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对比研究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ert_x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八髎穴与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选穴依据,为八髎穴与夹脊穴电针治疗本病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依据诊断及纳入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随机分为八髎穴组和夹脊穴组,每组各30例,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JOA、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进行综合疗效评价。
  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络辨证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两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JOA总评分,JOA各项评分中的主观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JOA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但JOA各项评分中的临床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均降低;JOA总评分均提高;JOA各项评分中的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JOA评分分级中的“优”、“良”例数均增加,“可”、“差”例数均减少,以上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比,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痛VAS评分中,八髎穴组低于夹脊穴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JOA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各项评分中,八髎穴组主观症状评分高于夹脊穴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分级和综合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和下肢痛症状,但在改善下肢痛症状方面,八髎穴为主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2、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观症状,恢复其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但在改善主观症状方面,八髎穴为主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3、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肯定疗效,但两者综合疗基本相当。4、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可能与腧穴与电针的协同作用有关。
其他文献
为探讨湖南土壤对SO、NO的吸附和解吸特征及其这种吸附和解吸对土壤酸化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连续浸泡试验使用不同浓度(NH)SO 、NHNO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对三种供试土壤进行处理.三种土壤表层土的盐基离子最易淋失.黄棕壤盐基离子淋失率最大,红壤、黄红壤盐基离子淋失率相近.三种土壤溶液R值都比较低,溶液中铝对植物体可能的影响较小.
学位
目的:采用低、中、高剂量混合砷(As3+和As5+)、5-杂氮-2′-脱氧胞苷(5-Aza-DC)、莱菔硫烷(SFP)处理家兔,研究砷和处理因素对Keap1-Nrf2-ARE通路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与砷代谢改变的关系。方法:清洁级家兔90只,雌雄对半,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低剂量砷组(0.075mg·kg-1·w-1)、低剂量砷+5-Aza-DC组、低剂量砷+SFP组;中剂量砷组(0.15
学位

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ost-cholecystectomy syndrome,PCS)的疗效,得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证据和不足,为临床医生、患者和未来的临床试验提供有益的参考。  方法:计算机检索有关中医药治疗PCS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英文数据库(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柳叶刀、Pubmed、Embase)。起止时间均从
目的:  通过对穴位埋线法及饮食指导结合有氧运动的治疗方式进行对比,观察穴位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及腹腔内脏脂肪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方法:  共纳入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健康饮食运动组,每组30例。穴位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的治疗方式每隔7天治疗1次,4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健康饮食运动组,入组前进行健康饮食宣教后每周集中组织有氧运动(慢跑)
原发性失眠的发病率呈逐步增高趋势,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已在临床广泛应用,那么对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三个关键问题(即针刺是否确实有效、基于中医辨证的高频腧穴有哪些、针刺补泻是否能影响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就有其必要性,从而能系统解决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疗效上的相关问题。  目的:  ①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②对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原发性失眠的穴位频次进行统计,研究穴位的使用情况;③评估针刺
目的:通过观察运用祛病延年二十势中部分针对腰部疾病的锻炼法加安慰手法和传统推拿法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症临床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价祛病延年二十势中部分针对腰部疾病的锻炼法在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时的远期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提供一种简便有效、增加远期疗效的主动锻炼的方法。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运用祛病延年二十势中部分针对腰部疾病的锻炼法加安慰手法;对照组30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简易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对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后肢体痉挛期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探究简易穴位埋线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临床疗效的增效作用。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处于CVA后痉挛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埋线+针刺组30例(予简易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与针刺组30例
目的:本课题采用点按推拿四步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拿组(点按推拿四步疗法)与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组各30例。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分别记录受试者在治疗前、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及随访期(治疗结束1个月后)以上4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结果,观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耳揿针和安慰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耳穴揿针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是否存在针刺安慰效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焦虑情况和对血清PGF2α、PGE2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共6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将临床招募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揿针组(30例)和安慰针组(30例),对受试者设盲。两组患者均从月经来潮的前5天(以上一周期月经来潮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单纯动气针法、单纯颈肌等长收缩训练法、动气针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训练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探寻临床治疗颈椎病颈痛简便有效的方法  方法:对纳入研究的69例颈椎病颈痛的有效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单纯动气针组、单纯颈肌等长收缩训练组、动气针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训练组,每组23例。三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分别于第一次治疗前、第五次治疗后、末次治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