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邀请函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谁,肆无忌惮地把树叶一片片摘下?是谁,调皮地在水果脸上抹上鲜艳的色彩?是谁,恶狠狠地驱走了炎热,让天气转凉?是谁,让人们嘴馋的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
  不错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是格外美丽的——你挤着我,我挤着你。枫叶羞红了脸,矮矮的枫树上出现了一抹红霞,余晖射进斑驳的茎叶,透过粗糙的叶面,阳光变得微红,仿佛是一块火腿味的月饼,带着微微甜味,饼心又是弥漫着香气的辣味,轻咬一口,唇齿留香!
  不错的,秋天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总是把那清凉的西瓜、乐趣横生的泳池夺去,把那方便凉爽的短袖抢去;他总是不厌其烦地把树叶摘下来让清洁工劳累地打扫,他总是把高粱的腰折断,让农民伯伯们笑得停不下来,他总是用刷子随意涂抹树叶,或黄,或绿,或红,奏响了一曲跳动着的小调曲;他总是驱走了春夏的一切繁花,只留下几朵暮菊。
  不错的,秋天是一个娇媚爱哭的女子——双眼还没有睁开,耳中便己传进淅淅沥沥的雨点声,打在窗玻璃上,缓缓向下流淌,只剩下几条淡淡的泪痕。出门去,迎着秋雨,树叶上盛着几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石板路上一踩便是一片污泥。雨点打在身上,抚摸着皮肤,透过毛孔,浸入久未享受甘露的体内。接着,泪水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豆大的雨点如子弹一般攻过来。听着水珠奏响的琵琶乐,时不时还能捉弄一下同伴,因雨停而不打伞,毫无防备的他被树上的雨珠淋成了“落汤鸡”, 我们却沉浸在雨中的快乐。
  不错的,秋天是一个智慧的艺木家——他精通各种色彩,将大自然的颜料赋予给水果——黄色哼着小曲走向香蕉,红色神情严肃走向苹果,紫色热情大方走向萄萄,橙色羞涩走向橙子……很显然,秋天是吃货的最爱。
  枫叶、水果、秋雨……一个个秋天的邀请函派送在每个角落,它悄悄地告诉我,秋天来了!
  ‖重庆市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中‖指導教师:陈龙
其他文献
事件回放:  星期一行政值班时,一位中班孩子的奶奶领着一个小女孩向我哭诉:她的孙女在上周四因为活动时讲话被老师打了,老师可能随手一挥,正好打在鼻子上,因此鼻子出血了。傍晚接孩子时该家长已和这位老师交涉了,但老师的解释是孩子自己抠鼻子抠出来的血,家长投诉的同时又要求我不要处罚老师,否则会对她的孩子不利。  我一听,心口马上吊到嗓子处,难道又出现体罚现象了。体罚是三令五申严禁的,园部不管大会小会都要求
一个人,生命的成长不仅有形式上的成长,更有丰富的内容:有自身成长一方面,也有学习成长一方面。不论是自身成长还是学习成长,都会受到生物节律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它们之间相辅相成。3~6岁儿童生命成长的特殊性,与成人相比,极大地表现在他们自身成长的力量远远大于外界促进的力量,学习成长很大程度上建立在自身成长的基础上。幼儿无力自己选择适合他们发展的社会因素,这决定了3-6岁儿童教育问题既有认识幼儿的问题,又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阅读活动的要求表述较为简单、笼统,但随着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深入学习,我们发现《指南》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阅读活动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指导建议,这为教师开展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纲领。  下面将结合课例《啊哈,好大的胡萝卜》,阐述《指南》引领下的幼儿园阅读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 目标的制定——阅读活动核心价
自我反思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过程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分析,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其更具合理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促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实现专业成长。由此可见,自我反思是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自觉而努力地提升自我反思的水平和能力。  本案例记录了我在组织中班下学期社会活动“和好朋友在一起”时,从最初的活动设计,到两次修改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为《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遵循这一要求,我们尝试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来设计和组织健康教育活动,现以小班健康活动“我会漱口”的教研为例,介绍我们的实践与思考。  一、活动的背景  小班幼儿入园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进食点心和午餐后,在教师
我园的集体备课以级部为单位,级部组长具体负责,实行“个人备课——主备人说课—教师讨论—形成教案(电子稿)—个人教学实施—教学反思—教案修订与完善”的流程。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突出专业引领、伙伴合作,同时更注重个性化实施和实践反思,以求达到“采众家所长,酿自家之蜜”的目的。    一、注重伙伴合作,经验共享    案例一:大班双圈舞《我是祖国的好娃娃》。(主备人:韩老师,教龄2年;参与者:大班级部
推荐书目    《与幼儿一起探索自然》是美国“小小科学家系列”丛书第一册,该套丛书是美国教育发展中心(EDC)的幼儿教育和科学教育工作者专门为3岁~5岁幼儿设计的一套科学教育课程。本书是美国幼教专家英格里德·查鲁福和卡仁·沃斯多年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主要讲的是对一些户外生物的探索。200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张澜和熊庆华翻译,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内容精要    一、让幼儿在探究中
一、引言    四岁的路易斯正在努力完成他的拼图。这次老师给他的拼图比他以往所做过的要难一些。他捡起一块拼图思考着应该把它放在什么地方。他尝试了一种方法,结果失败了。他又换了一个相反的方向重新尝试了一下。成功了!而这时路易斯在这个拼图上面已经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  在路易斯努力地完成他的拼图时,表现出了对他将来进入学校十分重要的技能:坚持完成任务的能力,尤其是当任务还有些挑战性的时候:当第一个对策
“鹰架理论”由维果斯基提出,他把教育者利用社会文化帮助教育对象建构高级心智的方法称为鹰架,我园尝试运用鹰架的策略,帮助保育教师把单纯的保育劳动转型为保教并重的教育智慧型工作。  一、低层次的距离策略,支架保育教师知晓工作的职责  让保育教师在具体、微观的教育情境中,直接面对正在发生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并感悟问题解决的教育原理,这种低层次的距离策略,可以支架保育教师更快地知晓工作的职责。而管理者、教
近年来,我园以教研小组为主阵地,以课例研讨为抓手,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以学定教”实现着从理念到行为的转化。从最初的基本要求“做像”——关注研讨过程,到目前追求“做好”——不仅追求研讨过程中教师的观点碰撞,同样追求最后能以一个成熟的教学案例呈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列研讨思路。研讨前,各组开展命题教学方案征集,犹如农民播种前的选种,确保了研讨母方案有相对高的起点:研讨中,由教研组长组织历次执教和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