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创伤中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对具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指征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仍是当前比较普遍的手术方法,但是这也意味着需要广泛剥离术区软组织,过多的软组织剥离不仅会导致术后皮肤坏死、伤口感染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的提高,同时也会破坏骨折断端的血运,使骨折断端的愈合延迟,导致骨不连的发生,影响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其处理与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为尽量避免上述手术方式中所存在问题的反复发生。对于胫骨平台骨折,首先采用中医正骨手法进行初步复位,然后应用自制牵引器通过软组织的“合叶”作用,有效维持复位骨折块的稳定,该牵引器是在“顺势双反牵引理论”[1]启发下,由赵滨教授团队自行研制的,最终目的是配合中医正骨手法,为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治疗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比较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质量与效果。
方法:选取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期间前来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具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1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信息。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组(实验组)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15例,对照组26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时间、术后3天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疼痛VA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膝关节屈伸度、术后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数据,比较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质量与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得到随访,获得随访时间为6月-12个月,平均8.3个月。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手术时间是100-160(123.20士14.45)min,骨折复位时间为37-50(44.13士3.89)min,术中出血为100-160(132.00士17.81)ml。对照组手术时间是140-180(160.92士9.69)min,骨折复位时间为38-58(50.15士5.07)min,术中出血为120-190(148.08士16.50)ml。均比对照组少(all p<0.05)(表3)。术后3天的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成角畸形(内、外翻)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5)。术后3天疼痛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疼痛VAS评分两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1.5周,对照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2.0周,两组基本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实验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51.13°,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46.2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实验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119.67°,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117.73°,两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一年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为89.60,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为88.00,两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4)。
结论:实验组使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相对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而言,具有明显缩短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增加膝关节早期活动度,缩短完全负重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
方法:选取2016年09月至2018年09月期间前来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具有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41例。采集患者年龄、性别、骨折分型等信息。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组(实验组)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对照组),实验组15例,对照组26例。采集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时间、术后3天Rasmussen影像学评分、疼痛VAS评分、完全负重时间、术后膝关节屈伸度、术后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数据,比较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复位质量与效果。
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得到随访,获得随访时间为6月-12个月,平均8.3个月。在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方面两组患者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应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对照组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实验组手术时间是100-160(123.20士14.45)min,骨折复位时间为37-50(44.13士3.89)min,术中出血为100-160(132.00士17.81)ml。对照组手术时间是140-180(160.92士9.69)min,骨折复位时间为38-58(50.15士5.07)min,术中出血为120-190(148.08士16.50)ml。均比对照组少(all p<0.05)(表3)。术后3天的关节面塌陷、髁部变宽、成角畸形(内、外翻)评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5)。术后3天疼痛VAS评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天疼痛VAS评分两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1.5周,对照组平均完全负重时间为12.0周,两组基本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天实验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51.13°,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46.2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实验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119.67°,对照组膝关节屈曲平均ROM为117.73°,两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一年实验组膝关节HSS评分为89.60,对照组膝关节HSS评分为88.00,两组基本一致,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4)。
结论:实验组使用中医正骨手法结合自制牵引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效果令人满意。相对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而言,具有明显缩短术中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增加膝关节早期活动度,缩短完全负重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