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氧疗与常规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D组患者的影响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ancai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标氧疗是一种以达到特定血氧饱和度为目的的氧疗方式,常规氧疗基于国内外大样本的观察性研究,以持续低流量为特点,被写入指南及教科书,然而哪种氧疗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D组稳定期的患者疗效更好仍有待验证。本研究主要在于探讨目标氧疗与常规氧疗对COPD稳定期D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呼吸困难评分(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ore,mMRC)、6 分钟步行距离(6-min Walk Distances,6MWD)、COPD 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的影响,从而更精准地指导COPD稳定期D组患者的长期家庭氧疗(Long-term oxygen therapy,LTOT),为其改善生活质量和减轻疾病家庭负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2019年版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倡议指南(Global Initiative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Lung Disease,GOLD)作为诊断的纳入标准,选择2019年3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需进行LTOT的COPD稳定期D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目标氧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氧疗。所有研究对象除吸氧方式外均不改变原有稳定期治疗方案[包括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ong-acting Beta 2 receptor Agonist,LAMA)、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ong-acting Anticholinergic Drugs,LABA)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等]。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上一年入院次数、安静休息下未吸氧时的指脉氧饱和度,分别于入组前、入组6个月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未吸氧下的动脉血气分析,同时进行mMRC、6分钟步行实验(6-min Walk Test,6MWT)、CAT、SGRQ评分。所有患者均给予LTOT的健康宣教和指导,每隔3个月电话访问一次,同时记录结果,每位患者至少随访2次,6个月后门诊复诊。搜集并分析比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后相关指标差异,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其进行临床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结果]目标氧疗组和常规氧疗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BMI、COPD分级、受教育年限、是否吸烟等基线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动脉血气PaO2(mmHg):入组时[目标氧疗组(50.89±3.07),常规氧疗组(50.25±3.29)]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54.73±4.29),常规氧疗组(52.47±4.12)]与入组时的结果对比,两组PaO2均出现增加,组内前后对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氧疗6月后,目标氧疗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ed Volume in One Second Per Predicted,FEV1%):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34.27±10.78)%,常规氧疗组(33.81±10.51)%]与入组时[目标氧疗组(33.76±10.30)%,常规氧疗组(33.28± 10.34)%]对比,两组FEV1%均有细微增加,但均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对比,发现两氧疗组患者FEV1%改善程度[目标氧疗组(0.51±2.78),常规氧疗组(0.51±2.78)]及氧疗6月后的FEV1%未达到统计学差异(P=0.982)。mMRC: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2.35±0.59)分,常规氧疗组(2.69±0.75)分]与入组时[目标氧疗组(3.11±0.77)分,常规氧疗组(2.97±0.77)分]比较,两组mMRC评分都出现下降,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可发现,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6月后,两组患者的mMRC评分和它的改善水平[目标氧疗组(5.73±2.14)、常规氧疗组(2.44±2.40)]进行分析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T评分:入组时[目标氧疗组(30.46±3.20)分,常规氧疗组(30.53±3.49)分]两组病人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24.73±3.96)分,常规氧疗组(28.08±4.06)分],两组患者与入组前的CAT评分对比,均有减小,组内前后对比,差异达到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对比,干预6月后,目标氧疗组和常规氧疗组的CAT评分及其改善程度[目标氧疗组(0.76±0.60)、常规氧疗组(0.28±0.57)]比较,目标氧疗组相较于常规氧疗组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MWD:入组时[目标氧疗组(241.16±23.95)米,常规氧疗组(242.78±26.06)米]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280.57±23.13)米,常规氧疗组(263.00±32.42)米],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6WWD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目标氧疗组(39.4±16.09)米、常规氧疗组(20.22±17.73)米],目标氧疗组增加更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组内前后对比,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GRQ:①呼吸症状分:组内前后对比,入组时[目标氧疗组(68.46±4.34)分,常规氧疗组(67.53±4.86)分]、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59.41±5.99)分,常规氧疗组(64.39±5.30)分],两氧疗组呼吸症状分均出现下降,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疗6月后,两组患者呼吸症状评分及评分改善程度[目标氧疗组(9.05 ± 3.56)分、常规氧疗组(3.14±2.62)分]对比,目标氧疗组改善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01)。