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冰状的晶体化合物,通常在气水共存和高压低温的环境条件下生成。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最早是在天然气输运管道中被发现的,由于管道内生成的水合物通常会发生沉降堵塞,进而会对天然气开采输运过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管道内的水合物堵塞情况发生,需要针对水合物堵塞的机理与特性开展研究。本文通过研究管道内水合物颗粒的运动机理来分析水合物堵塞的成因,阐明管道内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变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类冰状的晶体化合物,通常在气水共存和高压低温的环境条件下生成。自然界中天然气水合物最早是在天然气输运管道中被发现的,由于管道内生成的水合物通常会发生沉降堵塞,进而会对天然气开采输运过程带来严重的安全问题和经济损失。为了预防管道内的水合物堵塞情况发生,需要针对水合物堵塞的机理与特性开展研究。本文通过研究管道内水合物颗粒的运动机理来分析水合物堵塞的成因,阐明管道内水合物浆液的黏度变化,设计循环管路系统并利用压差信号监测分析了管道内水合物的堵塞特性,进一步探究了不同管道结构和运行条件下的水合物堵塞过程和解堵手段,为天然气管道的安全输运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指导建议。针对管道内水合物颗粒的运动机理研究,通过受力分析和参数优化构建了水合物颗粒沉降过程的极限沉降速度模型,计算了保证颗粒在管道内不沉降条件下的临界流速;针对水合物颗粒在表面移除过程,引入毛细液桥变形所导致的毛细管力和横向液桥力的变化,建立了水合物颗粒移除临界流速模型,计算了保证颗粒在管道表面不附着条件下的临界流速;进一步对颗粒移除临界流速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测量了颗粒滚动和滑动移除的临界流速。在误差不超过10%的范围内,滚动移除的模型预测准确度达75%,滑动移除的模型预测准确度达90%。运用上述建立的模型,能够计算保证水合物颗粒在管道内不沉降不堆积的最小管道流速。针对管道内的水合物生成至堵塞过程,首先通过测量不同初始条件下的水合物生成-聚集-沉降过程的浆液黏度值变化,阐明了水合物生成至聚集过程黏度值增加而沉降过程黏度值降低的规律。为了进一步研究管道内的该过程,设计并搭建了一套高压全可视化循环管路,能够实现气液固三相混输。实验通过流动过程中的压差信号变化并结合可视化图像,原位监测了管道内水合物的生成-聚集-沉降-堵塞过程。计算了水合物生成至堵塞过程的水转化率,并提出了以压差信号为判据的水合物各阶段的预警判定点,揭示了不同含液率和管道流速下水合物生成至堵塞各阶段的流态变化规律。基于上述水合物在管道内的堵塞过程研究结果,进一步观测了管道中的起伏管、盲管和U型管等多区域的水合物浆液流态变化及水合物堵塞规律,揭示了堵塞易发生点。阐明了管道输运过程中启停操作对水合物堵塞的影响,指出了停机时长过长会增加管道内水合物生成的过冷度并进一步加速水合物堵塞过程。提出了水合物降压解堵过程中,高含液率采用分段降压而低含液率采用直接降压的方式,以保证最佳解堵效率。
其他文献
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建构筑物结构和基础设施抗震防灾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又始终是土木工程不断解决新的挑战和创新发展的重要课题。建筑结构预制装配化是我国建筑工业化、信息化乃至智能化的必由之路,其中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量大面广、结构体系创新与抗震性能提升是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是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抗侧力体系,其预制装配构造连接与抗震性能成为制约装配式高层建筑结构发展的瓶颈。本文
学科大概念的研究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许多国家把学科大概念写进课程标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学科大概念,课程标准指出:“进一步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事实上,大概念教学理念并非只适合高中阶段,同样适宜于大学数学教学.目前,国内关于学科大概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研究数学学科大概念及其
