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同时也明确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将创新位列新发展理念之首,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企业是国家创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研发投资是企业最为典型的一种学习行为,是企业进行创新、不断增强竞争优势的逻辑起点。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因为研发投资不足,创新能力欠缺而得到了诸多教训,已经意识到研发投资的重要性,故近年来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增长趋势明显,增长幅度较快。在此背景下,学者对何种原因造成研发投资不断上升以及这种上升对企业产生何种影响进行了研究,但目前均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企业本身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镶嵌在由企业构成的庞大社会群体中,其研发投资决策可能会受到同其具有相近特征同类群体内其他企业的影响,即研发投资可能存在同群效应。基于此,本文结合行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企业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展开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本文内容按照“存在性检验—内在机制—影响后果”这一由浅入深的逻辑结构展开,主要内容包含了同群效应的存在性检验、内在机制和影响后果三部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包括:(1)以行业、地域、年份、产权性质为识别基准,通过倾向性匹配得分确定同群企业研发投资,验证中国企业研发投资存在同群效应,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依旧稳健;(2)在内在机制方面,验证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的内在机制包括信息机制和竞争机制。信息机制包括通过正式信息渠道,由同群企业主动披露自身信息而形成的同群效应,以及通过非正式信息渠道,由公司董事在其他公司兼任董事构成的董事网络获取信息而形成的同群效应,在仅考虑信息机制的情况下,发现两类信息机制是并存的,但更倾向于非正式信息渠道形成的信息机制。竞争机制包括企业层面,由于企业间实力对比决定的自身所处的竞争地位差异而形成的同群效应,以及行业层面,由于行业间竞争对比决定的所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差异而形成的同群效应,企业层面描述的是能够由企业自身决定的竞争压力,行业层面描述的是不能由企业自身决定只能被迫接受的市场竞争压力,在仅考虑竞争机制时,发现两个维度竞争机制也是同时存在,但更倾向于从所面临的自身不能决定的市场竞争出发而形成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在分别验证两种机制后,进一步将两种机制综合考虑,由于正式信息渠道形成的信息机制并不显著,故当两个机制同时运行时,起作用的更倾向于竞争机制,对比其他依旧显著的内在机制,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是行业层面竞争机制、非正式信息渠道形成的信息机制以及企业层面的竞争机制。(3)对于影响后果,主要包含了对创新绩效产生的直接影响和对企业绩效产生的整体影响,证明研发投资同群效应对企业t、t+1、t+2期的创新绩效和企业绩效均有提高作用,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和高科技与非高科技行业发现,对非国有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影响更显著,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滞后于创新绩效。基于上述结论,本文建议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研发投资的扶持和引导,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竞争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创造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建议企业构建管理者学习机制,重视外部学习,强化民主决策制度,防止过度模仿产生不理智行为,积极构建非正式信息渠道等。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不断增长的现实情况展开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等方面存在创新。在理论意义上,从企业外部视角丰富了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因素,在投资理论框架下加入行为经济学理论,突破以往研发投资个体研究范畴;以研发投资同群效应为研究对象,构建“存在性检验—内在机制—影响后果”的完整理论体系以丰富以往的经验证据;深入挖掘研发投资同群效应的内在机制,扩展现有同群效应的理论基础。在现实意义上,提醒企业管理者正确认识到自身学习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帮助企业降低企业研发投资决策风险,也为政府提供一条潜在的优化企业研发投资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