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生长因子对快速老化小鼠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itas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探索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Hypothalamus-pituitary-testis,HPT)轴升高性激素的调控靶点及其作用机制。(2)研究NGF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8)迟发性性腺机能减退症(Late-onset hypogonadism,LOH)的治疗作用,以及对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精子再生的促进作用,为NGF应用于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机能减退症和神经相关生殖缺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阳离子脂质体载药体系,通过单次鼻腔滴注给药NGF(25μg/kg、50μg/kg、100μg/kg),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和放射免疫分析(RIA)方法检测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和睾酮浓度变化。(2)通过对比脑室注射、静脉注射NGF对性激素调控作用的不同,推测NGF调控性激素的作用靶器官;采用ELISA和荧光标记蛋白的方法,检测鼻腔滴注NGF的入脑分布,以及根据NGF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 RH)拮抗剂的联用实验进一步明确NGF作用的靶器官;运用荧光定量PCR(RT-PCR)和ELISA法确定NGF对下丘脑Gn RH表达和分泌的调控作用;采用免疫荧光技术(IF)检测NGF受体Trk A和p75与Gn RH的共定位表达,NGF与Trk A抑制剂或Kisspeptin抑制剂联用实验确定NGF调控性激素的作用靶点。(3)采用Gn RH神经元体外模型GT1-7细胞,检测NGF(10 ng/m L、50 ng/m L、100 ng/m L)给药处理对Gn RH表达和分泌的作用;Western blots法检测PKC和MAPK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变化;ELISA法检测Trk A抑制剂、PKC抑制剂、MEK1/2抑制剂对NGF调控Gn RH分泌的影响;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NGF对Gnrh1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作用。(4)以10月龄的SAMP8小鼠为LOH模型,检测鼻腔滴注脂质体NGF(12.5μg/kg、25μg/kg、50μg/kg、100μg/kg,每周2次,连续12周)对小鼠血清性激素、性行为、致孕率、精子质量、睾丸病理形态学和精原细胞分化相关标记蛋白表达的作用,老龄化相关的空间探索能力、四肢抓力、运动平衡性、脂质代谢的改变,综合评价NGF对LOH模型小鼠的治疗药效。(5)利用白消安诱导的NOA模型小鼠,检测鼻腔滴注脂质体NGF(25μg/kg、50μg/kg、100μg/kg,每周2次,连续6周)对血清性激素、精子质量和睾丸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验证NGF对NOA模型小鼠的治疗药效。结果:(1)阳离子脂质体载药体系显著提高鼻腔滴注NGF对性激素的升高作用。(2)NGF通过HPT轴调控血清性激素的作用靶器官是下丘脑;鼻腔滴注NGF可分布于小鼠的下丘脑;下丘脑Gn RH神经元胞体表达Trk A受体;NGF-Trk A通路直接调控Gn RH的表达和分泌;NGF对Kisspeptin的表达和分泌无显著影响。(3)NGF-Trk A通过上调GT1-7细胞PKCα、p-ERK1/2、p-CREB的表达,激活PKC和MAPK信号通路调控Gn RH的分泌,NGF通过促进CREB磷酸化提高Gnrh1启动子活性从而调控Gnrh1 m RNA的转录。(4)鼻腔滴注脂质体NGF显著上调LOH模型小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增强性行为能力,提高致孕率和精子质量,促进睾丸萎缩的恢复和精原细胞的分化,明显改善小鼠老龄化相关的空间探索能力、四肢抓力、运动平衡性,使LOH小鼠的生殖功能和老龄化状态恢复至Gn RH给药组水平,与正常对照的SAMR1小鼠相当。(5)鼻腔滴注脂质体NGF显著提高NOA模型小鼠的血清性激素水平,促进损伤睾丸的恢复和精子的再生,提高精子质量。结论:(1)NGF-Trk A可通过直接调控下丘脑Gn RH神经元,通过PKC和MAPK信号通路调控Gn RH的分泌,进而调控HPT轴功能升高血清性激素水平。(2)NGF有效改善低促性腺激素性LOH小鼠的HPT轴的分泌功能和性行为能力,促进精原细胞发育,提高精子质量和生殖功能,改善老龄化相关运动能力,对LOH小鼠具有明显的治疗药效。(3)NGF有效促进非梗阻性无精症小鼠睾丸的部分恢复和精子的再生。
其他文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是一种侵袭性淋巴瘤。虽然近年来一线的化疗方案R-CHOP(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强的松)改善了DLBCL患者的预后,但仍有相当一部分DLBCL患者因化疗耐药而出现进展或复发,这是困扰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及挑战。目前DLBCL患者出现化疗耐药和复发的机制仍不明确,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已有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耐药与间充质干细
