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作为畜牧业大省,正处于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也发生了阶段性深刻变化.再加之近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不断发生,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重大动物疫病防疫监督、疫情处置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与流行、提高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重要环节。本文主要就我省当前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目前,由于现在的兽医队伍及兽医体制改革的综合因素影响下,现在的检疫执法队伍存在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专业知识多寡不均,更兼实际检疫操作能力高低不一,所以全省动物防疫工作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我省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个别地区的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和村级防疫人员仍然没有及时到位,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我省检疫监督执法力量不足,检疫人员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还有待提高,部分地方还存在检疫不到位,只收费不检疫,隔山开证等现象。三是我省大部分地方仍以农户散养为主,养殖圈舍大多阴暗潮湿、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极易感染动物疫病。四是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应急反应的治疗和死亡补偿机制还不健全,散养畜禽和边远山区还存在漏免、拒免现象。五是有的地方疫情监测不到位,对养殖场监管不力,对异常死亡畜禽不了解、不确诊,缺乏敏感性。
为了加强对动物防疫活动的管理,及时、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促进养殖业发展,最大程度地减轻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对畜牧业及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针对我省基层动物监督执法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深化兽医体制改革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文件)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川府发[2006]17号文件)要求,在乡镇畜牧兽医站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后,必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体系、行政执法体系和技术支持体系三大体系。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建立动物卫生监督行政执法机构,参照公务员管理,核定行政执法编制,名称统一为动物卫生监督所。增加投入,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硬件设施建设承担和完成公益性任务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设备设施及人员工作经费应由县(市、区)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加强市、县、乡动物卫生监督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必要的监督执法交通工具、调查取证、检测检验、无害化处理设施等经费,改善执法手段,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监管水平。理顺财政管理体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完善动物卫生执法监管的法规,提高行政执法效率建立健全养老保险机制对还未参加和建立保险的县区对乡镇畜牧兽医站职工要尽快纳入失业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继续深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的内部改革深化乡镇畜牧兽医站内部改革、创新管理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提高基层动物防疫体系人员素质提高畜牧兽医服务人员素质,加强知识更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优化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机构和队伍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