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分管理措施对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opss_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是植物营养资源的供应者,制约着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磷(P)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营养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土壤是植物磷的主要来源,但并非所有形式的磷都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和利用。土壤磷对植物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它们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因此探明土壤磷素的存在形态是阐明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累积过程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关键,它还可以为农业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三个试验为框架,结合土壤基础理化性质,以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形态、有机磷形态和核磁共振提取的土壤磷素化合物为指标,从土壤磷素活化形态和有效性的角度,对比各个测定指标之间的关系。分别探究了大尺度样带上土壤磷素形态空间变异规律;不同养分管理对土壤磷素形态和有效性的影响;长期定位实验下不同养分管理对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旨在:1)分析土壤中磷形态与其它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2)系统的阐明土壤磷形态的空间变异性及其驱动因素;3)通过对比化学连续提取法和31P-NMR核磁共振测定法测定磷化合物的含量及形态,揭示磷素在土壤中的动态变化;4)从不同的养分管理模式,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农作物产量的角度,系统地揭示了土壤磷素的形态、空间分布以及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大尺度样带上土壤磷素形态空间变化的研究发现:供试地带性土壤中,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分别占全磷的1.17%5.28%、42.5%91.9%和8.08%57.5%。化学连续浸提法得到的4种有机磷组分(即活性、中等活性、中等稳定性和高稳定性有机磷)的含量范围有机磷总量的6.18%15.1%、31.8%58.7%、2.29%21.4%和11.8%51.2%。根据溶液31P-NMR波谱分析,除棕色针叶林土和暗棕壤外的其它土壤中未检测出膦酸盐的存在,而赤红壤中未检测出脱氧核糖核酸的存在。总体来看,从寒温带的棕色针叶林土到热带的砖红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有机磷及其组分的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化学连续浸提法与溶液31P NMR波谱法鉴定的磷素形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正磷酸盐与活性有机磷的关系最为密切,磷酸单酯和膦酸盐与中等活性有机磷的关系最为密切,而焦磷酸盐和磷酸二酯与中等稳定性有机磷的关系最为密切。2.通过对同种土壤上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下土壤磷素形态及有效性的研究发现:通过化学连续提取和31P NMR波谱分析,比较了土壤-作物综合管理模式(ISSM)与高产实践(IP),再高产实践(HY)和当前农业实践(FP)对东北冲积土(Alluvic Primosol)磷形态的影响。除了Ca10-P与其他组分变化规律相反外,土壤全磷、有效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含量顺序为FP31P核磁共振谱表明,ISSM与HY、IP和FP相比,具有更高的无机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和正磷酸单酯以及更少的正磷酸二酯。3.根据不同养分管理模式在黑土上连续30年的长期定位试验的结果表明:高量猪粪配施化肥的M4NPK(M4+NPK)处理中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种处理即:(1)M0CK(对照,不施肥);(2)M0NPK(氮(N),磷(P)和钾(K)肥料)(3)M2CK(猪粪30吨/公顷);(4)M2+NPK(5)M4CK(猪粪60吨/公顷)。土壤全磷(TP),有效磷(Olsen-P),无机磷各组分,有机磷各组分含量的顺序通常为M0CK0NPK2CK2NPK4CK4NPK。表层土壤中,各处理无机磷各组分的含量按Ca2-P、Ca8-P、Ca10-P、Al-P、Fe-P和O-P的顺序分别是M0CK的1.3327.81、1.6517.59、1.061.58、1.652.65、1.083.60、0.853.92倍。有机磷各组分含量中,亚表层土壤中的M4CK中MLOP的含量显著高于M0CK、M0NPK和M2CK处理,但M2NPK、M4CK和M4NPK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
其他文献
语音识别技术已经随着深度学习的发展取得了很多进步,识别结果的准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尽管如此,受说话人发音、录制环境、主题领域等不匹配的影响,识别错误仍在所难免。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换热器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民用两大领域,市场需求量持续上涨。中国换热器市场强劲的购买力,使得国外换
图像去噪在图像处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种重要的预处理技术,好的去噪效果直接决定后续工作的有效性.近年来,以全变分作为先验信息进行图像去噪的方法得到了广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机器人开始被用于越来越多的领域,在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下,室内移动机器人小车成为热门的研究方向。机器人小车的导航定位作为机器
土壤有机碳(SOC)是土壤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质量中起着关键的多功能作用,决定着土壤的许多物理和生物特性。土壤有机碳具有高度异质性,不同碳组分对环境和管理措施的响应不同,不同土壤的碳固定特征与保护机制也不同,因此,深入研究土壤有机碳固定及其保护机制,对于更好的了解土壤有机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以上科学问题,通过收集已发表文献数据,建立具备相同有机碳分组方法(湿筛法)、相对独立的43篇文献的
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占口腔癌的90%以上,是全球最常见的口腔肿瘤。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分子机理的研究还不完全。为了确定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研究人员通常会关注表达值的均值在疾病和正常之间存在差异的基因,实际上在两种不同的生物状态(疾病vs.正常)之间基因表达值的方差如果存在差异同样也具有生物学意义。方差是统计中的另一个重要衡量标准,表示数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随机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通常这些问题对于结构的稳定性是有威胁的,然而具有挑战的是利用传统振动理论很难估计这些随机振动问题,随着研
模糊分析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尽管它仅仅只有不到五十年的历史,但其中的模糊算子和模糊控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发展也极为迅速,在当今的高科技大数
最优控制问题在近年来一直是控制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致力于研究出最优的控制策略,不仅使得被控系统达到指定目标,而且使得系统预设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针对线性系统的二次
经过多年的人脸识别技术研究积累,正常的人脸图像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已比较成熟,并且在相关的应用场景下得到成功应用,在环境受限和用户配合情况下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实际应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