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天寿美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551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第一位旗帜鲜明地主张中西绘画拉开距离,并在创作中展示了中国画审美新境界的突出人物。他在绘画创作与教学实践中追求“奇、强、霸悍”的风格,善于“造险”与“破险”,给人以新鲜、惊异、振奋、向上的感受,成为现代中国画坛上把传统绘画推到边界险峰的大师。 本文拟从潘天寿的艺术主张,美学思想在中国画创作中、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国画艺术发展观及其美学思想的价值几方面对潘天寿的美学思想做一小结与探究。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潘天寿首先提出:“文艺作品归根结蒂是在写自己、画自己,它不是江湖骗术,而是人的心灵的结晶。”的艺术观。对于个体创作,他提出了:“名利之心,不应不死,学术之心,不应不活。名利,私欲也,用心死,人性长矣。画事,学术也,用心活,画亦活矣。”的学术态度。他的绘画作品没有一般士大夫画家惯有的那种自怜自哀和愤世嫉俗。他不把书画作为个人的避风港、忘忧谷,而自觉地超越个人境遇的狭窄视角,更崇高、更开阔地有意识关注中国绘画的“艺术之本旨”。他的作品风格大气磅礴、至险至奇,虽包涵了个性却不是一任天然的个性流露,以“奇、险、绝”的笔法走向中国画传统的大“和谐”,呈现出“高古苍茫”、“幽深静穆”的崇高之美。 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潘天寿主张人格教育,坚持身教重于言教的指导方针。对学生提出立“德”先于学“艺”的要求。他从事国画教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对中国画的教育思想和教学体制、方式作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他首创在中国画系开办书法篆刻专业,对国画实行人物、山水、花鸟分科教学,与国画系师生共同努力将浙江美院的中国画系办成了实力雄厚的全国重点系。他是现代中国画教学的主要奠基人。 20世纪中国社会转型造成的全面价值危机首先体现在关于中国画地位、前途和价值的论争之中,论争几乎贯穿了整个世纪。潘天寿经历着比老一辈国画大师在青年时代坚守传统方面更加艰难和复杂的际遇。这场已经深入到美术领域的中西之争使潘天寿已无法同前辈那样在一个相对平静超然的氛围中,以一种洒脱旁观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心功能状态,且其高发的血栓栓塞并发症显著增加了患者的致残、致死率。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仍然是控制
论文以协同开发,提高所开发系统的可比性、互联性、可重用性及经济性为目的,引入资源管理、数据融合树、企业体系结构设计系统工程方法等新概念新方法,对信息融合系统功能模
“韩流”的出现,引发着人们对韩国文化产业政策及韩国电视剧发展等问题的探讨,其实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韩国的影视剧制作体系,而其中编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本文中,笔者试
在目前电力供应紧张的情况下,作为供电大户的火力发电厂每年提供了全国用电量的63%。但是,由于制造质量“先天不足”和运行维护“后天失调”,我国大型电站锅炉管道爆漏停用事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之主体,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森林为社会提供两种产品:一种是有形产品,可以在市场上交换,为经营者带来经济效益;另一种是无形产品,如涵养
数据挖掘特有的根本理论密切关联企业架构中的职员培训。数据挖掘路径下,应能建构适宜的数据库,创设概念模型、总体架构之内的物理模型、逻辑特性的模型。对职员培训关涉的若
目的:对不同按压频率插入式腹部按压心肺复苏及标准心肺复苏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比较,探讨IAC-CPR 的最佳按压频率。方法:选12条健康杂种犬,采用重复随机法分为四组,每
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为蓼科(Polygonaceae)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药用部分为其干燥根和根状茎,其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应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
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管癌在恶性肿瘤中的死因顺位不仅在全世界出现下降趋势,在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地区——四川盐亭县也出现下降态势,而且不同年代得出的食管癌病因不尽相同
本文归纳和借鉴西方基于功能观点的资本市场体系改革理论和资本市场监管理论,参照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多层次资本市场构建和发展的经验,立足于我国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