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触摸春天》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小品文,语言简洁,意境隽美。在教学中,我通过引导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正反比较句子、结合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方法理解体会句子的深层含义,在反复诵读吟咏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课文的人文意蕴,使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命。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新课,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興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一首歌……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了。在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听儿歌《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
师:这首歌里面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对于一个盲童安静来说看得见吗?那这个盲童又是怎样感受春天的呢?用“手”来触摸春天。
这样把他们引入春天的美景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由此对比想象盲人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在想象与思索中质疑,学生就有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逐段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以“奇迹”为本文的主线,让学生感悟盲女孩安静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如拢住蝴蝶、放飞蝴蝶、张望蝴蝶,让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悟出盲童安静创造奇迹的原因。最后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整个教学流程,采用品读欣赏,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补白,深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达到美的享受。
三、借用多种方法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
俗话说得好:“金不炼不赤,理不辩不明。”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讨论,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就用正反两方面来比较来理解,让学生交流讨论:“安静”是个肓童,这里用“张望”合适吗?
生:不合适,(“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而安静是一个盲童,“张望”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太准确。)
生:合适,(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是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起头张望。从这一系的动作我们可以想像其实安静是用心张望蝴蝶。)
最后教师趁机小结:对呀!“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而“安静”是一个盲童,“张望”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太准确,但是你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又觉得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是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起头张望。从这一系的动蝴蝶作,我们可以想像其实安静是用“心”张望蝴蝶。
四、想像补白
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读写能力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安静”放飞时她会对说什么?有的学生会说:“你自由了,你飞吧!飞你想去的地方!”“我真羡慕你——蝴蝶”…… 可以看出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通过与文中的主人翁进行对比,学生兴致就被激发出来,有话可说,也对学进行了思想教育。
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使阅读真正“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五、总结收获,拓展补充,感动生命可贵,升华情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由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中心句的理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1、先结合课文,让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谁包括哪些人?“权利”是什么意思?生: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如果这句话中“谁”可指人,也可指动物、植物,乃至世间万物生灵。有“安静”来代替读读看,反复朗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悟出:“安静”虽然是个盲童,只要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小结:“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中有许多人历经磨难,像张海迪,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2、通过课前收搜集资料来理解。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例举了各自搜集的故事,让学生举例,各抒己见,要求具体事例要有代表性中国的、外国的、本省的、本地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就要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才能受到熏陶和感悟。
六、课外延伸拓展补充——点燃对关爱生命的感动
这时教师可以这样题问学生:既然这些人都是残疾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奇迹,而我们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健全的身体,是不是更应该珍惜一切,好好学习呢?这样一问学生都呆了,教室静得不可想象,我想每位学生都会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必需应该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好好学习了。
七、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
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背下来;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收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板报;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把它写来。
【作者单位:漳州市诏安县南诏中心学校福建363509】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新课,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興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多向思维,激发其想像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气氛。哪怕一幅画,一个小故事一首歌……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了。在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听儿歌《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好听吗?
生:好。
师:这首歌里面的景色美吗?这么美的景色对于一个盲童安静来说看得见吗?那这个盲童又是怎样感受春天的呢?用“手”来触摸春天。
这样把他们引入春天的美景中,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由此对比想象盲人眼中的春天是怎么样的,引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生在想象与思索中质疑,学生就有求知欲望,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逐段品析语言,探究体悟
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以“奇迹”为本文的主线,让学生感悟盲女孩安静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创造着一个个奇迹,如拢住蝴蝶、放飞蝴蝶、张望蝴蝶,让学生在层次分明的朗读中悟出盲童安静创造奇迹的原因。最后悟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句话中包含的人生哲理。整个教学流程,采用品读欣赏,情境创设的教学策略,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想象补白,深入引导学生揣摩语言文字,达到美的享受。
三、借用多种方法体会词句的深刻含义
俗话说得好:“金不炼不赤,理不辩不明。”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引入讨论,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作用。例如:在指导学生理解“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 我就用正反两方面来比较来理解,让学生交流讨论:“安静”是个肓童,这里用“张望”合适吗?
生:不合适,(“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而安静是一个盲童,“张望”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太准确。)
生:合适,(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是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起头张望。从这一系的动作我们可以想像其实安静是用心张望蝴蝶。)
最后教师趁机小结:对呀!“张望”应该是用来形容有视觉的人,而“安静”是一个盲童,“张望”用在她身上似乎有些不太准确,但是你只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又觉得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蝴蝶飞走了,它是怎样飞的,飞向何方,这些“安静”一无所知,她是多么想亲眼看到啊,所以她才会仰起头张望。从这一系的动蝴蝶作,我们可以想像其实安静是用“心”张望蝴蝶。
四、想像补白
在教学《触摸春天》一课时,觉得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读写能力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如“安静”放飞时她会对说什么?有的学生会说:“你自由了,你飞吧!飞你想去的地方!”“我真羡慕你——蝴蝶”…… 可以看出安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这样通过与文中的主人翁进行对比,学生兴致就被激发出来,有话可说,也对学进行了思想教育。
补白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升华了感情,使阅读真正“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五、总结收获,拓展补充,感动生命可贵,升华情感
“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是作者由眼前这动人的一幕所抒发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写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一中心句的理解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是这样安排的:
1、先结合课文,让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师:谁包括哪些人?“权利”是什么意思?生:无论你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体魄,都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都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
如果这句话中“谁”可指人,也可指动物、植物,乃至世间万物生灵。有“安静”来代替读读看,反复朗读学生就会自然而然悟出:“安静”虽然是个盲童,只要用自己的心灵来触摸春天,感受世界,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这时教师就可以趁机小结:“安静”虽然是个盲童,但是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就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编织出属于自己的五彩缤纷的世界。生活中有许多人历经磨难,像张海迪,他们身残志不残,顽强生活,勇敢地向厄运挑战,创造出了许多业绩和奇迹。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比他们幸运得多,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珍惜生命,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
2、通过课前收搜集资料来理解。
课前,我让学生搜集了有关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故事,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内容后,例举了各自搜集的故事,让学生举例,各抒己见,要求具体事例要有代表性中国的、外国的、本省的、本地的。因为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就要联系自己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才能受到熏陶和感悟。
六、课外延伸拓展补充——点燃对关爱生命的感动
这时教师可以这样题问学生:既然这些人都是残疾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创造奇迹,而我们在座的同学们都是健全的身体,是不是更应该珍惜一切,好好学习呢?这样一问学生都呆了,教室静得不可想象,我想每位学生都会有很深的感触:我们必需应该珍惜生命的分分秒秒,好好学习了。
七、积累实践——延伸热爱生命的激情
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并背下来;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收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手抄板报;学了这篇课文之后,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把它写来。
【作者单位:漳州市诏安县南诏中心学校福建36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