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土是在静水环境中沉积形成的特殊土,我国沿海和内陆地区广泛分布着软土。由于形成环境和条件不同,各地软土在分布状态、组成成分、结构特征、物理力学特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研究区域性软土的特性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杭州地区软土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杭州地区软土的渗透特性,对杭州某基坑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文中采用黏性土、砂性土两类共十组试样,通过室内土工试验研究其物理力学特性后提出,孔隙比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均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杭州地区软土的地质勘察报告数据拟合得到孔隙比与含水率和重度的关系式分别为e=0.0277w+0.024、e=-0.2295γ+5.2069,可用于估算杭州地区土的孔隙比;密度受含水率和饱和度的共同影响,当土饱和度较低时,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饱和度较大接近饱和时,密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2)运用GDS高级固结、渗透试验系统对十组试样渗透性进行研究,提出:孔隙比随着固结压力增加呈非线性减小,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黏性土孔隙比的变化要比砂性土大,非线性也更明显;砂性土不均匀系数越大,粒度分布范围越大,土越不均匀,孔隙越小且曲折,从而使水在土中的流动的通道减少或流通途径延长,土渗透性减小;黏性土塑性指数越大,土中结合水含量越多,则土颗粒周围的结合水膜越厚,土颗粒间的孔隙越小,土渗透性越弱;渗透系数随着孔隙比的减小而减小,砂性土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呈线性关系而黏性土渗透系数与孔隙比呈非线性,孔隙比变化对黏性土的影响更大。(3)通过四种非线性渗透模型对黏性土试样的非线性渗透特性进行研究得到lg[k_v(1+e)]-lge、e-lgk_v、lgk_v-lge、lgk_v-lg(1+e)四种渗透模型的相应参数;软黏土试样对lg[k_v(1+e)]-lge和lgk_v-lge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4)基坑坑内降水将引起坑外地下水向坑内渗流,改变基坑周围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基坑产生影响。通过对杭州某深大基坑降水过程实测资料的分析研究,考虑止水结构的作用,提出均质含潜水层半封闭型基坑坑外地下水位最大降深Sw的计算方法。在软土地区,坑内降水使基坑周围形成降水漏斗,坑外地下水位随之降低,土体发生固结压缩变形导致地面沉降,且基坑外地下水位与地面沉降呈线性关系。坑内降水可以改善坑底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相当于坑底加固,有利于抑制坑底回弹使立柱下沉。降水有利于提高基坑外土体抗剪强度和土体的自立能力,并使作用于围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减小,有利于基坑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