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用创新引领新时代的发展;应对激励的国际竞争,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是时代精神的标志性符号,是推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时代大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经久不衰的动力源泉。适应新时代发展变化的新要求,需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用创新引领新时代的发展;应对激励的国际竞争,需要加大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推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创新事业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鲜明禀赋,是时代精神的标志性符号,是推动中国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新时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进程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群体,理应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促进自身全面发展;而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应整合教育资源、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落实新发展理念、引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本文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调查分析法,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意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保定市五所本科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调查样本,通过发放问卷、搜集调查数据对高校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展开深入分析,并找出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调查结果显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已基本形成,学生们的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创新热情明显提高、创新实践不断增加;但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创新动机不纯、创新意志不坚定、创新能力不足等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生对创新精神的认知存在偏差、创新理论知识与创新实践活动的融合度偏低以及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不健全。为此,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就需要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综合改革,从创新培养模式、健全长效机制、创设培养环境以及注重学生自我培养几方面下功夫,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使高校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时代新人。
其他文献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是指检察机关在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必须先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这是行政公益诉讼必经的前置性程序,具有其特定的方式。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念,自此治理现代化问题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发展水平,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但在实际社会中,我国乡村地区发展起步较晚,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乡村社会发展受经济、人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我党如何从政治层面入手,加强和推进自身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十九大上,习近平明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正是针对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各种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所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国家主流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地方性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环境中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肯定,凝聚社会共识,使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因此,在新时期需要结合新理念,使地方性
《申报》自1872年创刊至1949年停刊,总计出版25599期,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华文报刊。在其70多年的出版过程中,力求以“不偏不倚”为办报宗旨,对近代中国早期思想传播有重要贡献。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碰撞。《申报》作为当时普通受众重要的信息来源,虽然并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阵地,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报道,自19
民事检察抗诉权,是检察机关独有的,针对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活动中作出的生效裁判,发现法律规定抗诉情形之一,依法提出抗诉,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权力。民事检察抗诉权来源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为了纠正不公正的生效裁判,以实现司法公正。这项权利的引入立足于我国国情,是对域外优秀法律文化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和吸收,时代性很强。但是随着民事检察抗诉工作的不断推进,阻碍民事检察抗诉工作有效运行的因素逐渐暴露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因此,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是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环境、新问题、新任务及新挑战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关乎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层单位,研究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和创新中的作用尤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运用治理有效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嵌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
大禹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已全方位渗透浸染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对大禹文化的研究,在上世纪初被疑古学派的历史研究所引爆,其后渐成学术界热点。本论文就是对20世纪大禹研究的研究,把其置于20世纪这一历史情境,爬梳阐释文献,试图梳理出大禹研究的历史脉络,并对之反思。本论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本选题的意义及研究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已有研究鲜有对20世纪大禹研究的清理和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国际上,网络空间领域中侵权事件时有发生,霸权主义逐渐彰显。在国内,网络化信息建设、网络空间法治化推进的同时,网络意识形态、网络空间、网络文化及网络媒体发展等面临严峻挑战,建设网络强国迫在眉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谁掌握了互联网,谁就把握了时代主动权出发,统筹协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网络信息化和网络安全重大问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