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八髎穴与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选穴依据,为八髎穴与夹脊穴电针治疗本病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依据诊断及纳入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随机分为八髎穴组和夹脊穴组,每组各30例,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JOA、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进行综合疗效评价。
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络辨证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两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JOA总评分,JOA各项评分中的主观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JOA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但JOA各项评分中的临床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均降低;JOA总评分均提高;JOA各项评分中的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JOA评分分级中的“优”、“良”例数均增加,“可”、“差”例数均减少,以上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比,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痛VAS评分中,八髎穴组低于夹脊穴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JOA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各项评分中,八髎穴组主观症状评分高于夹脊穴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分级和综合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和下肢痛症状,但在改善下肢痛症状方面,八髎穴为主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2、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观症状,恢复其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但在改善主观症状方面,八髎穴为主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3、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肯定疗效,但两者综合疗基本相当。4、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可能与腧穴与电针的协同作用有关。
方法:依据诊断及纳入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随机分为八髎穴组和夹脊穴组,每组各30例,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JOA、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进行综合疗效评价。
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程、经络辨证分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两组腰痛、下肢痛VAS评分,JOA总评分,JOA各项评分中的主观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JOA评分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但JOA各项评分中的临床检查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不具有可比性。
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均降低;JOA总评分均提高;JOA各项评分中的主观症状、临床检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提高;JOA评分分级中的“优”、“良”例数均增加,“可”、“差”例数均减少,以上差异均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后相比,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下肢痛VAS评分中,八髎穴组低于夹脊穴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JOA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各项评分中,八髎穴组主观症状评分高于夹脊穴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分级和综合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和下肢痛症状,但在改善下肢痛症状方面,八髎穴为主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2、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观症状,恢复其神经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但在改善主观症状方面,八髎穴为主电针治疗疗效优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3、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肯定疗效,但两者综合疗基本相当。4、八髎穴与夹脊穴为主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可能与腧穴与电针的协同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