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中国人不仅希望更多地了解国际社会,更希望被国际社会所了解,英语自然成为了国际间文化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受中国文化,思维模式,社会习俗的广泛影响,中式英语作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语言现象出现在中国学习者的英语学习过程中。中式英语主要是指带有中文词汇、语法、表达习惯的英语,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中式英语的存在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并且在实际交往中容易造成误解和迷惑。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国,英语使用者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特别是非英语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大学生毕业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后,从英语学习者转变为英语语言的使用者。因此,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实际的英语使用水平。但就目前状况来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远不能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对英语人才的日益增长能力需求。特别是在口语表达和实际交际方面。目前,针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现行体制下,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及英语文化的传授,导致中国学生经过十几年的英语学习,只善于背单词,学语法,高分通过考试,不开口则已,开口就是一口地道的“中式英语”。本文首先通过对近年来学术研究中有争议的中式英语与中国英语概念进行差异比较来界定本文研究中所针对的中式英语现象。继而对中式英语的定义及演变历史进行了回顾。通过总结发现近几年中式英语的研究呈上升趋势,研究涉及的领域有所扩展,但大部分研究集中于学生写作和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关于口语中出现中式英语的研究较为分散,系统性不强。因此本文通过对100名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语测试的方式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现状进行了小范围的调查。通过测试的方式总结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词汇、语法、习语及文化方面出现的中式英语的现象。并通过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对待英语口语的态度,母语对英语口语的影响及口语学习策略等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从主、客观两方面入手进行原因分析。以思维模式差异、文化影响及心理因素等角度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探讨中式英语产生的内外原因。最后,文章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角度就大学英语教学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