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和新课程实验教材的使用,我觉得学生怕写作文,一提起就感到厌烦。经过五年新教材的教学实践,学生不但对语文学科感兴趣,而且对拟文习作也有了兴趣。我想,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梦寐以求的事。究竟如何令学生喜欢作文,这就看你怎样设计使用新教材、怎样巧设课堂教学。其实,教材犹如一把钥匙,若能用好它,你就可以走进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
学生是因为不会写、没兴趣写,才导致厌写。因此,要让学生有作文的自信心,有作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因此,作文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使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
一、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写作文,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我一直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学生可以向同学们大胆介绍家乡的景物,表达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我还让倾听的学生在恰当的时候给他提意见,让他把话说得更完整。同学们也可以一起帮他修改不当的词语,在快乐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写作前先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再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表达进行规范性要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每当学生谈到精彩的场景描写时,涉及本班同学的,他们都听得特别入神,有时甚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于是,每次作文,我都利用一切时机,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甚至设奖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出来,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距离,极大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对习作有信心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求过高,要求过多,急于求成,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心,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即使他们的写作语句不通,错字多,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渐渐地他们对写作就有了信心。
三、对学生适时表扬
在作文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得比较快,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怎样使他们由不会写到会写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我班有一同学,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不会动笔写,字数不够,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今天的班干部做了什么事,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来说,应该不难写。尽管他所写的文章依旧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够,我也不会批评他。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赏,并在班上读出来,全班一起表扬他。小小的鼓励,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花了课堂几分钟时间而已,但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令一位学困生从不喜欢写到喜欢写。
四、有效点评,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师批改后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两次,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广泛阅读,以读促写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为目前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太少,缺乏写作技巧,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大量阅读,在读中享受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真正把心放到文章里,把自己当成作者,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通过让他们多读——多写——乐读——乐写,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实践证明,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阅读其他有益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
学生是因为不会写、没兴趣写,才导致厌写。因此,要让学生有作文的自信心,有作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因此,作文教学要想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使学生对作文“有饥饿感”、“有食欲”。
一、让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写作文,最不喜欢的是老师规定内容范围。因此,我一直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学生可以向同学们大胆介绍家乡的景物,表达他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我还让倾听的学生在恰当的时候给他提意见,让他把话说得更完整。同学们也可以一起帮他修改不当的词语,在快乐的气氛中,使学生的口头作文水平得到提高。
写作前先让他们在课堂上交流,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想象,再在他们的交流过程中对语言表达进行规范性要求。这样,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们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受老师的限制。每当学生谈到精彩的场景描写时,涉及本班同学的,他们都听得特别入神,有时甚至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非常好。于是,每次作文,我都利用一切时机,让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甚至设奖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尽情倾吐出来,从而拉近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距离,极大地激发学生说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对习作有信心
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学生对写作有自信心,他才会有兴趣去写。我们平常都对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求过高,要求过多,急于求成,反而效果更差。面对学生不太喜欢习作的时候,我们更需要有一颗等待幼苗成长的心,宽容学生,允许他们出错,即使他们的写作语句不通,错字多,也别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渐渐地他们对写作就有了信心。
三、对学生适时表扬
在作文教学中,有部分学生接受能力强,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得比较快,而有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却很难提高。怎样使他们由不会写到会写呢?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
我班有一同学,每次习作都达不到要求,不会动笔写,字数不够,总是说没内容可写。于是,我就叫他写班上的事情,从最简单的事写起。比如说,今天的班干部做了什么事,得到了老师怎样的评价,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新鲜事……这些内容对他来说,应该不难写。尽管他所写的文章依旧语句不通顺,错别字多,字数不够,我也不会批评他。只要他有一点点进步,我都会对他的表现作出肯定和赞赏,并在班上读出来,全班一起表扬他。小小的鼓励,对我们老师来说只是花了课堂几分钟时间而已,但短短的几分钟却可以令一位学困生从不喜欢写到喜欢写。
四、有效点评,互相促进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我的作文评讲课中,指导学生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再由老师批改后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后,在用词、表达、修辞手法等方面写得好的,我就在班上表扬他们。通过对每个学生的点评,他们都会觉得很高兴,开始有写作的喜悦感、成功感,从而消除了他们对作文的畏惧。另外,我还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让全班同学将所有的作品全部看两次,并向该同学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再把“成果”发回给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达到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五、广泛阅读,以读促写
我们都知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写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要求很高,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为目前小学生最大的问题是知识和生活的积累太少,缺乏写作技巧,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要求学生要有大量阅读,在读中享受丰富的情感体验,要求学生真正把心放到文章里,把自己当成作者,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
通过让他们多读——多写——乐读——乐写,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实践证明,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阅读其他有益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