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浅谈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rui0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它是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以及开发学生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而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其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初中生具有其独特的个性特点,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素质与科学教学方法的较高标准也要求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优秀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创新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可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意境中去,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1 把握课题,引入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中,其作品有较大的时空跨度,包含古今中外,许多课程内容并不是学生生活阅历中的。在新课教学中,怎样将学生引进语文教材特定的情境之中,缩减学生同教材的时空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对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探究,把握文章的写作环境,体会文本的情境,找出文章的情感闪光点。对作品写作环境进行导读或简单介绍时,应将作者的人生体验或作品的感人情境予以生动描述,以便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如教学《水浒传》时,教师叫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并点评朗读者,或让学生观看相关影片。这样,学生便能置身情境中,把握文章内容。
  1.2 绘声绘色,优化情境
  在语文作品中蕴含着各式各样的情与意。而情境教学正是以情作为纽带,通过教师的“情”对学生心灵的“情”进行拨动。语文教材里的文章很多是为时而写,为事而著,不管是叙事写人还是抒情议论,均蕴涵着作者无限的情思。与影视文学相比,语文教材并没那么直观,这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渲染氛围,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飞翔于知识海洋。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想象的启发,同时应用讲述的方式,将教材语言转为自己的语言,将文章故事情节展开绘声绘色的表述,让学生在情感中感受到语文艺术的熏陶,从而开阔思维,提高文学修养。
  2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加强交往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苏联学者列德涅夫在《普通中等教育内容的结构问题》一书中正面提出过这个问题。交往能力是社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交往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课是“天生”的交往教育课程。人只能在交往中学交往,在运用语言工具的言语活动中学语言,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获得言语交往能力,有了言语能力才能获得人文、科学知识。因此,列德涅夫将语文课归位于交往教育的核心课程。而语文教育作为一种过程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的存在,需要在人们运用实践、理解欣赏、交流对话中不断发展完善。语文学科自身的特性便决定了进行合理的初中语文教学交往的必要性。因此,语文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即运用语言与外界交流的能力,“教给他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绪等,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传达给对方”。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语文课程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其中,工具性即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与实践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并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应用到其他学科中。这要求教师构建一个轻松、开放的课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实现从课内至课外、从学习至实践的延伸,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提升他们的人文修养。
  3组织交流探讨,领悟语文知识魅力
  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单一传授知识,更应是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使他们在探究与合作中动手动脑、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应创造性地把握与运用教材,设计具有价值的问题,指导他们通过实践体验学习。设置的问题不但要紧扣课本、具有探究性,还应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而交流方式应多样化,如:师生间、生生间或分组合作或分组辩论等,同时教师应以鼓励、肯定的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与努力进行激励,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4用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说话能力的高低,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简洁、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语言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能丰富学生的想像,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美的享受。
  优美的语言是最能体现语文课教学语言艺术的关键因素,也是能给学生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美的语言,不在乎形容词的堆砌,不注重修辞格的多寡,而是要语言的抑扬顿挫、流畅悦耳、生动形象,给学生以诗情画意的享受。因此,教师如果有说相声般的幽默、小说般的具體形象、诗歌朗诵般的激情,就能通过优美的语言感染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5注重课后反思,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于教师来说,除了教学设计上的思考,还要有教学后的反思。教后反思是教师课后的认真总结,把课堂教学中暴露出的不足,疏漏之处或本节课的经验及时记录下来,反馈于下一节课,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促使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法、学法,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努力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善、美,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减轻了学生很多不必要的负担。写好教后反思,也有利实现创新教育。教师若能对自己上的每节课都来反思,如反思环节设计、语言启发性、对某生的态度、学生提出某个问题、教师给出解答是否正确、对突发事件处理等情况进行回头看,并很好地记录分析原因,作为下次上课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来指导所上的每一节课。如此循环往复,教师就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锤炼教学基本功。
  6结论
  在教学中,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与学生自身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不断的探索与总结,让学生纷纷参与语文学习,提高其语文素养,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建庆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学之友(B版), 2007,(03)
  [2] 黄桂华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硅谷,2009,(16)
  [3] 傅德珍 创新破题能力的培养――以化学教学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S1)
  [4] 许美羡 加强课堂讨论,开展启发式教学[J].引进与咨询,2006,(03)
其他文献
随着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课堂中不能单纯依靠某一个流派的理论和方法,也不能单纯使用传统单一的媒体手段,而应该整合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我校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实情总结了“TST—善导·重学·精练三步四环教学模式”切实合理的对八个要素“听、看、讲、想、做、质疑、评析、动静转化”进行组合,以“学”为中心,自主学习为主渠道,交流合作为平台,小组建设为契机,精练点评为升华拐点,综合发
摘 要:現如今,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兴起,不但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也给整个教育事业提供了帮助,我们小学数学教学也同样获得很多益处。其中,受到影响最深的无疑是传统教育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改变,更多新鲜的教学理念不断涌现出来,数学文化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一个最好的体现。随着素质教育的高要求和小学教学整合的加深,我们数学教育也越来越需要更多的知识融合进其中。
摘 要: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由于英语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些学生学习英语感觉比较困难,出现了一些英语“后进生”。本文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兴趣、采  用合适的教学方法、积极表扬、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等方面来进行论证。  关键词:“后进生”;高中;英语;策略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每一个学校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
背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发达,多媒体辅助教学也逐渐成为现代化教学的一种高效率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生动性,而且能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但是,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只一味地用鼠标点击,机械重复已经设定好的教学流程,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固定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的发展轨迹。  现代的小学英语课堂就要求老师要打破固定思维,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案例描述:  坐在椅子上,手拿课本
摘 要: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于实践,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对话,因此,英语听力非常重要,只有听得懂,才能开口说。高中阶段的英语听力材料比较复杂,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是教师关注的重点,本文提出了高中英语听力的提高策略,希望相互借鉴。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听力;提高策略  一、精心备课,提高教学效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想切实际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首先要做好备课工作,充分
当今,最令师生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写作,一提起作文,同学们就叫苦连天,怨声载道,有如谈虎色变。多年来作文就像一座大山沉重地压在师生的头顶上,以致喘不过气来,也有的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费了一番功夫,但由于方法不得当,老师辛苦,学生疲倦,收效甚微,“好心”不得好报。长期以来,作文一直困扰着师生。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共同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從而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根据几年来作文教学的实际,我
音乐具有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的三大基本特征,它主要是在音乐的运动与结构中让人们感知美、享受美。学校音乐教育应注意抓住音乐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充分享受一切美的音乐,做到以乐怡性,让他们欣赏、感受、体现、创造音乐的美,用音乐之美陶冶性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更能增进音乐的体验与感受。通过总结几年来的实践教学工作,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几点心得和上次音乐教师培训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