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师迅速成长的必由之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的成长有多种方式,如,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同伴互助,阅读自己的专业书籍、专业杂志以及相关的书籍,特别是政治教师的成长,需要涉及的面非常宽。因此,政治教师不仅要不断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涉及文学、社会、军事等,而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的最好方式。教学反思的方式主要有课后的随笔、课前的同伴交流、录像课的反馈等,通过这样的积累,其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实现质的飞跃,教师也才会实现由“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学反思;教案反思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跳出庐山看庐山”这两句话说明了同样一个哲理——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客观地看待事物,防止主观偏见。教师在教学中,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备课、上课,如果不对自己的备课、上课做反思,很可能就会身在庐山不识庐山。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反思才有可能减少遗憾。教师只有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深入、冷静的思考,再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进行总结反思,才能提升认识,其教育教学行为才会实现质的飞跃,教师也才会实现由“教书型”教师向“学者型”教师的转变。
  既然教学反思这么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我的做法是坚持“每日三问”,即今天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什么?学生学会了什么?哪些还没有学会?明天该怎么做?也就是说教师要做好:教学前的教案反思,教学中的行为反思和教学后的反思。
  一、教学前对教案的反思
  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对自己的备课进行思考。因为从目前备课的现状来看,我们会自觉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验视作“标准答案”,不想更改和修正。因此,教师要么“教条主义”,照搬现成的教案;要么“经验主义”,过分依赖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出现,需要教师备课时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还可在课前与同伴交流,从而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以学生为本”“服务实践”的基础上,尽力减少遗憾。在教学前的理性思考,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以往的教学经验中,教师大多数关注教学后的反思,而忽视上课前的思考。其实,教师在教学前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缺补漏、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只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学生也可以参与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中要善于把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料引进课堂,这样才可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教材”是教书匠的表现,而“用教材教”则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标”“脑中有本”“目中有人”“手中有法”。
  二、对教学中的行为进行及时反思
  现代教学论倡导“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师生、生生间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互教互学、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学的情况,关注学生听课的反应,合作的情况,目标达成情况,特别是在教学中新生成问题的解决质量如何,这些都需要教师及时地反思,及时进行二次备课,甚至三次备课,从而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比如,一次我在教《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内容时,按照我的设计一直都进行地很顺利,突然一个学生举手站起来说:“老师,您分析了那么多,我就是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这时,如果我不解决这个问题,这堂课就会砸锅,怎么办?我稍微考虑后,决定用辩论的方式来解决。要求:(1)6个学生一组;(2)辩论的问题是“人之初,是性本恶,还是性本善”?(3)每个小组推选出代表进行汇报,没有发言的学生可以补充。这样,把问题交给学生,既较好地解决了新生成的问题,又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提高了教学效率。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部署,利用课堂上的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因势利导,另辟蹊径,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的生成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三、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性地在教学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比如,观看自己上课的录像,请同伴听课后进行交流,这种反思既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又能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还能使同行们少走弯路。根据反思的时间和周期,教学后的反思可以分为一节课后进行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的“课后思”。如从学生那里学到了什么?课堂中最精彩的片段是什么?如果重新上将如何改进?一周课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周后思”或“单元思”,对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的“月后思”,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为单位进行的“宏观反思”。从文体来分有论述式反思和记叙式反思。
  我校现行的教案中写“每课教学反思”“期中、期末教学质量分析”,就是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探索教学内容的更新表达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培养反思型教师。因此,我们一定要写好教学反思,长年坚持,教师的育人水平,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王福强.用心做教研:一线教师最需要的教研策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农二师教研室)
其他文献
前不久,在央视《等着我》节目现场,两位年逾七旬的老人紧紧相拥,老泪纵横。其中一位来自新疆的艾外都·阿不都老人,用带有浓重新疆口音的普通话,奋力说道:“姐姐,我想你了,我找你了,找了你53年……”被艾外都称为姐姐的老人名叫王香莲,她说:“当年我仅做了一件小事,你却惦记了半个多世纪。”在两位老人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绝处逢生,求医无果遇“药神”  1964年,对于新疆小伙子艾外都·阿不都来说,
摘 要:通过分析目前考生听力测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英语教学的实施策略,对初中生英语教学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力测试;解题技巧  听力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言技能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我们日常英语学习和中考复习不容忽视的一项主要内容。根据每年的《中考说明》,听力在我们中考中所占分值仍然很大。但由于缺少一定的语境氛围,听力已成为学生英语考试的“瓶颈”,尤其对于我
二0八所某新型步枪研发团队,组建于2014年,以研制世界先进水平的步枪系统为目标,研究方向涵盖系统总体、枪械、枪弹、光电瞄具等9大领域,代表着我国步枪系统发展的重要方向。  自某新型步枪系统立项以来,团队组织开展了多项技术攻关,构建了“五高一长”的研制体系,先后完成了原理样机、方案样机、初样机3个阶段共10轮样机的研制,试制样枪270余支,累計消耗弹药220余万发。  团队始终将解决部队现役装备存
有一天,学生吃课间餐时,我发现他们围在一起谈论着什么,于是我就悄悄听着。哦!原来,他们在谈论鸡蛋呢!有的说鸡蛋好吃,又香又嫩,有的却说鸡蛋会啮人,就是不喜欢吃。孩子们不同的表现,不禁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不就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吗?于是我们便以“小鸡蛋,大学问”为主题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随着活动的展开,学生即时写下的观察日记,表达了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对生活、人生的认识,心口一致,情理相融,真正做到
历史课程属于人文社会学科,必然要体现出一定的思想、社会、道德、价值等意识和观念。著名史学家白寿彝曾经说过,历史教育有三项任务:一是讲做人的道理;二是讲历代兴衰治乱之故;三是讲历史的前途。在目前的历史教学中,我们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历史知识的宽度和深度等,而往往忽视了利用历史学科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情感等方面的教育。  历史学科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问题,从总体上说,目前这方面
传统的德育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知识是第一位的,情感、态度、智力、能力等其他方面的价值是附属的,这种教学是缺失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的教学。新课改后,实行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观。教育部已经启动新一轮的德育课课程改革,要求中职德育课教学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而加速了过去以传授和“占有”知识为主要目的的德育学科
五严背景下,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真正做到“轻负担,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实施靠什么?靠课堂。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其效果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发展,决定着素质教育的成败,而“活动单导学”模式教学,无疑成为打造语文高效课堂的载体。  一、学有所得  “活动单导学”所倡导的“活动”则超越了单一的“书本世界”,回归到学生自我的“生活世界”,目的是
新课标关于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那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这些综合性学习呢?   一、找准契合点,大胆整合   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翔实科学的有关史料、历练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的三大突
摘要:小学数学是一门结构严谨的学科,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广大教师一直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而忽视了对他们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自己艺术化的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去,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他们对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兴趣;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所以,在强化新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成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积极因势利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从而使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一、让学生成为主人——关注学生生命的需要  人的孩童时期基本上是天真幼稚、无忧无虑、充满幻想的时期,对人生是朦胧的,人生发展定位还没有真正进入视野,但人们往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