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行者》的互文性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e87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亭亭是当代美国华裔代表作家之一,与她的另外两部小说《女勇士》和《中国佬》不同,《孙行者》是她的第一部非自传性小说,是一部用互文手法创作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互文性是后现代主义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主要从互文性入手对《孙行者》进行解读,分析了引用、戏仿与拼贴等后现代互文手法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本文共分五个部分,在绪论部分对《孙行者》和互文性理论进行一个简要介绍。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孙行者》这部作品对其他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的引用,主要包括对中西文学经典的引用、对美国通俗文化的引用、对60年代反主流文化的引用等等。第二章主要研究了汤亭亭在《孙行者》这部小说中从结构和人物形象两方面对戏仿这一写作手法的运用。首先介绍了《尤利西斯》这部小说的框架结构,来说明《孙行者》一书对《尤利西斯》的三段式结构的借用和模仿是很明显、也是很巧妙的。其次介绍了华裔作家赵健秀,并说明惠特曼·阿新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赵健秀的一种戏仿。第三章对《孙行者》这部小说的拼贴技巧进行了研究。拼贴技巧的运用完美地实现了小说的主题、结构和内容的有机结合。对《孙行者》的互文性解读,为阅读这部小说的读者提供了更大的参与空间,期望通过作者、文本、语境与读者的结合来更好地对作品进行理解和解读。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进程发展深化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拓展海外市场。跨国并购成为大多数中国企业在海外扩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多数的海外并购并未能给中国企业带来预期收益,过半的
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兴起并发展至今二十余年来,随着研究语料的扩展以及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翻译语言的了解更加客观深入,特征译语(translationese)概念中的中性化和相对
本文基于目的原则分别探究了律师、公诉人及法官在庭审中的询(讯)问策略,并且分析了庭审参与者的目的及采用的策略之间的关系。目的原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该原则被广泛
被动语态、主位结构及主位推进模式分别作为普通却又复杂的语法现象,历来是语言学家研究的主题。在法律语言学研究领域,法律英语中的被动态、法律语言中的主位推进模式、英语
邻羟基苯乙酸是生产嘧菌酯的主要原料,而嘧菌酯属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农药,高效、广谱,对几乎所有的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病害如白粉
在政治演讲信息的对外传播中,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对于政治演讲翻译的研究自然就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本文作者所做的文献检索结果来看,到目前为止,在研究视角方
犹太裔美国作家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由于“融合了对人性的理解和对当代文化的精湛分析”,于1976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索尔·贝娄的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