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校情实际,推进校本教研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tianshyit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风中学现有2800多名学生,是珠海市在校生人数最多的一所农村高中,其生源是在全市四所国家示范性普通高中完成招生计划后面向斗门区招生。可以说,在“起跑线”上与市、区的兄弟学校存在着一定差距,再加上学校的传统教育本身又是共性有余、个性不足,因此,和风中学将工作重心下移,努力探索校本教研新机制,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一、加强学习,确立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和风中学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初,不少教师显得信心不足,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校本教研跟过去的教研活动没有什么区别;二是认为搞研究是专家的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不是研究;三是实施校本教研的理论资源较少,有畏难情绪。针对这些情况,和风中学重在加强教师培训,把教育理论学习作为校本教研培训的重点内容,以“读、写、讲”相结合提升学校文化品位,以学校文化激活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的发展。
  读,即开展读书活动。在校园内开展“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系列活动。学校统一为教师购买了《新教育之梦》、《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与《魏书生教学工作漫谈》,以及《做最好的自己》等书籍,并鼓励教师们积极开展自主阅读,并经常交流读书心得。现在,老师们相互借阅,共同阅读,相互讨论,业已成为学校办公室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写,即定期编辑出版《和风学子》。《和风学子》一书主要记录从和风校门走出的专家、学者等成功人士,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学校的历史资源——和风中学的百年办学传统,发掘出学校教学的人文底蕴,展示出行为规范的道德内涵。同时,学校内部刊物《和风书苑》也定期刊登部分教师的读书心得、教学札记、教研论文及师生先进事迹。
  讲,即创办校本教研论坛。结合专家讲座组织专题研讨,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学习,邀请本校导师为主讲嘉宾,创办校本教研论坛,教师之间开展教育教学的心得交流。
  通过这些形式的学习和讨论使教师们认识了“校本”的三个基本要义: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确立了校本教研的三个基本理念: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形成了和风中学校本教研的基本态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不断反思。
  
  二、扎实推进导师制工作方案,为校本教研构筑活动平台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办学理念。和风中学提出了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互动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实施“导师制”的办学理念。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教师成长“导师制”《实施意见》、《工作原则》、《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各年级根据学校推行“导师制”的要求,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建立并实施“教情、学情和考情”的分析和评价机制。(1)坚持教学互动的原则,教学互动本质是启发式的教育;(2)知识反馈原则,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客观依据,价值体现;(3)组织专题教研工作会议,经常研究知识传授和转化的规律,为校本教材的开发和校本教师培训收集第一手资料。具体做法是:(1)由教导处牵头,各年级组长、科组长具体实施,对本级组或科组的实际状况作出综合评估,为学校教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2)由学校办公室和教导处组织,在全校学生中采取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形式,准确而细致地了解教学实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3)举办多种形式的报告会、研讨会,研究考试命题规律,了解学生考试心理,针对实际设计适应性训练;(4)聘请校外专家来校传经送宝,开阔视野,为增强教学能力进行理论指导;邀请本校考入大学的往届毕业生返校,介绍学习方法,给在校学生以精神上的鼓励。
  
  三、“校内培植” 与“校外延伸” 相结合,加大培训力度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使校本教研更富有生命力,和风中学致力于找到传统与现实共生共荣的土壤,使其成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力量。为此,学校加大培训力度,将“校内培植” 与“校外延伸” 相结合,与省内外名师对话,与专家交流,发挥“榜样示范,骨干引领”的作用,使教师的专业发展立体可感。
  继承和不断完善“导师制”工作方案,成立“资深教师学科工作室”。 和风中学是青年教师结构比例偏大的一所发展中的学校,为帮助青年教师在计划制订、计划实施和反思总结过程中,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学校成立了“资深教师学科工作室”。通过工作室,青年教师们参与研究,获得发展,在校本教研中,体现教师教育和教学的真正价值。“资深教师学科工作室”的主要职责是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有关校本教研的理论,明确目标,转变观念。“资深教师学科工作室”的主要任务在于,以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最终实现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强调以教学和教师素质现状为研究起点,以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改进教学,提升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任务目标。
  实行分层规划。年轻教师的成长,是学校一直非常关注的事情。在加大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立足现状,对教师专业成长分层管理,分层要求。结合“导师制”的内涵,要求青年教师三年“入格”,五年“升格”,八年形成“风格”。中老年教师提升自我,做师带徒,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特点制定《教科研三年发展规划》,自我调整,自我加压。
