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型范畴理论的《绝望的主妇》委婉语研究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ljok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委婉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被称为沟通的“润滑剂”。委婉语本质上是一种模糊含蓄的间接表达方式,用以替代令人不悦、尴尬以及不礼貌的禁忌语言。委婉语是日常交际中广泛使用的语言策略,掌握委婉语相关知识能有效化解交际中不必要的误解与冲突,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近年来,委婉语研究受到了中西方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多从语用学、语义学、修辞学、社会语言学和心理学等视角对委婉语进行研究,而极少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由于委婉语是由交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引发的语言现象,对它的研究自然离不开分析其认知因素。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认知角度研究委婉语,主要涉及认知隐喻、转喻和概念整合理论等领域。本文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透过原型范畴理论进一步解读英语委婉语,为研究英语委婉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本文研究的委婉语来源于美剧《绝望的主妇》。本文尝试在原型范畴理论框架下对《绝望的主妇》中的英语委婉语进行研究。论文前三章包括论文的研究背景、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将英语委婉语按其构成方式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四类委婉语。第四章结合原型范畴理论,详细分析《绝望的主妇》中的英语委婉语,揭示英语委婉语的生成过程。  研究表明,禁忌语与其相应的委婉语具有家族相似性,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禁忌语是范畴中的原型成员,而其对应的委婉语是边缘成员。禁忌语具有最典型的语义特征,具有认知上的突显性。而委婉语以禁忌语为参照处于范畴边缘,仅拥有部分语义特征。同一范畴中的委婉语与禁忌语距离越远,其拥有的家族相似性特征越少。委婉语具有较低的认知突显性,需要人们更多的认知努力,因而产生了委婉效果。委婉效果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原型成员到边缘成员的转变以及家族相似性程度的减弱引起的。  本文为今后委婉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和实践基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委婉语的本质。掌握并运用委婉语对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以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两种中译本为例,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研究了这两种中译本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张谷若译本运用了大量的山东方言来翻译英国乡村方言,保留了浓厚的
汉语流水句的概念最早由吕叔湘先生提出,是汉语的一种特有复句,由多个短句铺排而成,读起来似行云流水。在汉语表达当中,流水句式特别多见。对流水句进行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
新课改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要点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且高效的语言学习者,同时这也是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之一。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要掌握自主学习所需要的学习策
言语交际中,听话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正确理解说话人话语的基础上,利用话语中模糊的、不确定的表达方式,结合当时特有的交际语境,故意曲解说话人的意图。这种现象叫做刻意曲解。
翻译研究在不断发展,近几年,学者们试图把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翻译研究中。语域理论作为功能语言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而文学风格的翻译问题,即风格的可译性
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方式决定一个组织的命运。尤其在遇到困难时,组织领导人的经营管理方式给组织带来不同的结果。能够克服危机的组织领导人才会得到好评价,否则领导人会受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