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引领下的全球经济治理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gard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是具有共生性意识的行为体,人类社会是在共生关系中得以存续和发展的。世界经济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由西方发达国家推行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阻碍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建设。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体系监管的却反,使得世界经济动荡不断。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内在要求,世界经济摆脱发展困境需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优化金融治理结构、实现可持续增长要求内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演进提供了理论制高点。这是中国人民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融合,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发出中国的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发展困境;金融监管
  一、世界面临的发展困境要求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由美国次贷危机发酵升级的全球金融危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世界金融体制潜在危机的总爆发,危机直接冲击了美国及其它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波及了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更给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直接的影响和破坏。一些弱小的发展中经济体无法承受危机冲击,迅速坠入崩溃的边缘,发展中经济体既要面对经济下滑,失业激增等难题,同时还要处理好抑制通货膨胀的工作,这样困难的处境,对发展中经济体应对经济风险的能力提出不小的挑战。各国通过协同努力与合作一定程度上挽救了世界经济的全线崩溃,但各大国轮番的量化宽松和其他金融政策并未能从根本上有效解决更深层次的危机。全球化的赢家是社会上层群体;输家是底层群体以及越来越多的中层群体。
  想单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困境是难以做到的。摆脱增长困境,要求世界各国深化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激发内在活力。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世界逐渐缩小,各国各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紧密的沟通与交往早已形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共同体。不顾及与各国经济的联动与包容,各自为政,所有的努力只能是徒劳。习近平指出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全世界现在面临的发展困境要求各国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深刻体会到我们同处于一个地球,共处于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中。“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只有在多样中相互尊重、彼此借鉴、和谐共存,这个世界才能丰富多彩、欣欣向荣。”
  二、推进国际金融秩序改革要求内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凭借其超强的经济实力,推动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以固定汇率制为特征,以美元和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双挂钩”汇率制度安排,同时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WB)、和关贸总协定(GATT)等国际组织和机制,这些制度和国际组织安排形成了战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代表着以美国为霸主,其他西方发达国家享有特权的当代世界经济秩序。战后70余年来,这一秩序虽然发生多次调整改变,但其根本属性和总体特征并没有变化。美国以其世界霸主的地位向世界各国推行其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美国优势地位跟为凸显和巩固,没有了竞争对手的美国对世界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影响力达到顶峰,致使他国承受着巨大的朝着市场经济方向改革的压力。
  金融危机频发,国际市场震荡不断在于资本天生的逐利和贪婪,在于放纵资本流窜投机的逐利制度。问题从来不在于“由谁监管”,而在于“如何监管”。而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美发达国家并不愿从根本上承认危机的实质,更谈不上从制度层面对资本进行管制。“我们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将主题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一主题简明扼要,表明要提高对世界经济整体性的关注,内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突出世界经济应有的联动包容的特点。
  三、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完成了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基本建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成为基本经济要素配置的主要手段。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运筹帷幄、沉着应对,果断实施一系列振兴经济的决策部署,不仅防范了国际金融热钱导致的输入型通胀,还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成为世界經济复苏的强劲助力。随着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显著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增强。
  中国与美国通过胁迫或劝诱等方式迫使发展中国家施行符合其核心利益的发展模式不同,中国人民认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中国始终坚持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坚持多边主义,始终奉行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坚持营造公道正义,包容共济的国际社会,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2016年9月,中国首次以东道国的身份主办G20全球首脑峰会,会议主题确定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通过G20峰会主题和重要议题的确定,自然表达出中国对世界经济政治局势的判断和思考,表达了世界经济困境的解决思路,构建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呼唤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贡献了中国智慧,发出了中国对这个时代的寄予的探索和期待。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人民日报 2013/3/24 第002版