②活动分:入组时[目标氧疗组(68.46±5.42)分,常规氧疗组(67.92±6.69)分]与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60.70±6.75)分,常规氧疗组(65.50±7.18)分]进行组内前后比较,P<0.001,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组间对比,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疗6月后,两组活动分及其下降程度[目标氧疗组(7.76±3.67)分,常规氧疗组(2.42±3.17)分]对比,目标氧疗组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疾病影响分:入组前[目标氧疗组(61.89±5.56)分,常规氧疗组(60.64±5.80)分]与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53.11±5.66)分,常规氧疗组(57.03±6.48)分],进行组内前后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对比,入组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氧疗6月后,两组患者疾病影响得分及其变化程度[目标氧疗组(8.78 ± 3.84)分,常规氧疗组(3.61±2.80)分]进行比较,目标氧疗组的评分减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④总分:入组时[目标氧疗组(66.27±4.72)分,常规氧疗组(65.36±5.37)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随访6月后[目标氧疗组(57.74±5.52)分,常规氧疗组(62.31±5.81)分]进行组内前后对比,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对比,干预6月后,两组患者的SGRQ总分及其变化幅度[实验组(8.53±2.32)分,对照组(3.06±2.14)分]比较,目标氧疗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COPD稳定期D组患者:1.目标氧疗较常规氧疗可显著提高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PaO2值,明显改善患者的缺氧症状及呼吸困难的程度。2.与常规氧疗相比,目标氧疗能显著延长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改善其运动能力。3.目标氧疗较常规氧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4.因本研究随访时间短,暂不能说明目标氧疗较常规氧疗在FEV1%改善上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为COPD稳定期D组患者的家庭氧疗提供客观依据,进一步为临床医生开具合适的氧疗处方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的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早期识别的能力,为本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从而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为DM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
[目 的]探讨Th17/Treg细胞失衡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 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
[目 的]1.分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 cell,BMMSC),比较常氧培养BMMSC(n-BMMSC)、低氧预处理BMMSC(hypoxia-precondition BMMSC,hp-BMMSC)增殖活力、归巢到损伤肝脏能力的差异。2.比较 n-BMMSC、hp-BMMSC、雷帕霉素干预的 hp-BMMSC(rapa-h
第一部分FibroScan联合肝纤维化评分对NASH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 的]探讨FibroScan联合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区分NASH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1、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科住院由肝穿病理诊断的NASH患者4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PLT、
[目 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随着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AIDS患者死亡率随之下降。然而,即使HIV持续被抑制,仍有部分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能恢复,出现免疫重建不良,导致持续免疫激活和慢性炎症。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与其营
[目的]探究miRNA6763-5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昆明医科大学老年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NAFL患者53例,CON41例。收集临床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生化指标:AL T、AST、ALP、CHE、r-GGT、TC、TG、HDL-C、LDL-C、FBG、UA,以及甲烷氢呼气结果:2小时内H2、CH4、CH4+H2呼气值。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
[目的]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是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的金标准,然而传统半硬质胸腔镜下常规钳胸膜活检方法得到的标本大小有时不能满足病理诊断要求,而冷冻活检术可以增加取材标本体积大小,故本文探讨内科胸腔镜下胸膜冷冻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 4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均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二科住院期间给予内科胸腔镜检查
[目 的]:分析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临床诊断性能,探讨影响EBUS-TBNA诊断性能的相关因素,评估EBUS-TBNA在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
目 的:构建不同程度小鼠急性结肠炎、重度结肠炎早中晚期以及MP干预2%DSS诱导的肠炎模型,研究结肠粘膜中心粒旁物质1(Pericentriolar Material 1,PCM1)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不同浓度 2%、3%、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不同程度小鼠结肠炎、高浓度4%DSS诱导小鼠重度结肠炎早中晚期以及甲泼尼龙(m
[目的]通过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somes,Exo)转运miR-214作用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观察肝星状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其活化相关因子表达,探索hUC-MSC来源外泌体转运miR-214对肝星状细胞的作用,以期为肝纤维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