肺癌是世界各地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细胞代谢重编程已成为肿瘤细胞的一个特异性标志,即大多数肿瘤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仍表现活跃的葡萄糖摄取和糖酵解,这种现象被称为Warburg效应或有氧糖酵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肿瘤代谢领域的进展,Warburg效应的内涵也被进一步扩充,已经不再局限于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的改变,脂肪酸代谢、胆固醇代谢、氨基酸代谢、一碳单位代谢等诸多代谢通路的改变也被概
目的:炎症和免疫调节异一直被认为可能是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重要发病机制,而这些患者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很可能涉及脑白质微结构的改变。本研究使用TBSS方法分析未服药的急性期MDD患者经抗抑郁剂治疗前后的弥散张量成像(diffiusion tensor imaging,DTI)成像下的全脑白质微结构损伤的特征表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症
引言分娩是一个复杂且相对时间较长的过程,而子宫收缩是决定分娩的重要因素之一,宫缩的异常是导致产程异常、产后出血等重要原因之一。关于如何启动子宫收缩、如何维持和如何调节子宫收缩的机制的研究目前尚不清楚。本课题组在先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子宫平滑肌细胞的自噬分娩临产后被激活。在分娩过程中节律宫缩使子宫平滑肌组织处于阵发性和短暂的缺血缺氧状态,自噬在缺血缺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自噬是一种“双刃剑”,能加速
研究目的:抗血小板治疗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影响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PDI)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试图探索不同人群氯吡格雷HTPR临床因素模型和临床预后,
研究背景及目的慢性脑低灌注(Chronic cerebral hypoperfusion,CCH)是指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慢性而持久的、中度减少的状态,可以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包括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临床无确切的治疗手段。皮层CBF的减
目的: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是手术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对术后远期发病率、死亡率、健康护理费用和生活质量有着独立的有害影响。环孢霉素A(Cyclosporine A,Cs A)能抑制异氟烷诱导的小鼠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激活,从而减轻学习与记忆损害。然而,Cs A具有免疫抑制性及副作用
【目的】细胞膜微粒(MV)可以通过传递mi RNAs及蛋白质等内容物来调控受体细胞的功能。有证据表明源自内皮组细胞的细胞膜微粒(EPC-MVs)能够通过刺激血管再生来促进骨愈合。我们在这项研究中:1、评估EPC-MVs是否可以通过直接调节成骨细胞来促进骨再生,并检测mi R-126高表达的EPC-MVs(EPC-MVs-mi126)是否对血管内皮细胞及成骨细胞功能有更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更有效的促进
外伤性脊髓损伤是一种可以引起持久而严重的感知和运动功能障碍的毁灭性损伤。脊髓损伤后,血-脊髓屏障被破坏则有大量的免疫细胞浸润到损伤部位发挥作用。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炎症反应在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功能修复中至关重要。MALT1(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 translocation 1)蛋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的生存和增殖分化在一些神经系统损伤疾
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属于β型疱疹病毒,HCMV感染是先天性出生缺陷的主要病毒性病因,也是导致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的患者产生严重疾病的重要病原。HCMV基因组在人类疱疹病毒中最大,核糖体图谱技术与转录组分析推断其含有515个短的开放阅读框(Small open reading frame,sm ORF)。然而,目前为止尚未完全明确HCMV sm ORF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