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学研究及临床治疗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si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慢性脑缺血是我国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的慢性疾病之一,于2015年才将该疾病纳入脑血管疾病分类中,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实体而存在。因脑部供血减少,脑失濡养,脑髓空虚,出现以头重、头晕、头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脑部疾病。本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且现代临床对于轻度脑功能障碍的患者缺乏明确定义和诊断,使大多数患者及医护人员对此类疾病不能进行很好的预防和干预。病情的持续进展,则会加速血管性痴呆、阿兹海默病等脑病的形成,给患者本身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准确的认识该类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调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但在辨证分型和临床用药方面各有差异,尚未形成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本研究从慢性脑缺血的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着手,探究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总结分析徐宗佩教授治疗该病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和依据。一、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学文献研究目的:通过相关文献研究,了解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探讨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侯分布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Database,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eriodical Database,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7月1日所有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学相关文献,对其进行筛选分类,总结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证候要素等资料,进行录入分析。结果:1)通过筛选共纳入80篇文献,涉及病例7134例。2)对文献中的证型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共得到15个证候要素,病性要素11个,病位要素4个,病性要素以瘀血、气虚、痰浊、肾虚为主,病位要素为脑络、肾、肝、脾。3)将80篇文献的证型进行规范整理,得到31种证型,以痰瘀阻络、瘀血阻络、气虚血瘀、肾精亏虚,脑髓失养、肝阳上亢、肾虚血瘀等证型较为常见。二、慢性脑缺血中医证候学临床研究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了解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为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学资料,制定中医证候学观察量表,对478例患者信息的一般资料、各证型分布规律等采用频数分析、描述性分析,中医证候挖掘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证候学分布规律。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病例478例,男性190例,女性288例,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年龄最大90岁,年龄最小17岁,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1-70岁之间,占63.93%;将478例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其中头晕、视物模糊、颈部强直、双目干涩、肩背部沉重、失眠、胸闷、憋气(气短)、心慌心悸、颈部疼痛、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最为普遍,舌象以舌质红、舌质暗、白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滑脉、细脉等;2)病性要素主要有肾虚、气虚、痰浊、血瘀、阴虚、火热、阳虚、气滞等;病位要素主要与肾、心、肝、脾有关;3)通过总结因子分析的常见证候要素,可以初步认为慢性脑缺血的可能包括的证型有气虚血瘀、阴虚火旺、痰浊瘀阻、肾虚血瘀、肝郁气滞等;4)利用因子分析得到的19个公因子得分作为变量对其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发现聚成4类时分布最为合理,其中气虚血瘀型占34.31%,肾虚血瘀型占29.71%,阴虚火旺型占27.62%,痰浊瘀阻型占8.37%。三、基于数据挖掘的临床治疗慢性脑缺血的用药规律研究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分析徐宗佩教授治疗慢性脑缺血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徐宗佩教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2018年10月-2021年1月的门诊患者处方120首,分析徐宗佩教授用药频率,组方规律,探索新处方。结果:1)统计结果显示129味中药的四气频率出现较高的为:温性药870次、寒性药670次、平性药370次;五味频率较高的有苦味药1095次、辛味药1055次、甘味药913次等;2)归经分布结果显示:所用药物归经频率较高的有肝经1198次、心经814次、脾经777次、肾经524次,三焦经使用最少仅7次;3)对收录的120例病例用药频次统计表明,纳入病案的中药共有129味,药物使用频次从高到低依次为:川芎、当归、郁金、石菖蒲、茯苓、炙甘草、牛膝、泽泻、半夏、白术等;4)常用药物组合为:郁金、石菖蒲、川芎、当归、茯苓、泽泻、白术、半夏、牛膝、炙甘草;5)本次的三组新方组合,依次为:1号:合欢皮、酸枣仁、首乌藤、木香、茯神;2号:枳壳、桂枝、夏枯草、丹参、降香;3号:泽泻、地龙、白术、钩藤、决明子、益母草、土鳖虫、野菊花。结论:通过文献研究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脑缺血是以瘀血、气虚、痰浊、肾虚为主的一类虚实夹杂的疾病,其病位要素主要在肾、肝、脾。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脑缺血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导师治疗慢性脑缺血患者用药多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常用中药有川芎、当归、郁金、石菖蒲、茯苓、炙甘草、牛膝、泽泻、半夏、白术等,取其活血行气、化痰通络等功效。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本研究对乳腺癌化疗患者进行症状管理教育,探讨症状管理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疲乏-抑郁-睡眠障碍症状群、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7月~12月在天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乳腺内科住院的90例乳腺癌术后化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掷硬币的方法,将其中一个病区的患者作为干预组(n=45),另一病区的患者作为对照组(n=45)。干预组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接受4个化疗周期
