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变量玉米施肥量监测系统的研究

来源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大田农作物之一。本文针对玉米的传统施肥中存在的化肥投放量大和肥料利用率低等问题,按照玉米生产中精准变量施肥的要求,设计了一个双变量玉米施肥量监测系统,通过改变排肥轴有效工作长度和排肥轴转速对施肥量进行精准控制。并针对施肥作业中肥料下落的流量信号进行分析研究,对施肥信号进行两种滤波去噪处理,从中选出最优处理方法,实时监测玉米施肥作业的流量信号,研究内容对提高玉米施肥实时流量监测,保证精准变量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以玉米施肥作业中使用的颗粒肥料(磷酸二铵、尿素和氮钾追肥)作为研究对象,对选用的颗粒肥料进行物料特性的测量分析,物料特性主要包括颗粒肥料的三轴尺寸、等效粒径、球形度、真实密度、堆积密度等物理特性和其休止角和刚度系数等力学特性。试验测得磷酸二铵和尿素球形度为89%以上,氮钾追肥球形度为81%;颗粒密度最高为1.531 g/cm,真实密度最高为1.667 g/cm;由休止角的计算公式测得三种颗粒肥中最大的为38.488°;通过对载荷速度和颗粒形变量的分析,得到三种颗粒肥中的刚度系数最大的是磷酸二铵,变化范围在182N/mm-240N/mm之间。(2)分析影响施肥状态的主要因素,确定双变量施肥整体方案,其中包括驱动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的选择;设计出双变量施肥系统,对系统中应用到的各个部分电路进行分析说明,包括液压驱动控制模块、计算机控制查询模块、机车作业速度北斗/GPS采集装置、单片MCU控制单元、施肥量采集传感器等,重点分析多普勒效应的原理,研究肥量流量反馈采集传感器的工作过程。(3)对双变量施肥量数据进行采集和信号处理。试验以微波多普勒传感器作为核心检测模块,通过颗粒肥料流量测量的台架试验,使用数据采集仪对排肥管中肥料颗粒下落的速度信号进行采集,监测排肥管内正常排肥时的流量或肥料用尽的状态,并采用小波变换和小波包变换两种方法对采集的含噪信号进行滤波去噪方法处理。通过对比两种方法处理后的波形及信噪比,最终选择使用低频小波分解重构的方法去除噪声。(4)为验证所设计的双变量玉米施肥量监测系统性能,进行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通过室内试验对排肥量进行标定;通过田间试验测试系统各节点之间的通信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排肥状态下由微波多普勒传感器模块检测的排肥量与实际排肥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平均误差为7.68%。
其他文献
我国已成为番茄的最大的生产与出口国,果蔬的季节性采摘,会造成周期性的劳动力急缺、劳动力成本突增,从而增加了果蔬的种植生产成本。因此对番茄采摘机械的研究成为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采摘机械手作为果蔬收获类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是整个采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手的采摘能力直接影响了整个体统的执行效率,所以对采摘机械手的设计是收获机器人研发的重要环节。在总结了当前采摘机械手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以最大
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玉米种植大国,玉米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还田率不到美、英等发达国家的1/3,不仅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也对耕地可持续性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将玉米秸秆粉碎后适量还田,并与还田机械合理配套,可以改善土壤耕层结构,增加熟土层肥力,最终达到降低作业成本、提高作物产量的效果。长期以来红旗岭农场玉米秸秆还田量没有统一标准,还田配套机械混乱,造成玉米种植收益偏低,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对红旗岭农
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板蓝根播种装置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板蓝根穴播技术的农艺要求,以板蓝根种子物料特性为基础,开展型孔轮式板蓝根穴播排种器的设计试验与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以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较大的小叶板蓝根种子为研究对象,对其物料特性进行测量,得到种子的三轴尺寸、含水率、千粒重及密度;利用自制力学特性测试装置,得到板蓝根种子滑动摩擦系数、静摩擦系数、碰撞恢复系数;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板蓝根种子剪切
中国是农业产业大国,在现代农业生产中,高粱同大豆、玉米、水稻等占我国粮食产量的主导地位。为保证粮食的生产与实现最大产量,在农业工作过程中会播撒一定量的化肥,化肥的过量施用会导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在农业现代化传统的条施的基础上,将施肥方式调整为穴施肥,本文针对穴施肥控制系统引入离散元仿真分析,同时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模糊PID的控制策略,并完成整体的试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本
绿豆渣是绿豆生产粉丝、绿豆淀粉、绿豆蛋白等产品的副产物,含有多种功能成分,但通常被用于饲料或当作废弃物直接丢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绿豆渣中还含有一定数量的淀粉,可提取后用于制备抗性糊精。抗性糊精是一种具有调节血糖、调节肠道菌群、降血脂和减肥等功能的水溶性膳食纤维。在此背景下,为提高绿豆渣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本研究以绿豆渣为原料,采用微波酶法制备抗性糊精,利用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对其进行纯化
收获是裸燕麦生产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我国裸燕麦机械化目前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收获机械单一、收获机械与作物不配套等问题。脱粒与分离装置是收获机械的核心装置,为提高裸燕麦收获质量,自行研制裸燕麦单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通过测试裸燕麦穗头连接力确定合适收获含水率,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和无线动态监测技术与试验研究相结合,对裸燕麦单轴流脱粒与分离装置性能进行试验研究。(1)研制了单轴流钉齿式裸燕麦脱粒与分离试验台。主
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禽类,近年来鹅的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疾病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高。抗生素常用于防治鹅的细菌性疾病,但由于长期的不当使用,使鹅肠道菌群紊乱,细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且残留的抗生素污染周边环境及动物产品等,危害巨大。微生态制剂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替代品,在维护肠道菌群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刺激免疫系统、改善动物健康等方面要优于抗生素,且无残留,非常适合在畜禽养殖中使用。目前市面上针对鹅的微生态
知母是一种组成成分丰富、药理功效优良、开发潜力巨大的百合科植物,随着愈加强烈的保健预防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将知母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中。知母多糖作为知母中重要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现有文献中关于其抗炎、抗氧化和降血糖等方面的功效已被证明,但是未见关于其免疫调节能力和抗癌活性方面的明确报道。同时,知母多糖结构与生物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免疫作用与抗癌作用之间的关系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对知母多糖理化性质
绿豆是一种常见的豆科杂粮作物,价格低廉、营养丰富,具有多种保健功效,绿豆的营养保健效果与其富含的活性组分紧密相关。绿豆食用前需对其进行加工处理,加工处理对绿豆中的黄酮组分、蛋白质等组分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改变其功效,目前对于绿豆在加工中黄酮组分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可获得的信息有限,因此,本文首先从绿豆中制取黄酮,采用连续制备色谱分离纯化黄酮中最强抗氧化活性的组分,并对其进行结构鉴定。然后考
膳食纤维作为“第七营养素”,对机体的调节代谢等生理功效日益突出。芸豆作为东北主产区经济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70%以上的富含膳食纤维的副产物-豆渣,如何获取高品质膳食纤维备受关注。本研究立足筛选不同品种的芸豆加工副产物(芸豆渣),针对品种间差异化,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芸豆渣膳食纤维,发酵改性芸豆渣后分离制备水溶性膳食纤维(SDF)和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DF);通过红外光谱、差示热量和X射线衍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