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废水处理工艺优化设计与应用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m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类养殖业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带来良好经济效益,但由于集约化程度提高,养殖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引起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严重。降低养殖废水带来的环境污染,做到鱼类养殖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如何实现养殖废水的有效处理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鱼类养殖废水处理技术不够成熟,在实际工程中还没有足够的技术研究作为支撑。本文通过对鱼类养殖废水水质特点进行充分分析,在吸收借鉴传统生物滤池技术及生物接触氧化技术基础上,设计了将固液分离器、纤维束、陶粒、沸石滤池结合于一体的新型污水处理组合工艺。针对养殖废水特点工艺在结构上进行优化设计做到对污染物的层层过滤、逐级净化,实现废水的“三级过滤+三级去除”,探究该工艺对鱼类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工艺内部污染物去除机制。通过对传统生物滤池的改进及功能补充,以期为规模化池塘鱼类养殖开发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及为利用生态化措施处理养殖废水方面的研究拓宽路径。本论文取得主要研究成果:1.处理工艺优化设计:在吸收借鉴传统曝气生物滤池优缺点的基础上,设计将固液分离器、纤维束、陶粒、沸石生物滤池结合于一体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生物滤池反应器设计进水流量2m3/d,单个滤池尺寸S×H=1.05m×1.4m,单个滤料体积0.9m3。组合工艺分6部分,进水区、固液分离区、1级生物滤池、2级生物滤池、3级生物滤池、出水区,三级生物滤池分别采用纤维束、陶粒、沸石作为载体滤料。通过优化滤池内部填料结构、进水、曝气及反冲洗方式,提高生物滤池的污染物去除能力,延长反冲洗周期,实现对废水的“三级过滤+三级去除”。2.滤池挂膜启动试验:采用人工接种、连续进水、间断式曝气的方法进行系统挂膜启动。在温度变化为20-28℃之间、DO≈3mg/L、p H为6.9-7.4条件下,经过21天的培养可以在填料表面以及试验装置内壁观察到附着褐色生物膜,NH4+-N、CODMn、TP去除率在65%、55%、45%左右,且系统出水趋于稳定,系统挂膜完成。试验证明通过接种活性污泥法可有效缩短滤池的启动时间。3.运行参数优化试验:系统挂膜完成后,针对主要运行参数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温度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污染物在不同工况下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气水比为12:1,水力停留时间为10h,温度变化在28-32℃之间,生物滤池对各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确定该工况为本组合工艺的运行参数。4.处理效果应用试验:将组合工艺应用于处理鱼类养殖废水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优化参数下运行,对鱼类养殖废水处理效果较好,CODMn、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4%、80%、40%、57%。各级生物滤池对不同的污染物具有不同的去除效果,各级滤池均得到有效的利用,纤维束滤池对CODMn、NH4+-N、TN、TP去除效果均较好,陶粒滤池对CODMn、TP去除效果较好,沸石滤池对NH4+-N、TN去除效果较好。5.滤池内微生物特性研究:生物滤池内细菌多样性十分丰富,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绿菌门(Chlorobi)。优势菌属为:玫瑰杆菌属(Roseovari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荧光甲烷球菌属(Methanomassiliicoccus)、根瘤菌属(Rhizobium)、梭菌属(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生物滤池内沿水流方向生物量逐渐降低,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逐渐减小,与污染物的沿程去除率逐渐减小相吻合,从侧面解释污染物去除主要发生在前面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系统的运行密切相关,在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的阶段,生物滤池内微生物群落结构最为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6.滤池内污染物去除机制研究:综合生物滤池性能、滤料吸附特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研究结果,分析生物滤池对鱼类养殖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途径及去除机制。鱼类养殖废水中悬浮物质主要是通过悬浮物分离器、纤维束过滤以及填料吸附来去除;CODMn主要通过机械截留、吸附和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去除;TN通过生物滤池内大量硝化、反硝化微生物分解进行去除;TP主要是通过聚磷菌的分解转化、填料吸附以及通过化学沉淀等方式去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变化之间有一定程度的动态响应,但水质变化不完全由微生物决定,同时还受水温、溶解氧、p H值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发现在生物滤池处理效果较好的阶段,系统内部微生物多样性及相对丰富度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通过调节不同影响因素调节改善生物滤池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生物滤池处理效能的提高。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CNV)是指人类基因组DNA片段大小范围从kb到Mb的亚微观突变,主要表现为缺失或重复。CNV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DNA重组与DNA错误复
我国柴油机车排放的大量的氮氧化物(NO_x)和颗粒物(soot),不仅污染大气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随着国家对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汽车行业对尾气后处理技术也有着迫切的需求。机外后处理技术中,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同时去除NO_x和soot具有节约能源、缩小体积等优点,然而其关键在于获取高效催化剂。钙钛矿型氧化物对去除NO_x和soot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再通过优选制备条件和取代部分元素等技术手段,可
目的:骨关节炎中关节软骨的进行性退变是其的主要原因,在关节软骨中Cx43表达上调,研究显示Cx43在滑膜细胞中影响着MMPs的分泌水平。本实验拟通过siRNA转染靶向抑制Cx43的表达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义务教育第一学段的写话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起点,对学生后续的写作学习影响颇大。本研究以河南省太康县城关镇实验小学为研究对象,从问题、原因和对策三个方面,对该校的写话教学做出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本研究把写话教学定义为“在义务教育第一学段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书面语言表情达意的语文教学活动”,概括出了写话教学的基础性、直观性和综合性三个特点。基础性体现在写话教学对学生学习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绿化保养频次增加,交通事故屡发,给作业个人及养护公司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有养护方式道路封闭时间长,修剪效率低,无法满足现有的绿化养护要求。本文按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外语教学研究的重心从如何教授逐渐转变为如何学习。学习者的个体因素如学习策略、学习动机、学习者的智力等引起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想要真正
Pti(Pto-interacting protein)为Pto互作蛋白,参与植物病原防御和非生物胁迫,但是它的的具体机制并不是很清楚。在这里我们从辣椒cDNA文库中分离出了基因CaPti1,它编码354个
目的: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的抑制剂β-氨基丙腈(β-Aminopropionitrile,BAPN)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BAPN对人骨肉瘤MG-63的
以燕麦米为原料,制作方便米。研究不同条件下浸泡对燕麦米吸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米浸泡温度选择30℃,米水比选择1:1.5,浸泡时间为200min,此条件下浸泡的燕麦米有较好的效果。以上述浸泡的工艺条件为基础,研究不同的蒸煮条件对方便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时间过短,会导致燕麦米糊化度不够,影响方便米感官评分和复水率;蒸煮时间过长,淀粉糊化过度,造成米饭膨胀,米粒破裂、淀粉流出、米粒粘连,离
番茄属于冷敏感蔬菜,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冷害。本文以俄罗斯栽培番茄Bolgogragsky为材料,对番茄种子进行五种不同剂量的60C0-γ射线辐照,逐代筛选出耐冷单株,通过形态指标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