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小课堂 体验大社会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aq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使学与用分离,把数学学习与生活需要割裂开来,导致学生应用意识淡薄,应用能力低下。很多学生只在课堂内、考试时感到数学有用,而走出课堂、离开考场,就几乎感觉不到数学的存在。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数学,我们教育者必须要树立在“小课堂”中体现“大社会”的教学理念。
  
  一、让学生“游戏”课堂。“感受”社会
  
  理由之一:儿童的年龄特点
  低年级的小朋友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所学的知识相对来说也比较浅显。但是如果这些启蒙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那势必会导致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知识障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低段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关的数学活动设计,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一些比较有难度和深度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整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理由之二:小学生的身心状况
  学生为什么喜欢玩耍?因为玩耍的形式很多,乐趣很多。那么我们教育者就要充分注意到这点,尽量给学生创造一定的生活情境,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玩中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教学过程应该完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感受数学,在社会中应用数学。
  
  二、应充分“整合”课堂,“触摸”社会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培养多规格、多层次的既有高尚道德素养,又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但是,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偏深、偏旧、偏窄,离儿童生活较远,空间也只限于学校、教室、书本。为此,国家教育部提出了新课改的要求。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编成的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相对于以往的教材来说更能够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但是我们都知道,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而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百宝箱。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重新整合教材,整合课堂,适时地将课堂搬到社会中去,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离开了教材和课堂的束缚。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对学习活动产生强大的兴趣,从而在社会实践中不知不觉学会一些比较难以掌握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经过教材分析与课堂整合,让学习与社会相融合。学习过程不再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而是成了一件他们感到十分快乐、十分感兴趣的事情,因此教学效果一定尽如人意。
  
  三、着力于“改变”课堂,“模拟”社会
  
  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一课时,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始,便以“小卖部”为基本活动情境,让学生模拟买卖货物,在讨价还价中,了解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像以上这种让学生在模拟的社会中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将数学问题社会化,将社会问题数学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技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创条件“走出”课堂,“践行”社会
  
  社会是一所培养人成长的最好的学校。任何人、任何知识都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习了数学,就必须让学生将数学应用起来。所以,我们教育者应该根据一定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实践。我们不仅可以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在高年级同学当中完全可以将社会上一些比较实际的、相对来说成人化的问题也搬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中,让课堂成为孩子联系社会、了解社会、运用数学的大舞台,这样做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比如,学习了“面积计算”后,我们针对这几年房屋拆迁情况,让学生回家帮父母测量并计算家里住房的面积,然后根据每平方米赔款数计算出该住房的赔款数额。对于已拆迁房屋家庭的学生,让他们计算家中装修的墙面,并调查每平方米涂料的价格,计算出装修所用涂料的费用。利用所学的知识帮父母出谋划策,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让数学真正指导社会。数学在社会中的实用性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乐此不疲,尤其对部分数学暂差生,更会使他们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
  有人曾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比作泡咖啡,数学就像咖啡因,生活就像糖。我们可以想像:如果数学味浓(咖啡因太多),生活味太淡(糖太少),这样的咖啡太苦,学生学得乏味;如果数学味太淡(咖啡因太少),生活味太浓(糖太多),这样的咖啡太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同时,我们应正确把握好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泡一杯“香咖啡”。
其他文献
刘怡,四川省直属机关东府幼儿园教师,本科,毕业于成都师范学院,成都市锦江区优秀青年教师。论文曾多次获全国、省级、市级一等奖。参与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十一五”研究课题《在美术活动中提供有效支持,促进幼儿个性化表达》,担任“十二五”成都市立项研究课题《解读幼儿绘画语言的实践研究》教研组负责人,参加成都市“十万教师大比武”游戏比赛荣获一等奖、环创比赛荣获二等奖。现担任成都市市级课题《东府创意空间的课程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启蒙教育的开端。识字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信息量的获取,因此,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认识汉字3500个左右。而在小学1~2年级,教材就安排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占小学阶段识字教学的50%以上。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哪些具体策略提高识字效率呢?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受汉字魅力,树立识字愿望    《课程标准》明确
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他们的智商自然也会不同。因此,在各个班级中,不同程度上就会有一些后进学生。  导致后进生“差”的根源是多种多样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等诸多因素。作为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公正的分析和评价,要清楚地了解每一位后进生的智力状况、学习基础、意志品德、家庭情况等因素。同时,平时还要加强细微观察,包括课外的一些偶发事情等,从而准确诊断出“差根”的原因所在。当然
大肚鱼 梁芷唯(4岁水粉棉布布画)  辅导教师:谢凤仪  广州市海珠区江南幼儿园
击鼓传画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英语的情感体验和运用英语的能力,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要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英语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方式。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
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法国印象派大师。他的绘画技巧扎实,对艺术探索充满热情,创作出来的作品多姿多彩,而又自成一格。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埃德加·德加的艺术世界,并试着用大师的思维方式去创作吧!  一、走进埃德加·德加  埃德加·德加,1834年7月19日出于巴黎,祖父是个画家,从小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环境里。中学毕业后,他前往意大利学习艺术,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他是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本次课程改革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开放情境中探索,从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面对新课程和新教材,面对课堂教学的改革,面对实践过程中的困惑,我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让数学课“兴趣化”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
在一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亲身体会到了体态语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帮助,学生的思维会跟着体态语一起动起来。体态语不但是教师自身形象的一个生动直观的窗口,而且能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心理氛围,更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内容。  何谓体态语?就是动态地无声交流,又称体态交流,是以人体姿态动作表示意义的信息传输交流。它包括面部表情、眼神、点头、手势和其他动作。在教学过程中,它在师生的交流、理解过程中,在传输情绪、信
一、新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    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正因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