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固定光致电化学MicroRNA及甲基转移酶传感新方法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jug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全球性医学难题,防治癌症的最好办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细胞扩散、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降低治疗的难度。近年来,癌症标志物的研究为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可能,针对癌症标志物的研究成为了生物传感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光致电化学由于激发信号(光)和检测信号(电)完全分离,具有背景信号低,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等突出优势,广泛应用于生物活性分子检测、基因分析等领域。本文利用核酸分子的反应特性,设计了免固定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新策略,实现了癌症标志物microRNA和DNA甲基转移酶的分析检测。
  本文对所构建的免固定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这些方法以液相中的亚甲基蓝(MB)为光活性探针,以未经修饰的氧化铟锡导电玻璃为工作电极,利用DNA改变MB的扩散能力,分别实现了microRNA和DNA甲基转移酶活性的高灵敏、高选择性分析检测。
  基于T7核酸外切酶辅助的目标物循环放大策略,构建了高灵敏免固定光致电化学生物传感新方法,实现了高灵敏microRNA分析。目标microRNA与MB标记的单链DNA探针(MB-DNA)杂交,引发T7核酸外切酶切割MB-DNA,产生MB标记的单核苷酸的同时,释放目标物microRNA,进而引发后续的循环过程,最终产生大量MB标记的单核苷酸,扩散到电极表面,实现光电信号放大。因此,这种便捷的免固定光致电化学传感方法,可实现高灵敏microRNA分析检测,检测限低至27aM。
  基于核酸工具酶辅助核酸信号放大策略,设计了免标记、免固定光致电化学传感新方法,实现了DNA甲基转移酶活性及其抑制剂的分析检测。在此策略中,发卡探针在甲基转移酶作用下发生甲基化,引发DpnI内切酶切割发卡探针,释放出的单链DNA与辅助DNA杂交,在KF聚合酶和Nt.AlwI核酸内切酶的作用下,聚合与切割过程不断进行,产生大量富G的DNA单链并形成G-四联体结构,此时MB嵌插入G-四联体,扩散能力降低,导致光电信号减小,从而实现“关信号”高灵敏检测DNA甲基转移酶活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以FCC油浆脱固重组分(FCC-HC)为原料,采用直接热缩聚法、共碳化法、供氢改性法制备中间相沥青,考察了不同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对中间相沥青结构和性质的影响,并通过偏光显微镜、元素分析、FT-IR、XRD等表征手段对中间相沥青进行分析,探讨中间相沥青的形成过程和作用机制。以FCC-HC为原料,直接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沥青,最佳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40℃,反应时间10 h,压力2 MPa。在
学位
水性丙烯酸酯乳液由于其环境友好、低成本、优异的成膜性和易于结构调整而已广泛用于水性建筑涂料领域中。然而,普通水性丙烯酸酯在耐水性、耐化学性和耐热性方面仍存在缺点,不能满足建筑行业的需求。环氧树脂的结构决定了其优异的附着力、耐腐蚀性、热稳定性、机械强度以及较高的反应活性,使得其可用于对丙烯酸酯进行改性,以达到优势互补,并且环氧接枝改性保留了环氧基团的反应活性,在交联固化成膜时提高其交联密度,可使得涂
学位
本文主要分为WS2纳米片/石墨烯三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并应用于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和TiO2纳米膜涂覆于304不锈钢表面的腐蚀保护特性研究这两个独立的部分。  第一部分,本文所研究的超级电容器是作为新兴的、小型高储能的设备之一。我们以块状的直径为45um的鳞片石墨粉为原料,使用改性的Hummers法经过预氧化和强氧化过程使原料剥离为多缺陷、多孔道的三维氧化石墨;并通过绿色高温的还原法成功地去除在氧化过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是通过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引发的、简便、灵敏、强有力的分析检测技术。电化学发光因其低背景信号干扰、宽线性范围、高灵敏度、简单操作以及成本低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广泛研究。本文研究合成了1种新型的具有优异ECL性能的纳米发光体,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构建了两个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实现了对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
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分析技术由于其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操作方便等优点,已经成为近几年较为热门的生物分析手段之一。本文利用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作为生物免疫传感器基底,结合具有较大比表面积、高催化活性和高导电性的多功能金纳米花(Goldnanoflowers,AuNFs),设计了两种新型无酶ECL免疫传感策略,实现了对甲胎蛋白(AFP)、癌胚抗
由于储能机理的差异,双电层电容器和法拉第电容器各自都有优缺点,为了利用两者的优点,有效的办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做成混合电容器,以获得最好的电化学储能能力。本文先制备改性的PyS-RG,以改善石墨烯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接着通过高温水热法和热还原法制备出单元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NiO/RG和Co3O4/RG)。  为探究双元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仍以改性的PyS-RG为原料,通过
学位
TiO2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具有速度快,可持续分解中间产物,无二次污染等优势,是治理有机污染物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纳米粉体在实际应用中难以回收利用,制约了其工业化进程。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选用Nafion液作为封装材料,对TiO2基光催化剂实施封装。通过XRD、SEM、TEM、EDS、UV-vis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组成、形貌、结构和水接触角等进行表征分析,考察了光催化材料降解甲基橙的性能,探究纳米
乙烯和丙稀作为石油化工的重要产品,在精细化学品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我国富煤、少油的能源结构,将“煤”取代“石油”生产高附加值的低碳烯烃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由于SAPO-34分子筛具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及优异的低碳烯烃择型选择性,已成为MTO/DTO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催化剂。但是SAPO-34分子筛孔口小,反应过程中极易形成积炭,导致孔道发生堵塞,催化剂快速失活,降低了其使用寿命。针对
学位
TiO2表面缺陷位不仅可以作为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在异质结构光催化剂体系构建过程中也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TiO2表面氧空位和Ti3+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分别构建了贵金属(Ru、Rh、Pd)/TiO2和半导体(BiOI)/TiO2两种异质结构体系。  在贵金属(Ru、Rh、Pd)/TiO2异质结构体系中,采用浸渍法,利用TiO2表面氧空位和Ti3+的还原性质,在TiO2表面沉积上尺寸均一
纳米酶因其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稳定性高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作天然酶的理想替代物。现在已报道的纳米酶通常只具有一种仿酶活性或多种非串联的仿酶活性。因此,在进行级联反应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天然酶而无法实现无酶反应。此外,天然酶与纳米酶的最适反应pH差异较大。因此,纳米酶–天然酶的级联反应通常需要分步进行。因此,发展新型纳米材料、扩展纳米酶的种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生物模板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