研究目的:本研究将对比育龄期健康女性与不孕症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分析不同原因所致不孕症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以及不同中医证型下不孕症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评估阴道微生态评价体系应用于不孕症患者的临床意义。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的不孕症女性,对照组为同期体检育龄期女性,两组人群均进行阴道微生态检测。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由专门
目的:(1)探讨宫颈糜烂样改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2)评价保妇康栓治疗湿毒蕴结型HPV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探讨HPV感染转归结局与宫颈糜烂样改变的相关性。方法:1收集2018年至2019年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行HPV检测的患者,记录其在妇科检查时肉眼观察下的宫颈状态。2收集符合中医带下病辨证为湿毒蕴结证的HPV感染患者,根据其意愿分为保妇康栓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方案:(1)保妇康栓组
目的:本研究收集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脾胃科门诊及病房中诊断为功能性便秘的患者,予病情问卷调查表,采集患者的一般情况、相关因素、中医症状,分析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的临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总结刘华一教授对功能性便秘的认识及刘华一教授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为功能性便秘的中医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以指导临床。方法:1.临床研究。查阅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参考专家学
目的:以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为依据,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和压痛测定仪观察膝骨关节炎患者常见经筋病灶点的硬度及压痛程度,旨在对膝骨关节炎传统按诊的经筋病灶点开展客观化研究,为中医经筋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通过设定经筋与膝骨关节炎相关病名为检索词,检索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的KOA临床文献,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KOA经筋病灶点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临床试验文献
目的及意义:(1)梳理“和法”的传承脉络,整理历代医家及学者对《伤寒论》“和法”适用范围及方剂的认定,为研究《伤寒论》“和法”理论提供文献依据。(2)对认定的《伤寒论》“和法”方剂进行分析,找出方剂配伍及药物使用特点,为研究《伤寒论》“和法”应用提供理论支撑。(3)分析后世医家对《伤寒论》“和法”理论及应用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丰富“和法”的思想体系及应用范围。方法:(1)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和法”
目的:1.探究袁红霞教授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主要证型及对应方药;2.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探究加味旋覆代赭汤对食管癌前病变大鼠Caspase-3/Bcl-2/Bax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20年10月袁红霞教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门诊诊治食管癌前病变的病例,根据纳排标准,最终纳入108个有效病例;采用双人双录的方法将收集的资料信息录入Excel表中,并进
目的: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一定的疗效优势,而优势的表达需要基于公认的疗效指标的测量和数据分析。针对目前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多而公认度低等问题,开展核心指标集研究,以构建中医药治疗肺癌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为相关临床研究和证据转化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参照国际COMET协作网和中医药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研制技术规范,开展条目池构建和指标共识研究。研究一结局指标条目池构建基于临床试验文献
目的:1.收集120例康复期戒治人员的一般情况,探讨康复期戒治人员中医证型分布特点。2.观察五行音乐疗法治疗康复期戒治人员抑郁状态疗效,为提高戒治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1.调查研究: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天津市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120例康复期戒治人员的临床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康复期戒治人员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2.临床研究:收集2020
研究一国内舌诊文献可视化及计量研究目的:围绕“舌诊”利用Cite Space软件开展系统的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对国内舌诊领域研究情况进行梳理,分析舌诊研究现状及趋势。方法: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检索并筛选2001年1月至2020年12月公开发表文献,检索式为“主题=舌诊or舌象”(精确),通过Cite Space5.7软件将所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并得到相关可视化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