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在中国人群中,综合探究空腹血糖基线水平及变化模式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联,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优化的肝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结果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新证据,为人群健康管理和肝癌风险监测提供可量化工具。
  材料与方法
  1.针对课题开展依托的开滦队列,开展全面的基线人群社会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个人健康情况和血液检测信息描述;系统计算队列总体及各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率。
  2.构建基线空腹血糖研究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限制立方样条曲线(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模型、分段线性回归模型方法,从空腹血糖WHO分类、非线性关联、分段线性剂量反应关系三个层次,系统探索空腹血糖与总体及各部位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关系。
  3.构建非糖尿病人群两次体检队列,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短期两时点空腹血糖变化程度(变化百分比)与总体及各部位恶性肿瘤的风险关联。
  4.构建非糖尿病人群三次体检队列,采用成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绘制空腹血糖变化轨迹,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和竞争风险模型,探索4年空腹血糖变化轨迹与总体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风险关联。
  5.将队列人群随机1∶1分为训练集队列和验证集队列,构架肝癌8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独立进行预测因子的筛选和模型的构建,在验证集中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对模型校准度评价,HarrellsC-index对模型的区分度评价。
  结果
  1.经过四轮问卷调查和健康体检,开滦队列共纳入基线人群138150例,其中男性110612例,女性27538例。平均年龄为51岁,年龄构成以40-69岁人群为主,占总人群的71.96%;社会人口学信息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吸烟率和饮酒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队列随访中位时间为8.8年,随访期间累计新发恶性肿瘤4143例,其中男性3378例,女性765例。总人群恶性肿瘤粗发病率为381.16/10万人年,标化发病率为160.91/10万人年,其中男性为155.30/10万人年,女性为170.14/10万人年。队列总人群中发病率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肾癌、食管癌、膀胱癌、淋巴瘤、胰腺癌和脑及神经系统肿瘤。
  2.初步探索得出,空腹血糖水平与总体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U型关联,且存在阈值效应,当空腹血糖水平≤4.5mmol/L时,血糖浓度每升高0.56mmol/L,总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降低11%,而当空腹血糖水平>4.5mmol/L时,血糖浓度每升高0.56mmol/L,总体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则增加1%。空腹血糖与不同部位恶性肿瘤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有所不同,当空腹血糖水平≤4.5mmol/L时,口腔癌和肺癌的发病风险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空腹血糖水平>4.5mmol/L时,结直肠癌和白血病的发病风险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增加;肝癌发病风险随血糖水平的升高而增加,但以5.6mmol/L为界值,前后剂量反应关系差别较大(18%vs.3%)。
  3.与血糖波动幅度稳定的人群相比,短期空腹血糖水平大幅升高人群(空腹血糖变化百分比≥15%)的总体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将会增加15%,结直肠癌、胰腺癌、脑及神经系统肿瘤和女性乳腺癌与此类似。
  4.相较于血糖长期处于正常稳定状态的人群,低水平增高和持续高水平血糖状态人群的总体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较高,且受到BMI水平的效应修饰作用。
  5.综合生活行为方式信息、常规血液检测指标、肝炎病毒因子信息,构建了三个肝癌8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分别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模型、常规模型和全模型。由年龄、性别、HBsAg、吸烟、饮酒、饮茶、血糖合并糖尿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组成的肝癌8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对人群肝癌发病风险实现有效估计(HarrellsC-index=0.84,95%CI:0.80-0.87),在无肝硬化人群中应用效果同样良好(HarrellsC-index=0.83,95%CI:0.80-0.87),常规模型在HBsAg阴性人群中预测效能也较为稳定(HarrellsC-index=0.72,95%CI:0.67-0.77)。
  结论
  1.开滦队列人群稳定、危险因素暴露信息收集可靠、随访系统完善,可高效完整收集新发恶性肿瘤结局信息,且队列具有四轮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可基于开滦队列实现课题后续的一系列研究目标,即空腹血糖基线及变化水平与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关联的综合探索。
  2.空腹血糖水平与总体恶性肿瘤发病风险的呈U型关联,其剂量反应关系存在阈值效应。
  3.血糖水平升高及持续高血糖状态对恶性肿瘤发病风险具有增加作用,并受到BMI的效应修饰作用。
  4.由年龄、性别、HBsAg、吸烟、饮酒、饮茶、血糖合并糖尿病、TC、Hs-CRP、ALT组成的肝癌8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对人群肝癌发病风险实现有效估计。
其他文献
