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CAPM能否解释中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现象?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有效市场假说为前提国外学者们研究了资本资产定价的问题,他们依据各个投资组合对市场风险的敏感程度定义了投资组合的风险,从而提出了著名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s Pricing Model,CAPM)。传统资产定价模型认为,所有资产的期望收益与市场风险溢价线性相关,其它变量并不具有边际解释力度。然而,不少关于分析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如Friend&Blume (1970),Black et.al (1972),Fama&French (1992,2006)),传统的CAPM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资产或资产组合期望收益率横截面的变化。随后,Grant(1977),Lewellen&Nagel(2006),Boguth et al.(2011)等指出传统资产定价模型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模型设定中并没有考虑时变投资机会集合对市场beta的影响,而条件CAPM模型正好可以填补无条件CAPM 模型的这一理论缺陷,进而能够更好地解释不同投资组合横截面收益的变动特征。那么,这对于中国市场来说是否受用呢?条件CAPM模型能否有效地解释中国市场中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从而为中国市场定价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呢?
  由此,本文基于条件CAP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2000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的所有A股收益率数据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在beta投资组合横截面收益的框架下,研究发现中国股市中的投资者在承担较大的风险时获得的回报反而更小,这与无条件CAPM模型的预测完全相反,因而中国股市的确存在横截面收益的异常现象。而后本文引入了条件资产定价模型对中国股市风险—收益关系进行了解释,研究表明不管是对于传统的CAPM模型还是经典的 Fama-French 三因子模型,考虑风险时变后定价模型对中国股票收益率的解释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特别地,条件FF三因子模型加入的风险因子均吸收了投资组合收益的时序变动,从而更好地刻画了中国股市横截面收益的变化特征。为了进一步证明条件CAPM模型在中国股市的有效性,本文继续探讨了无条件和条件CAPM模型的定价差别,结果显示beta的确展现出了预期的时变性从而使得无条件CAPM出现定价偏差,进而导致了其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现象解释的失败。而条件CAPM模型正是在考虑了时变投资机会集合后,通过及时、准确地捕捉市场的变化从而对股票的横截面收益做出了较好的解释。
  最后,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检验了公司层面变量对时变beta的刻画能力,包括与公司投资异质、公司杠杆异质、融资约束有关的因素,结果显示各个因素的影响能力有所差异,而随着这些影响因素的发现,条件CAPM对高beta投资组合收益的解释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但对于低beta投资组合收益的解释能力并不没有太大提升,这一实证结果表明尚有一些定价因素未被识别,仍需要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第一是基于beta组合收益横截面的框架下更为全面地探究了条件CAPM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的解释能力,不仅比较无条件与条件CAPM模型刻画中国股票横截面收益的能力,还比较加入其他风险因子后两者的不同表现;第二,首次利用中国股票收益数据系统地分析无条件与条件模型定价偏差之间的关系,解释了条件资产定价模型表现更好的原因,对以往有关中国条件资产定价模型的相关理论研究做出了补充;第三,丰富了适合中国市场的条件资产定价模型中变量的选择,创新性地从三个维度去识别影响中国股票市场风险—收益关系的影响因素,包括已实现的滞后 beta值、宏观经济因素以及与公司层面相关的影响因素,这对于识别中国股市的变动特征并推动中国市场合理定价及良性发展无疑是有益的。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beta投资组合收益横截面的分析框架,而对更为广泛的研究对象而言,条件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又会如何,本文认为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分析。
其他文献
现代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已被证明是企业发展的有效模式,但是由于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不一致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产生了代理成本。自Jensen &Meckling提出代理成本问题以来,历经40余年的发展,关于代理成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重点多集中于对代理成本的界定、衡量、影响因素、如何治理等方面,并提出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观点。而近年来,“文化与金融”的交叉和
学位
信用评级机构因其降低市场信息不对称、风险预警的功能,被称为 “金融市场的看门人”,评级机构的存在一度被认为是提升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主要推动力。然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2009年的欧债危机让资本市场深刻的认识到评级机构功能的缺失对一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破坏力,这也使得危机过后,各国都开始着力于构筑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以保障本国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国内方面,信用评级业自80年代末萌芽诞生后,先
学位
机构投资者已经成为各国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从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再到2009年创业板正式推出至今,我国股市发展历史不过短短的27年时间。在这短短的27年,机构投资者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基金、券商、保险、信托、QFⅡ等机构投资者纷纷涌入市场。机构投资者对于市场波动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学术界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部分学者通过实证发现
股票市场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一环,是反映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的运转应该遵循其本身的规律。然而,股票市场泡沫的周期性更迭演化,直至出现的市场崩溃,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当然,金融泡沫并非中国股市的特有现象。因此,本文针对中国股市常有的泡沫现象,利用数学工具对其进行建模研究,对于更深刻地理解金融资产泡沫,以及防范其崩盘带来的损失都具有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金融泡沫问题,对于市场投
学位
方言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对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层面,本文试图从方言的角度来解释公司的经济行为。文章的主要逻辑思路是已有文献验证了社会信任与公司现金持有水平之间的关系,社会信任度水平较高的地区,公司持有的现金较少。近期又有文献验证了各个地区方言的差异与每个地区的社会信任水平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本文基于此,假设方言多样性通过影响社会信任的建立进一步影响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并且二者之间的相关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加快了金融市场改革开放的步伐,汇率制度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2010 年恢复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机制,2012 年、2014年扩大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2015 年“8.11”汇改使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资本账户开放向纵深推进:对前期QFII的扩容,2011 年推出RQFII制度,2014 年、2016 年相继推出的“沪港通”、“深港通”,等等。这些改革措施,特别是推
传统证券估值的方法都是假设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上所有有关于该股票的信息都会很快被市场参与者捕捉并立刻反映到市场价格之中,这也意味着股票价格反应了企业的内在价值。但有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会在股价被高估的时候发行股票,在股价被低估的时候回购股票,即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具有择时行为。而传统的证券估值方法却忽略了这点,由于此现象的存在,财富会在各个市场参与者之间转移。那么在我国相关法律与制度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
学位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货币政策的制定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内经济受转型升级压力的影响,落后的生产要素正逐步被取代,先进的生产要素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经济发展正经历着转型期的“阵痛”。国际上“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特朗普当选、英国脱欧等都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市场经济体造成了不确定的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问题不仅对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Smart Beta是基于规则改变投资组合的权重,以捕获某些风险因子的风险敞口并获取超额收益的一类指数衍生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信息和技术资源的持续优化,Smart Beta指数类产品的发展势头不容小觑。截止到2017年6月,我国已发行并管理20只Smart Beta指数产品,产品规模达到114.45亿元。综观A股市场现有的Smart Beta指数,大多采用优化权重的方式改变指数中的个股权重,并获得
学位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市场化改革,随后人民币汇率出现了长达十年的升值。2015年8月,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人民币汇率开始出现贬值,随后出现的是人民币汇率的升贬值的双向波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已经长时间来成为了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在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研究中,马歇尔—勒纳条件(M-L条件)是否成立和 J 曲线效应是否存在是最重要的问题。目前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