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应用型人才是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不断壮大的竞赛市场的需要,是国家、社会对高校培养体育专门人才的客观要求。学生裁判能力的培养是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如何在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各项裁判理论、裁判知识、具备优良的裁判实践能力水平是本论文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论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实地考察等方法,在人才培养理论的指导下,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培养过程、影响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讨论,在上述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尝试给出了学生裁判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通过上述几个层面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本论文的研究结论:1.体育高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重任,应用型体育人才在客观上对实践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裁判能力是体育院校学生诸多实践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从专业的培养目标、大纲内容的安排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施,全方位实现了对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研究显示,在培养学生裁判能力的实施过程中,各技术课程的教师采用了安排专门裁判理论与实践课时、在技术课程教学中穿插裁判教学、教学比赛等多种手段方法方式有效的对学生裁判能力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竞赛实践,使学生在赛事的组织、管理、临场执裁等环节得到了全方面的实际锻炼,在实践中使裁判能力得到全面提高。3.影响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分析显示影响学生裁判实践能力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各课程学时有限,可供教师进行裁判能力培养的时间受到限制;第二,因课程时数有限,较少课程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裁判时间;第三,课内、外学生裁判实践的计划性与有序性连接不够畅通;第四,各项目裁判协会或俱乐部相对较少,学生缺少裁判实践的平台。4.学生裁判能力培养需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学校相关管理部门为学生搭建与社会组织的连接平台,教师发挥个人在社会的影响力,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内培养、各项目裁判组织、校外裁判等级培养三方面有机结合,是实现学生裁判能力全面提高的途径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