通过同化淀粉和油脂能力的比较,确定了米曲霉为实验菌种,对泔脚水进行二次降解,并对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采用二次米曲霉发酵的方法是因为一次米曲霉发酵后,过多的米曲霉菌丝体防碍了新菌体的生长,导致发酵液CODCr值继续下降受阻。在5升发酵罐上进行实验,二次发酵法的CODCr去除率达到93%,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对泔脚水不加稀释直接采用微生物处理的预期目标。实验还发现米曲霉具有同化泔脚水中脂肪的
学位
目的:1、纤维细胞是TAO发病机制的热点,将TAO患者与正常健康人进行对比,前者纤维细胞表达TSHR水平明显高于后者。从外周血中提取骨髓来源纤维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发现炎性因子刺激后炎性介质表达水平增强,而学者们普遍认为其为OFs的来源。本文的第一部分计划观察洛伐他汀对纤维细胞的作用。2、目前的观点认为眼眶成纤维细胞(OFs)参与到TAO发生发展中,本身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结构复杂,可同时表达共
随着铝材生产行业的飞速发展,每年都产生了大量的含铝离子废水,这种废水必需经过达标处理后才能排放,在其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铝污泥,目前这些含铝污泥一般采用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既污染了土地,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严重制约了铝型材加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含铝污泥的综合利用方式迫在眉睫.  本研究以铝型材厂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铝污泥为主要原料,通过酸溶、氧化、还原和聚合反应制备了聚合氯化铝铁,
学位
垃圾渗滤液是生活垃圾在垃圾填埋场处理处置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毒废水,而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是对垃圾渗滤液经过各种膜处理后剩下的浓缩液,其毒性远大于垃圾渗滤液原液。由于其不易生化、毒性大及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含量高等特点被国内外同行公认为是目前最难降解的废水。本文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广州某垃圾填埋场的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中典型的EDCs进行检测,研究了紫外催化湿式氧化过程(UV-CWOP)
气溶胶对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和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近几年,我国华北平原灰霾天气频发,灰霾形成的原因已是大气环境领域研究的热点,已有的研究工作多集中在气溶胶的化学组成、粒径分布和质量浓度的分析方面,主要探讨了灰霾天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物理化学变化和光学性质。目前针对灰霾天气气溶胶的混合状态研究还很缺乏,气溶胶的混合状态分析对于研究气溶胶的来源、形成机制和老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是研究华北平原灰霾天气成因
学位
大量的抗生素随畜禽粪便或灌溉水进入农田土壤中,并通过农作物吸收累积进入食物链,从而引发人类健康风险。筛选和培育对污染物具有低吸收累积特性的作物品种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策略。本课题组前期已筛选出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CIP)具有高、低累积特性的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L.)品种,分别是油青四九菜心和油绿粗苔菜心,但对其高、低累积差异的
学位
本论文针对湿式氧化法处理HS废气存在的问题,提出并研究吸收剂组成简单、不存在有机物降解、工艺简单、操作条件温和、易用空气氧化再生、可反复多次循环使用的高效脱除HS废气的新方法——Fe(SO)溶液吸收法和铜—铁体系吸收法.脱硫过程无需高温高压、除消耗空气外,无需消耗任何化工原料,不产生任何有害物质,不造成二次污染,HS中的硫以元素硫回收.投资和运行费用低,易于工业化.本文的第一部分,采用筛板吸收瓶作
学位
目的:  通过转人ApoE4基因和铝暴露联合干预,模拟遗传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研究二者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及神经元形态和突触结构可塑性的影响,分析二者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同时,通过检测Aβ含量,APP、ApoER2、LRP1、VLDLRs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tau磷酸化水平,探讨二者联合作用对认知损伤的可能机制。  方法:  本实验采用3种雄性小鼠,ApoE基因敲除小鼠(KO
背景:尽管临床前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能会改善肺癌的生存结局,但目前关于二甲双胍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报告了争议的结果。由于方法学上的偏倚(例如非死亡时间偏倚的存在)以及在一些研究中缺乏对混杂因素的控制,可能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以致于得出完全错误的结果和结论。此外,目前尚缺乏前瞻性队列研究来探索二甲双胍的服用与肺癌患者生存的关联。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肺癌患者在诊断后,接受二甲双胍治疗与接受二甲双胍
学位
背景:  结直肠癌是威胁生命健康和引发社会疾病负担的重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我国主要癌症中的第三位和第五位,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由于缺乏全国性的结直肠癌筛查,大多数患者在诊断时疾病已经进展到中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50%,而如果在结直肠癌早期就可以得到诊断与及时治疗,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到90%左右。因此结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国内外学者已尝试建立多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