  积极开展并不断深化“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及时撰写教育教学随笔,以故事记述的方式来认识他人,认识自我,来分析问题,总结经验,来验证乃至于发现教育教学的规律。并要求学校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做到:(1)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2)关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元智能的开发;(3)关注过程,关注细节;(4)关注合作,关注探究,关注赏识,关注评价。
  大兴探索研究之风,把解决好身边问题作为教研切入点。要求教师密切关注自己的教学,随时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和问题,把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重点解决身边的问题。学校提出“学习从需要开始,反思从课堂开始,超越从探究中开始”,培养问题即课题的意识。
  健全教师网络,完善管理体系。构建由教导处、学科组、备课组、资深教师工作小组组成的多级教研网络,完善《和风中学教学基本要求》,增设《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及学期目标与措施》,以档案袋的形式记录教师成长历程。
  “校外延伸”让校本教研插上腾飞的翅膀。学校建立了信息科技教研组,为教师搜索、提供一部分精华网站和链接,同时邀请相关的专家来校作主题报告。
  (作者单位:珠海市斗门区和风中学)
  本栏责任编辑龙建刚
其他文献
容桂中学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依法办学,努力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着重打造“合唱、舞蹈、心理健康”特色,为每一个学生搭建获得发展与成功的平台。  办学理念先进。学校坚持“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使每位教师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工作宗旨,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挖掘学生兴趣特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彰显特色。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独具特色,心理
顺德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是一个响彻神州的名字,一个高速发展的符号。而容桂,作为顺德两大经济强镇——原容奇镇和桂洲镇强强联手的结合,更是聚集着众多的精英,成就了无数的精彩。容桂教育自然不甘落后,被容桂教育人演绎成为容桂乃至顺德最为迷人的风景之一——1987年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1997年实现普及高中教育;2002年通过教育强镇的评估验收,2007年又顺利通过“广东省教育强镇”复评;街道两所高
一所200多年历史的老校,一所容桂街道办的普通高中,办学层次跃居一个新的高度: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广东省一级学校、广东省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实验学校、佛山市文明学校、顺德区先进学校。  科学高效队伍精良。学校200多名教师中,有高级教师67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9人,在读研究生50多人。学校聘有外籍教师,并配有日语、法语及韩语教师。学校有一支结构合理、专
容桂小学是容桂地区第一间省一级学校,首批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省优秀家长学校,省首批“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基地,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书香校园。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历年来,学校确立“名师兴教、特色强校”策略,创立了名师工程的长效机制,探索出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教师专业整体擢升,基础教育甲冠镇街,特长培养硕果累累,闯出一条教育勃兴之路。  名
容山小学在不断完善硬件设施的过程中,注重强化信息技术在管理、教育教学中的综合应用。学校坚持内涵发展,走“科研兴校,特色立校”之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特色明显,成果显著。  不断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促教师队伍建设现代化。一是开展教职工计算机操作校本培训;二是重视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千方百计为教师创造条件并做好服务工作;三是组建教学方法新、技术水平高的课件制作队伍。学校的学科资源网站多次获得市、区奖励
瑞英小学作为区域内教育内涵发展的先行学校,在教育均衡中默默地奉献,与区域共生共赢,将自己的办学理念辐射得越来越广,在给予的同时也发展了自我。  整合薄弱学校,担当均衡发展。2005年,瑞英小学与桂馨、桂堂两间落后的学校整合,整合后,学校规模扩大了一倍,学生达3000人。整合的目标就是让这样一个多元化大校的各个部分实现在优质前提下的均衡协调发展。瑞英小学的领导班子通过以下形式实施整合。①办学理念的输
当前,基础教育在教育教学和后勤管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不尊重教育规律,不尊重生命成长规律,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发展差异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尊重成为教育中最为缺乏的元素。因此,以“尊重”为价值导向提升学校的办学内涵和办学质量成为中小学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难点,也是一项极具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一、当前基础教育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尊重的缺失    (一)以应试教育为特征的教学与课程缺乏对教
以更高标准建设科学发展惠民之州,是惠州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以更高标准建设惠民教育,则是达成总目标、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惠州市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步骤。  一、以创新教育理念为重点,推进更高标准的教育改革  理念决定思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惠州市教育改革要通过实现“五大转变”,创新理念,更具先进性、前瞻性和指导性。  一是教育均衡发展要从城乡“二元”向“一元”转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