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自上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在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结构体系,并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充分的实践。我国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对资产证券化进行探索研究。目前国内理论界通过借鉴国外理论与实践模型,结合国情提出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思路,但是由于客观的市场环境因素存在诸多障碍,在实践方面仍处于个案摸索阶段。
本文主要通过对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进行介绍与分析,总结该项目特点、成功做法和经验及存在问题。在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本文结论,并结合我国目前法律、市场环境等提出建议,以期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及不良信贷资产的处置能起到借鉴作用。
本文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是系统介绍目前资产证券化有关理论体系,同时介绍部分发达国家与地区的证券化实践情况。在介绍国际资产证券化理论与实践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不良资产现状提出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路。第二部分具体介绍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的交易结构、流程及风险管理。第三部分分析项目的特点、成功做法和经验及存在问题,形成本文结论并提出建议。
通过对工行宁波分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分析,本文认为:在我国目前的法律、市场环境下不仅正常资产可以进行证券化,不良信贷资产也可以进行证券化。但由于目前法律及市场环境的障碍致使证券化成本较高,因此建议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度环境,降低资产证券化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