈管缩短(宫颈管长度小于2cm),且宫颈口扩张(宫颈口成U型或V型或Y型以及漏斗样改变)伴腹部下坠感,无规律性宫缩,伴或不伴羊膜囊突出宫颈外口;3.排除胎儿畸形、胎盘早剥、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宫内感染等;4.排除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围产期心肌病等严重的内外科合并症;5.排除双胎妊娠或者多胎妊娠。由于近几年宫颈机能不全患者治疗比较积极,多数在孕早期已行预防性环扎术,符合条件的保守治疗组共21例,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组共47例。保守治疗组患者均给予抬高臀位卧床休息、药物保胎等对症处理,紧急环扎组均及时行宫颈环扎术。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环扎孕周、分娩孕周、手术延长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足月分娩率、新生儿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在紧急性宫颈环扎组,按环扎时宫颈口宽度进行分组,宫颈口宽度<1cm为A组,1cm≤宫颈口宽度≤3cm者为B组,3cm<宫颈口宽度≤5cm为C组,宫颈口宽度>5cm为D组,比较分析不同组的妊娠结局、术后延长孕周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在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中以分娩孕周是否大于32周为自变量,以宫颈管长度、宫颈口宽度、环扎孕周、产次、以及羊膜囊是否突出为影响因素,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各因素对紧急性宫颈环扎术母婴结局的影响。
结果:
1.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的环扎年龄(30.4±4.48VS30.2±4.32岁)、分娩次数(0.29±0.51VS0.31±0.4次)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怀孕次数(1.87±1.00VS1.76±0.92次)、自然流产次数(0.61±0.83VS0.58±0.76次)、宫颈管长度(1.19±0.59VS1.10±0.61cm)、宫颈口宽度(2.13±1.96VS2.09±1.76c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患者延长孕周时间及妊娠结局的比较:紧急环扎组延长孕周时间为57.94±43.27天,保守治疗组延长孕周时间为4.68±4.78天,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期新生儿死亡率(19%VS86%)、足月分娩率(27%VS0%)、大于32周分娩率(49%VS0%)、大于28周分娩率(64%VS4.8%)以及早期新生儿出生体重(1911.14±1129.28VS657.57±290.68g)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与保守治疗组的并发症比较: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宫颈裂伤1例,保守治疗组宫颈裂伤0例,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紧急性宫颈环扎组远期胎膜早破发生率33%、感染发生率15%,与保守治疗组远期胎膜早破发生率12%、感染发生率4.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并发症发生率大于保守治疗组。
4.紧急性宫颈环扎组以宫颈口宽度不同分组,比较各组的妊娠结局:A组延长孕周、分娩孕周、早期新生儿出生体重及活产率均大于B、C、D组,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着宫颈口宽度增大,早期新生儿活产率明显降低,妊娠结局趋于不良。
5.影响紧急性宫颈环扎组妊娠结局的因素分析:通过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颈管长度、宫颈口宽度、羊膜囊突是否突出与紧急性宫颈环扎组的妊娠结局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紧急性宫颈环扎术在延长妊娠孕周,增加早期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早产率,提高32周、34周及足月分娩率,显著改善了围产期结局。为没能早发现、早治疗的孕中、晚期流产孕妇提供了继续妊娠的机会。
2.紧急宫颈环扎术后胎膜早破及感染(绒毛膜羊膜炎、败血症等)的发生率高于保守治疗组。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需要大样本试验进一步证实。
3.紧急性宫颈环扎术的妊娠结局与环扎时宫颈口宽度、羊膜囊突出程度以及宫颈管长度有关。其中宫颈口扩张越大,羊膜囊突出越严重,妊娠结局越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