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摘 要:把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尊重儿童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方式,倾听儿童的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应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常态。 关键词:美术教育;童趣;童言;童画 美术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发展儿童的艺术能力并培养儿童欣赏周围世界中美的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丰富儿童生活,帮助儿童了解这个世界最基本、最特别的一种方式。《幼儿园教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儿童作为活动的主体,尊重儿童的想象和创造,肯定儿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表现方式,倾听儿童的绘画语言,让儿童在美术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愉悦的情绪体验,应成为幼儿园美术教育的常态。
关键词:美术教育;童趣;童言;童画
美术教育是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发展儿童的艺术能力并培养儿童欣赏周围世界中美的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丰富儿童生活,帮助儿童了解这个世界最基本、最特别的一种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为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然而,在目前幼儿园美术教育中,老师存在着过度关注美术的教育价值,忽视孩子审美情趣的培养,教学内容成人化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育者以功利心看待儿童美术教育的價值。福克斯和迪非莱(Fox
其他文献
(四川省简阳市三岔镇中心小学) 摘 要:古诗词的绝美,在于凝练,在于音律,在于意境,更在于生活。它是中华文化最具智慧和价值的代表典范。如何在古诗词阅读中营造适宜古典文韵之美的课堂氛围,继而引发学生深度探究古诗词的渴望?下面借文学大家王国维先生的境界三喻,即“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试图从文法境界中寻得一剂良方,借
摘 要:当今社会,压力开始广泛渗透于社会各个阶层,学生也不例外。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发育不够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面对诸多压力的同时往往会引发心理问题。随着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病态与弱点已不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而是更多地转到如何让心理学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的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这也正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鉴于此,提出几点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小学教育的措施,仅供参考
摘 要: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强调要发展英语核心素养,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除了课堂,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同样需要考虑发展核心素养,如何在英语作业布置上落实呢?在教学研究中,发现通过布置不同形式的“灵动”作业,能更好地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品格,从而提高孩子的英语核心素养。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灵动”作业;“自主性”作业;“实践性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南丰小学) 摘 要:体态律动是一种有节奏的运动,通过与身体运动相结合的方式唤起音乐的本能,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体态律动教学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 一、体态律动在小学低年段音乐教学中呈现出的问题 目前,很多教师对于植根于国外先进的一种教学方法——体态律动还处于
(广东省龙川县廻龙镇中心小学) 侧面描写,顾名思义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也就是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使文章内容更生动感人,中心更明确突出。在现行语文教材中,侧面描写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相辅相成,相生相合 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四年级第七册《观潮》课文中,前三段正面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最后一段则从
摘 要:小学生处于教育的基础阶段,而童话作为启蒙教育,对小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对于课本中的童话只是简单地讲解,却忽视了小学生的需求,使童话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就小学语文童话教学进行了反思,指出了童话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措施,旨在发挥童话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童话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
摘 要:美术课是小学教学的一部分,它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美术课并不被重视,特别是在农村,家长和老师只重视考试科目,对于美术都是敷衍了事,学生对美术认知也不深,没有兴趣,但是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小学必须重视美术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教学;兴趣;有效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
摘 要:思维导图是用图表表现的发散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方式。发散性思维过程也就是大腦思考的过程。通过捕捉和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将大脑内部的过程进行了外部呈现。从思维导图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在课前预习环节的应用、在构建知识结构的应用三个层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性思维;品德与社会 在教育教学手段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思维科学手段的发展,思维和知识的可视化手段也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求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要上一节生动高效的品德课,笔者认为功夫必定在课堂之外,课前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这样才能保证课堂的精彩。 一、资料收集,扩充课堂容量 品德与社会课程具有综合性,它的教学内容涉及法律、自然常识、历史、地理、文学等,光靠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巨大的信息量会让学生感到眼花
数学活动就是将数学的学习内容以一个个活动的形式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借助小组活动学会合作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开展回顾与整理,促使学生进行反思与展望,引发思辨与新的思考。下面以数学活动为载体谈谈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以数学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作为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操作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