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本规律教学中减数分裂图解的应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na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学生在学习遗传学两个基本规律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将减数分裂的图解应用到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遗传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减数分裂 图解 基因分离规律 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12-01
  
  高中生物遗传学中,两个遗传基本规律的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部分知识容量大,前后知识联系密切。怎样使学生能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内容,唯一的办法是加深对遗传规律的深入教学,帮助学生弄清一个一个难点。在这点上,减数分裂图解以其直观的图解过程,展现出染色体上基因的行为,使学生通过比较直观的方式,更容易地理解基因分离规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给教学以很大的帮助。从理论上讲,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性原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而遗传信息的传递,就发生在此过程中,两个遗传规律与此过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利用减数分裂过程图解去理解两个遗传规律,十分有利。
  
  一、利用图解,帮助学生从理论上理解两个遗传规律的实质
  
  1、对基因分离规律实质的理解
  基因的遗传是随染色体的遗传而进行的,而且发生在从亲代到子代的过程中,所以它与减数分裂密切相关。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教师此时可充分利用减数分裂的图解(图1),引导学生分析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学生能从图1明显看出,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1与2彼此分离,此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与d也随之分离。经过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D、d基因分别进入两个子代细胞;经过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D、d基因分别进入到配子中去,形成具有D基因或者具有d基因的两种类型的配子。图1形象解释了基因分离的实质是:等位基因的分离,是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配子中去,形成生殖细胞,遗传给后代。
  2、对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质的理解
  两对以上相对性状是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
  通过图2可以看出,以此两对等位基因为研究对象。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1与2分离,3与4分离(同源染色体分离);与此同时,1、2分别与3、4进行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有“组合一”及“组合二”两种可能的组合方式,同时非等位基因A与B(b),a与B(b)也表现出自由组合,这些非等位基因独立进入配子中,组合在一起形成AB、ab或Ab、aB类型的配子,而且“组合一”与“组合二”两种组合方式机会均等,所以可能产生AB、ab、Ab、aB 4种配子,比例相等。
  题例:已知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雄性动物,其基因型为AaBB,请写出该动物繁殖时能产生的雄配子的种类。
  分析:根据以上所讲,A与B,a与B是非等位基因,组合在一起形成配子的种类可能有AB,aB两种,比例相等。
  以上说明了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非等位基因
  
  二、利用图解,深入理解分离规律与自由组合规律的关系
  
  1、基因分离规律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基础
  由图2可以看出,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时,每对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以等位基因分离作为基础。
  2、每一对等位基因是独立遗传的
  同样由图2可以看出,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在遗传过程中,互不干扰,独立分配,每对等位基因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按照基因分离规律,A与a分离,B与b分离,同时又自由组合,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3、可能产生配子的种类与一次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种类的区别
  由图2可以看出,如果细胞中基因型为AaBb,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时期,“组合一”与“组合二”两种组合方式都可能存在,产生配子的种类就包括全部可能的AB、ab、Ab、aB 4种配子。
  但如果实际只针对某一次减数分裂,来考虑产生配子的种类,我们要与前面讲的可能性区分开来,不能混淆。
  
  三、应用图解教学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理解以上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前提条件:
  首先澄清,图3中Ⅰ是一个细胞中有许多对等位基因,基因分离规律是针对许多对中的某一对。其次是关于图3中Ⅱ和Ⅲ的情况,我们所讲的两对或多对等位基因应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如图中Ⅱ),应排除Ⅲ的情况(基因的连锁,不在学习范围之内),否则会混淆。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利用图解来学习两个遗传基本规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4-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为学生个体的能动性,教师的教育只能通过学生的能动反应才能说明我们的教育行为是否有效。教师的育人行为还得因不同的个体而有所能动的改变、采用不同的方法,甚至是持之以恒、日以继夜而难有起色。但不管如何,我们始终不能因转化后进生的困难而弃之不理。因为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不允许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3-01     内高班是对全国内地新疆高中班的简称,是教育部从2000年开始在沿海发达城市举办的“教育援疆”项目。目的是借用内地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与教育资源优势,加大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扶持的力度,以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内地地区的协调发展。牟平一中2005年开始举办新疆班,接受的学生全部是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
摘 要:信息技术教学要在实践中切实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各种能力,首先要明确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其次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信息技术教学具备较强的发展性;第四信息技术融合了多方面知识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教学 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8-01     新课程改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10-01     在磁场和电磁感应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要判断通电导线或线圈所受安培力的方向或在安培力作用下的运动方向,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电流元分析法    把整段电流分成很多小段直线电流。其中每一小段就是一个电流元。先用左手定则判断出每小段电流元受到的安培力的方向,再判断整段电流所受安培力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5-01     后进生是指那些不守纪律,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习惯差,另一种是学习成绩差。后进生的心理负荷是超重的,他们的表现比较异常:忽而感情沉郁,寡言少语,百问不答;忽而一触即怒,寻衅闹事,暴跳如雷;忽而远离集体,孤独寂寞,百无聊赖;忽而打打闹闹,破罐破摔,佯装开心。对这些学生该怎
摘 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各种技术手段较完美、较理想地融合到地理课程之中,辅助教学,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使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 地理教学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7-01     一、概述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及分析  通过对康县两所高中的初步调查表明,学校配有多媒
中图分类号:G62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6-01     自2008年我担任班主任至今有一年多的时间了,在此期间,我参加了班主任资格考试,对新的岗位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对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了一个回顾。  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主要的空间组织,属于社会群体范畴;对班级体的管理也就是对人的管理,在现代企业里,以人为本搞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在班级体建设
在创客教育下对小学高年级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可以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创新优势,促进小学生创造力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其逐步提升综合学习能力,进而有效提
摘 要:本文借鉴学习舒尔茨(SCHULZ)教授对数学教育中的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以及开放式问题的独特研究。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具体阐述合理有效的开放性数学教学。  关键词:开放性教学 生成性资源 课堂教学 合理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059-02     作者借鉴学习舒尔茨(SCHULZ)教授对数学教育中的发现式学习、问题解决以及
摘 要:本文分八个部分探讨了这个问题:即初识计算机,让学生重视操作规程;巧设“导语”,激发学习兴趣;巧用比喻,提高教学效果;学以致用,使学生乐学;因材施教,不妨让游戏和动画进入课堂;用好小助手,减轻教师辅导压力;探索求知,强调重点;信息反馈,检查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6-1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