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频超声造影在裸鼠卵巢移植后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h272787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超高频超声造影在裸鼠卵巢组织同种异体移植后功能恢复评估中的可行性。2.探讨造影动态图像增强时间、增强水平、增强模式及量化参数与移植卵巢组织大小、存活情况、新生血管及内分泌功能恢复情况的相关性,完善卵巢移植后在体影像学检测评估指标体系。
  方法:
  将42只BALB/c雌性裸鼠平均分为实验组(4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共6组,每组7只。实验组及阴性对照组行去势手术切除双侧卵巢,阳性对照组不做处理。实验组于去势术后2周进行同种异体卵巢移植手术建立动物模型,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3、4周应用超高频超声造影监测移植卵巢组织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灌注,分析造影动态图像增强时间、增强水平、增强模式,获取量化曲线及参数:峰值强度(PE)、平均渡越时间(MTT)、灌注时间(WIT)、洗脱时间(WOT)。取移植组织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卵泡形态、数目及新生血管。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样本AMH、E2激素水平。观察移植组织及各组裸鼠子宫形态,计算子宫/体重比。探讨超声检测结果与各结果相关性,综合评估移植组织情况。使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
  结果:
  1.移植卵巢组织超声造影结果分4型:I型.增强形态为均匀增强(整体增强),增强时间为迟增强或同步增强,增强水平为高增强,出现率75%(21/28例),提示组织存活;Ⅱ型.增强形态为不均匀增强(部分增强),增强时间为迟增强,增强水平为高增强,出现率10%(3/28例),提示组织部分存活,部分出血、坏死可能;Ⅲ型.增强形态为周边厚环状增强,增强时间为早增强,增强水平为周边明显高增强,内部无增强,出现率7%(2/28例),提示脓肿形成可能;Ⅳ型.无增强,出现率7%(2/28例),提示坏死或纤维化可能。超声检测结果经病理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验证。
  2.超声检测后,根据造影结果选取移植卵巢组织存活例(造影结果I、Ⅱ型)与未存活例(造影结果Ⅲ、Ⅳ型)相比较:组织体积有显著差异(P<0.05);裸鼠血清AMH、E2水平增高(P<0.05)。未存活例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较:裸鼠血清AMH、E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
  3.造影结果I、Ⅱ型(移植卵巢组织存活例)不同时间造影参数PE、MTT、WOT有显著差异(P<0.05),造影结果Ⅲ型PE、WIT明显高于造影结果I、Ⅱ型(P<0.05);PE从第2周开始呈上升趋势,且第2周与第4周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超高频超声造影技术可在体实时监测移植卵巢组织大小、形态,造影增强时间、增强形态、增强水平,以评估移植组织存活情况。
  2.造影获取量化参数PE、MTT、WIT、WOT反应组织血流灌注,可作为评估移植卵巢存活及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完善移植后影像学评估指标体系。
  3.超高频超声造影技术可应用于裸鼠卵巢同种异体移植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评估,为临床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  1.应用3D打印技术改良夜用型脊柱侧弯矫形支具的制作方法。  2.观察夜用型支具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估依从性和支具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  1.选取1名我院门诊行支具治疗的女性AIS患者,用3D扫描仪对患者躯干进行扫描取模,在Artecstudio中简单处理后保存为STL格式导入Geomagic进一步处理,精确曲面完成后导入Solidworks进行虚拟矫形处理,并在3-matic、Magic
【背景】  黄连素(Berberine,BBR)是一种从中草药黄连或其他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生物碱,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抗炎、抗肿瘤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其衍生物可通过激活AMPK信号轴、抑制STAT1磷酸化从而增强NK细胞对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如基因修饰N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细胞因子修饰免疫治疗尤其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是一种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手段。前期研究发现黄连素能联
学位
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RTIF)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损伤的上皮细胞可发生死亡、脱落,致肾小管萎缩、功能丧失,进而促进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还可通过分泌多种炎症介质和生长因子到间质内,参与间质炎症、纤维化进程;损伤的上皮细胞尚可通过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直接参与RTIF形成。而RTIF是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和共同病理过程。  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呼
研究背景与目的  多种恶性肿瘤中均出现CHD1L基因扩增及过表达,CHD1L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与肿瘤的恶性进展、分期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以CHD1L为靶标阻断肿瘤恶性进展的治疗有潜在临床应用前景,其前提是全面解读CHD1L的作用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前期研究中通过CHD1LChIP-Sequencing实验结果分析,我们发现CHD1L与ZKSCAN3基因转录启始位点上游区段存在潜在结
学位
研究目的  1.本研究探讨运算及绘画书写对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语言沟通能力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借此提高痴呆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减轻照顾者负担;  2.通过对老年痴呆患者沟通能力进行非药物性干预研究,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以期引起社会对痴呆老人的语言沟通交流能力的关注,营造医护患和谐关系。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与分组: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广州市某老人院的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共45名,并
学位
目的  1.深入了解妇科癌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真实体验  2.探讨妇科癌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现状  3.探讨妇科癌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影响因素  方法  1.质性研究:妇科癌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质性研究  采用质性研究,使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对28例妇科癌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运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分析。  2.量性研究:妇科癌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影响因素研究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
学位
研究背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在恶性肿瘤居首位。虽然近年来对于肺癌诊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肺癌的5年生存率也仅有18%。目前WHO根据肺癌的病理学、治疗手段和预后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及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两种类型,其中NSCLC占肺癌80%-8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
学位
背景  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是妊娠中晚期特有的多脏器损害性疾病,其发病率约为2%~8%,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其特征是妊娠20周后出现血压升高及其伴随症状如蛋白尿、FGR、低蛋白血症等,症状随孕周增加逐渐加重,甚至发展为子痫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度子痫前期对母胎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特别是34周之前发病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
【目的】  本研究开展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比较其与常规康复治疗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并通过表面肌电信号分析上肢执行功能性活动时相关肌群的肌电信号改变,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疗效及外周机制。  【方法】  筛选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住院并符合试验标准的脑梗死患者19例,随机分入试验组和对照
学位
目的: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β/δ(PPARβ/δ)是参与人体多种代谢过程的基因调控转录因子。当其与配体结合而激活后,可与目的基因的启动子反应元件相结合来调控基因的转录过程。目前已有诸多研究表明PPARβ/δ可加快脂肪酸代谢,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抑制炎症反应及增加肌纤维的氧化以提高运动表现等。然而,对于癌症,PPARβ/δ起到促进或是抑制作用,仍存在争议,特别在原发性肝癌方面的研究明显缺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