鱼雷锚一种适用于深海的新型锚固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和造价低廉等优势,包括锚尖、锚杆、锚翼和锚端等部分。鱼雷锚从海床上预设高度释放,依靠自重获得贯入初速度;贯入海床一定深度后,通过锚链按设计角度与浮式海洋平台连接,由锚-土界面摩擦、锚端端承力和锚尖反向端承力共同提供承载力。鱼雷锚锚尖形状影响贯入阻力和反向承载力。然而,鱼雷锚锚尖贯入阻力及抗拔承载力的理论研究仍相对不足。精准测量土体强度是研究
航空航天装备在装配过程中需要通过铆钉或螺栓将大量零件或部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连接,为此需要预先在航空航天构件上进行制孔。航空航天构件装配制孔具有加工数量庞大、作业环境复杂等难点,尤其是我国新型号航空航天装备在研制或批产的过程中,面临难加工材料用量大、大直径大深度装配孔数量多、制孔质量要求高等难题,对制孔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的麻花钻钻孔结合扩孔、铰孔的传统制孔工艺由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已难以满足难
空调系统的节能运行控制对建筑节能有着重要意义;在空调系统总能耗中,空调水系统输送能耗比重较大,是空调系统节能的重点之一。为降低空调系统的输送能耗,水泵变频变流量控制逐渐成为空调系统节能运行调控的主要研究方向,并广泛用于实际工程之中。本文通过对实际工程和大量文献的研究发现,空调水系统水泵变频控制仍存在以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循环水泵变压差设定值的控制参考依据,无法实时反映热能供给最不利的末端空调用户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是我国未来积极发展的能源之一。其中核电站安全是保障核电工程安全运营的关键。近些年,中国核电站的装机容量逐年增加,且分布区域由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延伸。良好地基的日渐减少促使核电站的基础形式逐渐由刚性基础向柔性基础发展,大型桩筏基础在核电站基础中的应用变得非常重要。一般认为对于重要建筑物通过增加用桩量和桩土置换率可提高桩筏基础承载力和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能,而实际情况是桩土相互作用和过大的
大型飞机的研制水平是国家工业、科技等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飞机部件装配作为飞机研制的关键环节,其精准执行对提高飞机气动性能和服役安全至关重要。然而,对于如平尾升降舵等由薄壁类零件构成的飞机部件,需以工装为定位基准进行装配,飞机零件尺寸误差、工装实时定位误差都将诱发飞机部件装配超差。同时,飞机部件与工装之间几何误差耦合交错、相互扰动,致使飞机关键薄壁件形面超差与工装定位器精度丧失同时发生且互为诱因,难
地热能是赋存于地球内部的一种储量极其丰富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地热能,尤其是深层干热岩地热能的开发和利用,有可能成为解决未来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干热岩的渗透性极差,需要采用工程技术手段进行热储改造后才能进行热能提取。传统以水力化为主的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简称EGS)虽然已经历了近50年的发展,但仍未实现干热岩地热能的商业化开采,因此探寻新的
现代工程系统是尖端科技高度融合的机械、电子、液压和控制一体化复杂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导致重大经济损失。随着航空航天和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发展,复杂系统可靠性研究已纳入到国家科学与技术发展纲要。如何保证复杂系统高可靠性,为其制定科学有效的维修决策,已经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广泛关注。本文以复杂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复杂性、多态性和不确定性等视角对其可靠性分析和选择性维修决策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复杂系统可靠性分
以煤为原料制合成气,经费托合成制备清洁烃类液体燃料和低碳烯烃(C2=-C4=)等化学品,能够丰富我国的能源供应网络,对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Fe基催化剂由于其低廉的价格及高的逆水煤气变换活性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χ-Fe5C2被公认为Fe基催化剂的主要活性相。然而,目前χ-Fe5C2催化剂制备流程复杂、χ-Fe5C2含量普遍不高及合成机理不明晰。本论文从χ-Fe5C2催化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