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1)以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为平台,筛选全人源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实现全抗体的真核表达并进行功能验证,为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治疗药物提供候选分子。(2)调查在华的非洲留学生以及国内大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埃博拉病毒病防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采集在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的临床试验中接种了加强针的受试者血液样本,分离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以噬菌体抗体库技术为平台,筛选全人源抗埃博拉病毒单克隆抗体,对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实现全抗体的真核表达并进行功能验证,为埃博拉病毒特异性治疗药物提供候选分子。(2)调查在华的非洲留学生以及国内大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高校开展埃博拉病毒病防治教育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采集在重组埃博拉病毒疫苗Ad5-EBOV的临床试验中接种了加强针的受试者血液样本,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 DNA,以此构建全人源抗埃博拉病毒Fab噬菌体抗体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用原核表达纯化的GP蛋白对抗体库进行富集筛选,将获得的单抗经基因序列比对后确定抗体的轻重链型别。再经p FUSE载体系统实现全抗体的真核表达,并利用ELISA、SDS-PAGE、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其功能活性。(2)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84名正在中国留学的非洲籍学生和185名国内大学生进行了有关埃博拉病毒知识的调查。对调查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对埃博拉病毒病知晓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1)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全人源抗埃博拉病毒噬菌体抗体库,轻链和重链插入率均为100%,抗体库容量为1.37×108。对噬菌体抗体库经三轮富集筛选后共挑选出108个阳性克隆,按基因序列分类后共获得4株特异性针对埃博拉病毒GP蛋白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成功表达的抗埃博拉病毒Ig G型全抗体经检测也验证了其功能活性。(2)在接受调查的对象中,有47.6%的在华非洲留学生、56.8%的国内大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知识的知晓状况良好,两组人群间的知晓状况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P=0.01)、宗教信仰(P<0.01)和是否有家族传染病史(P=0.031)是影响在华非洲留学生埃博拉病毒病知晓状况的因素。年龄>22岁的在华非洲留学生相比于年龄≤22岁的非洲留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知晓状况更好。信仰基督教的留学生相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留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知识的知晓状况更好。有家族传染病史的留学生相对于无家族传染病史的留学生知晓状况更好。国内大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的知晓状况在各因素间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本研究运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成功构建了全人源抗埃博拉病毒Fab噬菌体抗体库,筛选获得了4株特异性针对埃博拉病毒G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成功将其构建为Ig G全抗体,经检测均显示具有功能活性,但对其中和活性的研究仍需后续实验进行验证。(2)在华非洲留学生和国内大学生对埃博拉病毒病知识的认知水平不高,年龄、宗教信仰和是否有家族传染病史是影响在华非洲留学生的知晓状况的因素。今后可针对来华的非洲人群展开针对性的防治教育并对高校学生尤其是医学生及开展针对性的有关埃博拉病毒病及相关传染病知识的科普。
其他文献
机组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对于保障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电厂设备智能诊断方法开展研究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从理论上分析了多元统计方法中基于传统贡献图和重构贡献图的故障分离存在的“残差污染”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角度回归的重构主成分分析方法,将解重构的组合优化问题转化为解回归问题,采用融合监测指标的最小角度回归方法实现对潜在故障组合的稀疏搜索,并结合Fish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及手术切术等,但这些方法往往会带来一定副作用;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癌症的治疗也有了更加多样性的选择方式;考虑到纳米材料在药物输送、诊断和靶向治疗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多具有多功能性的纳米材料被开发出来以充当化疗药物的负载平台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在众多的纳米载体中,二氧化硅基纳米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调节的结
铅酸电池被发明到现在已有160多年,为世界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使用安全,性价比高,生产工艺成熟,具有相对完善的回收体系,铅酸电池依旧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人们活动半径的日渐加大,化石能源被大量使用,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电动助力车、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产业应运而生,并在持续发展中。铅酸电池性价比高,一次投入少,因此深受普通百姓欢迎,生产销量多年来持续增
近些年来,城市三维模型已被广泛应用于3D游戏、景观展示系统、街景导航等众多领域。建立城市模型的数据源为序列图像,一般由搭载于大型机的大型航摄仪采集,但是这类设备的使用受到空间与成本的多重限制,因此,如何利用小型无人机采集序列图像以达成类似效果就成为了研究的难点。此外,生成序列图像后的点云模型之中还存在大量冗余数据,如何在保留模型细节的前提下对点云数据进行最大程度的压缩是另一个难点。针对上述问题,本
基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反射信号数据实现重力异常反演,是其在海洋遥感领域应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文基于GNSS反射信号测量数据开展了大地水准面高误差模型构建、水面反射点解算、多源水面测高和重力异常反演等方法的研究,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分析了基于垂线偏差反演重力异常的逆Venning-Meinesz方法、Sandwe
钢结构桥梁在未来的桥梁建设领域必然占有重要地位。下承式双层钢圆环腹梁作为一种新型桥梁钢结构,适于快速化施工,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抗弯承载力,可以作为上部结构使用。本文采用理论推导和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下承式钢圆环腹梁的基本力学性能,并进行了人行桥的初步设计,还研究了影响其挠度和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采用基于铁木辛柯梁理论的单元刚度法,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钢圆环腹梁的抗弯刚
目的:采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模型,研究亚麻籽粉(Flaxseed Meal,FM)和亚麻籽油(Flaxseed Oil,FO)对T1DM小鼠肝脏炎症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并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
精密模具是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基础部件。随着装备制造的大型化、复杂化、精密化,现有模具材料已难以满足现代装备制造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开展新型模具钢合金设计与制备。本文以新型中镍、含氮4Cr4Mo3Ni5V2N热作模具钢为对象,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模具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探索最优热处理工艺,以充分发挥合金元素的强韧化作用。研究结果对于含镍热作模具钢成分和工艺设计、开发高性能热作模具钢具有重要意义。淬
水中潜器是完成海洋资源勘探、海底地形检测等工作的重要运载平台,而水下导航技术是保证系统准确航行和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技术。惯性导航系统具有输出频率高、自主性强等优点,但是存在定位误差随时间累积的缺点,通常作为水下导航系统的主导航设备。多普勒测速仪(Doppler Velocity Log,DVL)测速精度高、反应快、自主性好且不存在误差累积现象,因此SINS/DVL组合系统是理想的水下导航方式之一。
随着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金属纳米颗粒已在各领域广泛运用,纳米二氧化钛(TiO2)是人们使用最多的金属纳米颗粒之一,年生产量达10000?吨。纳米TiO2的大量生产和应用导致其不可避免地进入环境中,其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引起的毒性效应及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在探讨纳米TiO2致炎效应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有害物质健康损伤化学预防的理念,对课题组合成的青蒿琥酯磷脂二倍体(Di-ART-G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