  [2]习近平.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的讲话 人民日报 2015/9/29 第002版
  [3]黄琪轩—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发展,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1)
  [4]潘维 玛雅 共和国一甲子探讨中国模式,2009
  作者简介:李由(1988-),女 ,山西运城人 ,博士在读,国际政治。
其他文献
【摘要】国内现代的童装设计个性化特征不强,普遍缺乏本土特色。本文试着从苗族刺绣的色彩、图案和技法在童装上进行创新设计,进行可行性的探索研究。  【关键词】苗族刺绣;童装设计;创新  由于家庭经济收入日渐增长,中国父母除了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吃、玩、教育之外,也越来越关注孩子的穿。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更关注孩子的个性化发展,对着装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中国的童装设计,并不能满足儿童及父母的多样化、个性
期刊
【摘要】将教育生态理论贯彻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之中,不仅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观察点和理论指导,也为干预教师职业倦怠提供了系统而切实的指导。  【关键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教育生态学  将生态学中的系统观、动态观、平衡观和联系观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不仅催生了教育生态学的产生,也拓展了它的研究领域与范围,为教育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范式。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核心观点与理念,教育生
期刊
【摘要】数学知识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科学知识,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数学教学要生活化,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创设情境,其实就是生活的再现,使课堂教学走进我们的现实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人民警察的权利,往往得不到社会及法律的重视与保障。如何更好的赋予人民警察应有的权利,成为了人民警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条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便是这个道理。如今在警校培养高素质警务专业人才的背景下,从制度与实践真正做好人民警察的权利保障工作,才是真正尊重时刻坚守在岗位上人民警察,也为警校生走入人民警察行业有效执行公权带来一抹绿意。  【关键词】 警校教育背景;警察权利;保障路径  赋
期刊
【摘要】电梯发明以来,人们对其控制方式的研究就没有停下来过。从继电器控制到微机控制,再到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电梯的控制方式向稳定、高效、集成化方向不断发展。  本文详细介绍了PLC技术在电梯控制中的运用,包括PLC控制的特点、原理、结构等,为未来电梯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电梯;PLC;自动控制;  1前言  过去大部分电梯的控制结构主要由接触器、继电器组成。由于继电器和接触器是通过触点工
期刊
【摘要】随着来华中医药专业留学生的增多,中医术语教学的重要性逐渐被认可。然而目前留学生中医术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得不够充分。本文从中医文化主题角度出发,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探讨面向留学生的中医术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医术语;留学生;教学模式;实证研究  随着中医院校留学生数量的增多,中医汉语教学逐渐为学界所关注。作为核心环节的中医术语教学,更是起到了衔接汉语学习与中医专业学习的桥梁作用,对留
期刊
【摘要】数字媒体发展之迅猛,是很多传统媒体从业者始料未及的。当世界开始习惯于从数字媒介获取信息,传统媒体的压力也随之而来。本文从数字媒体的技术运用切入,深入探讨这一新兴媒体在技术上的特点与分类,并通过实例分析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对数字媒体进行分析,首先要弄清楚数字媒体的概念。从媒体的定义,我们可以了解数字媒体的基本属性。无论是数字还是传统媒体,媒体的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影视美术基础”课程来探讨“实验性”在教学中的意义与方式,并结合行业的全球性发展趋势,从教学中各环节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分析实验性意识培养的手段与效果。 在专业性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实验性意识培养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并为未来的影像创作学习打下基础。实验性意识是一种打破常规的自由创作意识,实验性意识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运用更开放的思维方式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以更具创意
期刊
【摘要】新媒体的发展对高校传媒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西华大学凤凰学院为例,基于新媒体给专业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与要求,探讨了传媒专业在教学模式、评分机制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教学模式;实践型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与现状分析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行业竞争愈发激烈,新旧媒体的碰撞与融合、传统媒体的转型与发展,都对传媒领域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更
期刊
【摘要】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近年多媒体技术的热点之一,正快速的被应用到影视制作、游戏、城市规划、建筑、旅游等各个领域。数字媒体技术是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专业方向,培养了许多动画制作、游戏开发、图形处理等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受VR技术发展的影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也在准确定位培养理念,调整传统专业课程设置,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高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又影响着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