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特点、手术途径、手术范围、手术情况及手术疗效的差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9年4月就诊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并进行了手术治疗的571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并分为三组: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单纯组)、合并腹膜型和(或)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组)、合并子宫腺肌病(AM组),对各组间临床特点及手术途径、范围、情况进行分析。对2005年1月至2009年4月394例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术后至随访时间为1年以上,随访内容为术后用药、症状缓解、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1)AM组35岁以上的患者比例为80.2%,明显高于单纯组(36.1%)及盆腔组(32.0%)(P<0.05)。(2)临床特点:AM组患者痛经率、月经异常率最高,而CPP、不孕、盆腔包块的比例最低。患者痛经、CPP、不孕、月经异常、盆腔包块等临床表现在AM组与单纯组、盆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单纯组与盆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r-AFS分期:AM组III-IV期所占的比例为55.8%,明显高于单纯组(34.3%)及盆腔组(39.2%)(P<0.05),而单纯组与盆腔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4)手术途径:AM组行腹腔手术的比例(19.8%)明显低于单纯组(50.8%)及盆腔组(53.6%)(P<0.05),而单纯组与盆腔组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范围、情况:与单纯组、盆腔组比较,AM组手术范围更大、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而单纯组与盆腔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手术并发症:术中并发症1例,占患者总数的0.2%,为结肠浆膜轻度损伤;术后并发症1例,占随访患者的0.4%,为卵巢早衰。(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r-AFS分期、手术途径、手术范围、卵巢囊肿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用药、组别均对术后疼痛缓解、妊娠、复发等无影响(P>0.05)。结论:(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子宫腺肌病的患者年龄更大,痛经、月经异常等临床症状更明显,r-AFS分期更重,更多行开腹手术,且手术范围更广,手术难度更大。(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合并腹膜型和(或)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在临床表现、r-AFS分期、手术方式、范围、术中情况等方面与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无明显差别。(3)患者的年龄、r-AFS分期、手术途径、手术范围、卵巢囊肿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用药、是否合并子宫腺肌病、腹膜型和(或)浸润型内异症等均对术后疼痛缓解、妊娠、复发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