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教学中加强课外探究的尝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10735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一方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同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科学探究要求学生亲身经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而应该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也不再把课堂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因为探究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若在一节课时间内没有完成,则可在课外继续研究,着力拓展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培养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拓展视野,向大自然延伸
  
  自然界有花草树木、河流溪涧、珍禽异兽,还有各种自然景观,本身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
  1.就地取材,发挥校园环境的优势。校园里有花园、草地、绿树、生物角这些自然资源,这无疑为学生的课外探究创设了很好的场所。学生完全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观察,去关注自然、亲近自然。
  2.“开荒拓地”,组建课外实践园地。为了能让学生亲自动手参加种植、养殖等探究活动,有条件的学校可在校园内“开荒拓地”,组建课外实践园地,形成种植区、养殖区、大棚区、花卉区等区域。
  3.利用资源,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结合学校实际,比如建立养蚕实践基地,听取蚕农介绍经验,与他们一起研究。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视野,有的学生甚至说:“长大了,我要当养蚕专业户!”
  
  二、拓展题材,向社会延伸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它是学生开展课后探究活动的一方天地,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只有让学生真正在社会中学习、体验,才能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知、理解能力,并使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提高。
  1.网络优势,充分利用其丰富的教学资源。各级各类学校的校园网都已相继投入使用,教师、学生足不出户就可浏览校园内外的各类教学信息资源,这无疑是件让人兴奋的事。教师可适时提供学生相应的科学、科普网站的网址,让学生进行搜索、查询,以辅助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继续进行。
  2.充分利用学校、街道图书馆资源,使之为学生课后探究服务。一般来说,各级各类的小学(街道、社区图书馆)总有一定数量的藏书,少则几千册,多则数万册,这么庞大的图书资料库,弃之不用,很是可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多问个为什么,并时常带着问题到图书馆走走、看看,多去翻阅一些有关科学、科技方面的图书,以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学校、街道已建立了电子阅览室,这样的教学资源就更得充分利用了。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班级、学校、街道等部门组织的实践活动。一切创造都发源于实践,凡是在科技创新上有建树的人,大多是勇于实践,勇于探究的人。在物理课、生物课中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小发明、小创造比赛,夏令营等。这些活动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是能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符合少年儿童的天性。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妙想就会涌现,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课堂上难以理解、抽象的知识能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未知事物的兴趣也会水涨船高,真是一举多得。
  
  三、营造环境,向家庭延伸
  
  信息化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创新自我,让学生有更强的创造力、想象力、动手能力、观察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人生观。
  1.合理开发家庭资源,要求家长做探究科学的“引路者”、“促进者”和“组织者”。中小学生好奇心强,家长们可指导中小学生进行家庭饲养与种植植物、家庭科技藏书等。
  2.与家长一起完成操作,发挥家庭的力量,搭建探究舞台。如建立小卡片,布置家庭作业,家长陪伴参观各种科普展览,访问著名的科技作者等。由于家庭的支持、配合和引领,使学生探究热情更加高涨。
  面对如此多样的课程资源,科学教师要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在亲历探究活动中体会科学家如何思考问题,借以逐步地掌握科学探究的技巧和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态度和品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探究习惯和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袁妮)
其他文献
高尔基认为:"写人物要多行动少说话。"作文中,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记叙文,离不开写人。中国著名作家老舍曾说:"只有描写行动,人物才能站起来。"成功的动作描写主要可以体现人物内心
采用浸渍-还原和浸渍-焙烧-还原两种方法制备了Fe/TiO2和Ni/MgO/Al2O3催化剂,分别比较了它们在CO2加氢制低碳烃、CO2与CH4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浸渍-焙烧
普通高中阶段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课程。在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的第六章设计图样的绘制中,要求学生通过“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学习,掌握正投影法,能识读和绘制简单的三视图,以及能对三视图进行正确的尺寸标注。针对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识图和绘图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三视图”的教学,进行初步的
教无定法,但教育之道贵在得法。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奠基开始,教师的课堂教学按怎样的课堂环节展开就一直在探讨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er)做试验材料,以探讨硫离子对动物生殖、代谢、寿命等的影响.具体方法:在果蝇培养基中添加Na2S,浓度分别为100,200,300,400,500,600 mg /L,
以玻璃电极为内参比电极直接涂覆活性材料研制成功PVC膜盐酸苯海索离子选择性电极,盐酸苯海索含量在10-5~10-2mol/L时电极有能斯特响应,电极有较好的稳定性与重现性.用校准曲线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教学改革,而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主要体现就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只有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实现它真正的价值。有效的教学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是我们教师工作永恒的主题。一节课中,只有体现了课堂的有效性,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刺激他们的多层次思维。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在“两汉乐府诗”一章中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笔者认为有不少地方是需要进一步斟酌的:(一)《大风歌》不是由乐府机关负责演唱的;(二)《安世房中歌》也
复习课是对学生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的回顾、温习。复习能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及记忆。复习是学习之母,温故而知新。复习很重要,如果复习做到计划、有序,就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反之,就会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指导学生复习教学中,主要方法有如下几点。    一、认真备课、做好计划  复习课虽然只是复习学过的知识,但教师要认真回顾教学中的难点、重点,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复习课时间紧、内容多,课堂教学容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