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数学虽然是枯燥的、乏味的,但重要的是在数学课上,你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所以在课上,一定要有耐心. 当你解决一道问题时,你就会感到无比快乐. ”儿时老师曾这样对我们说. 虽然老师的话不无道理,因为那份快乐真的是实在的,幸福的. 但这一个过程又常常让孩子望而生畏.
当新课程理念席卷而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此,孩子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不再乏味,那是体验过程与享受结果的双重快乐. 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生动有趣的情境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源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针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验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入境,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良好的开端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吸引、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必要时用动画显示,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采松果》一课时,我先出示大小两只松鼠图片,让学生给它们起名字,小手纷纷高举,争着抢着说,有的说叫大松鼠和小松鼠,有的说叫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有的说叫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等等,最后确定书中的名字. 接着我问,你知道松鼠爱吃什么吗?学生也是争着说是松果,我接着讲:松鼠宝宝可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他要和妈妈去森林采松果,引出课题,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你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异口同声:愿意. 小河旁边有一些小木板,上面写着口算题,只有算对了,才能用木板搭桥过河,愿意帮忙吗?学生开始算起题卡.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和妈妈顺利地走过了河. 他们来到树林里开始采松果. 整个环节学生一直是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课堂上的气氛也十分活跃,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
二、创设操作情境,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让学生动起来
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教学《认识角》时,在探究决定角的大小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玩活动角,让他们自己有所发现,再到小组里说,从而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有关的结论.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规律,在操作中得出结论,在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
三、创设活动情境,给孩子们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会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 我经常组织学生做“小兔子采蘑菇”、“小蜜蜂采蜜”、“摘苹果”、 “小蝌蚪找妈妈”等游戏,并且做了一些头饰,游戏时让学生戴上,这样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 创设一些比赛的情境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比如枯燥的口算练习,就把它设置成夺红旗,摘智慧花的比赛,做题之前一声令下,学生飞快地思考、计算,既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后集体订正后,让全对的小朋友在书上画一面小旗或一朵智慧花,虽然小,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却是非常感兴趣的. 游戏是儿童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使经验得到丰富,思维得到拓展.
四、拓展情境,学以致用,将数学应用于实际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要创设一切条件、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离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 在活动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 “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致盎然. 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之美,感受学数学之乐,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快乐数学的绿洲.
当新课程理念席卷而来,《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此,孩子的数学课堂不再枯燥、不再乏味,那是体验过程与享受结果的双重快乐. 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生动有趣的情境成为学生乐于学习的源泉,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那么,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行之有效的教学情境呢?下面针对低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我浅谈自己的几点体验和做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趣入境,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良好的开端往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吸引、感染、激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 教学中,单纯的知识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材中的插图,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编制成一个小故事,必要时用动画显示,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 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例如,在教学《采松果》一课时,我先出示大小两只松鼠图片,让学生给它们起名字,小手纷纷高举,争着抢着说,有的说叫大松鼠和小松鼠,有的说叫松鼠哥哥和松鼠弟弟,有的说叫松鼠妈妈和松鼠宝宝,等等,最后确定书中的名字. 接着我问,你知道松鼠爱吃什么吗?学生也是争着说是松果,我接着讲:松鼠宝宝可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他要和妈妈去森林采松果,引出课题,走着走着,一条小河挡住了它们的去路,你愿意帮助他们吗?学生异口同声:愿意. 小河旁边有一些小木板,上面写着口算题,只有算对了,才能用木板搭桥过河,愿意帮忙吗?学生开始算起题卡. 在大家的帮助下,小松鼠和妈妈顺利地走过了河. 他们来到树林里开始采松果. 整个环节学生一直是积极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课堂上的气氛也十分活跃,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
二、创设操作情境,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让学生动起来
低年级儿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更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 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是十分必要的. 在引导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创设情景,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思维,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如:教学《认识角》时,在探究决定角的大小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玩活动角,让他们自己有所发现,再到小组里说,从而总结出角的大小与角的开口有关的结论. 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出规律,在操作中得出结论,在合作交流中学到知识.
三、创设活动情境,给孩子们一个充满乐趣的课堂教学情境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 寓数学知识于游戏活动情境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会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 在教学中如果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来学习数学知识,他们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注意力长时间地稳定在学习对象上来. 我经常组织学生做“小兔子采蘑菇”、“小蜜蜂采蜜”、“摘苹果”、 “小蝌蚪找妈妈”等游戏,并且做了一些头饰,游戏时让学生戴上,这样增强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做数学游戏. 创设一些比赛的情境也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比如枯燥的口算练习,就把它设置成夺红旗,摘智慧花的比赛,做题之前一声令下,学生飞快地思考、计算,既提高了练习的效率,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最后集体订正后,让全对的小朋友在书上画一面小旗或一朵智慧花,虽然小,但是对于学生来讲却是非常感兴趣的. 游戏是儿童最愿意参与的一种活动,游戏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使经验得到丰富,思维得到拓展.
四、拓展情境,学以致用,将数学应用于实际
新课改提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学有用的数学”. 教学要创设一切条件、情境,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小超市”模拟购物活动. 在活动中学生自由离位买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小组内交流汇报. 在活动中,我真切地感受到此时的课堂就是生活的缩影. 在活动中,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学生在“做”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发展,同时切身体验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我还设计了一个课外延伸的活动. “放学后,请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到超市自己试着买东西、付钱,好吗?”学生兴致盎然. 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回归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中,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在买卖商品中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情境,以“大情境”为线索,串起各“环节情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在有趣的、现实的问题情境中,对数学有了更加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在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聆听、互助、接纳、赞赏;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树立了自信;在发现问题,应用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有效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儿童探索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的价值和神奇,让他们在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之美,感受学数学之乐,孩子们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快乐数学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