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突发公共事件不仅自身给社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件一旦扩散将引发社会连锁反应,给整个社会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使得灾害后果扩大化、损失严重化,进而演化一系列的社会性危机。突发公共事件的涌现导致近年来社会性危机迅速增加,危机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问题。如何正确地认识这一问题并采取措施防控治理是我国政府目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利用社会聚众理论、相对剥夺感理论、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对2000~2019年发生的57例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过程回顾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突发公共事件的演变过程与元事件的直接作用力、受众的救援需求、政府的防控供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性危机的理论框架图,进一步分析得出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性危机的三种机制:一是内力驱动机制,即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元事件的破坏力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导致突发公共事件规模扩张、强度增加、性质变迁等,进而在社会领域内产生危机的机制,即通过元事件的直接作用力产生社会性危机。二是外力驱动机制,即突发公共事件爆发以后,由于受众的救援需求情况与政府的防控供给情况两者匹配错位,诱发公众不满情绪,并积聚到一定域限导致公众对政府评价的价值逆转,从而扩散演化出一系列社会性危机的机制。三是合力驱动机制,即在内力驱动和外力驱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破坏力和影响范围等不断变化,最终导致社会性危机形成的机制。
为了进一步阐释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性危机的机制的有效性,作者选取了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故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对社会性危机形成的内力驱动机制、外力驱动机制及合力驱动机制进行了实例阐释。最后本文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媒体舆论三个方面提出防控对策,旨在为“破坏型”社会性危机提供对策建议以及降低“风险型”社会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现有研究基础上,利用社会聚众理论、相对剥夺感理论、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对2000~2019年发生的57例突发公共事件进行了过程回顾和特征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突发公共事件的演变过程与元事件的直接作用力、受众的救援需求、政府的防控供给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性危机的理论框架图,进一步分析得出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性危机的三种机制:一是内力驱动机制,即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元事件的破坏力直接作用于系统环境,导致突发公共事件规模扩张、强度增加、性质变迁等,进而在社会领域内产生危机的机制,即通过元事件的直接作用力产生社会性危机。二是外力驱动机制,即突发公共事件爆发以后,由于受众的救援需求情况与政府的防控供给情况两者匹配错位,诱发公众不满情绪,并积聚到一定域限导致公众对政府评价的价值逆转,从而扩散演化出一系列社会性危机的机制。三是合力驱动机制,即在内力驱动和外力驱动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使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破坏力和影响范围等不断变化,最终导致社会性危机形成的机制。
为了进一步阐释突发公共事件引发社会性危机的机制的有效性,作者选取了长春长生疫苗造假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福建泉港碳九泄露事故三个典型案例,分别对社会性危机形成的内力驱动机制、外力驱动机制及合力驱动机制进行了实例阐释。最后本文从政府部门、社会公众、媒体舆论三个方面提出防控对策,旨在为“破坏型”社会性危机提供对策建议以及降低“风险型”社会性危机发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