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伯峻相关论文
本期赛题 这个过客路过一个茶水摊,分别向一个老人和一个小孩询问前方的路该怎么走。老人告诉他,过了一个坟地,再往前一拐,差不多就......
《汉语大词典》、《辞源》(修订本)是我国十分重要的汉语语文工具书,是古籍阅读者和古典文史研究者的重要参考书。当今,古籍越来越受......
《孟子》是典籍中重要的成语源,据刘青琬在《孟子成语解读》一文中的统计《,孟子》一书中余留下了264条成语,占全部现代汉语成语的......
孟子译注》(杨伯峻先生注)《梁惠王章句下·邹与鲁章》中有“不诛,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句,译者把这句话译为:“不杀罢,他们瞪......
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为《左传》学的集大成之作,是学界公认的《左传》最佳注本。但智者千虑,或有一失,该书中仍有一些可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9--01 正确标点的前提是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错误的标点其根源是对......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记载他及其弟子言行的《孟子》一书,集中表现了他的思想理论,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
学位
与民国同年诞生的中华书局,今年迎来其百岁华诞。百年中华书局人才荟萃,学养深厚、满腹经纶的编辑,可以列出一个颇为可观的名单—......
杨伯峻先生的是集大成之作,与之相关的论文数量众多.在阅读相关论文时有几点看法:一、杨注“阶”为“阶梯,作动词”,萧旭作“阶”......
“文学”一词首出《论语·先进》,但《论语》中的文学概念据杨伯峻《论语译注》所释,为“古代文献”之意,与同书《学而》篇中之“......
《左传》成公十四年有“不内酌饮”之句,杨伯峻注引杨树达说法认为此“酌饮”与定公四年之“勺饮”同,同时又指出此“勺饮”乃古代丧......
关于《论语》的诠释,学界多有争议之处。王力《古代汉语》和杨伯峻《论语译注》知名度都很高,但二者诠释存在不少差异,如在对"习""唯""......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成书五十余年来,以其平实晓畅而广布天下,但是其中义理犹有未妥处,故集其疑误十七则,予以商榷。......
1996年,我上大一。《现代汉语》的卢卓群老师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出了一个题目,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题目是这样的:俗话说,“三个臭皮......
我不止一次讲过,自己的人生观得之于《庄子》与《论语》。我最早接触《论语》,还是一九七三年“批林批孔”时,报上连载“《(论语)批注》......
<正>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见《子罕》篇)一句,到底应做如何解释,历来意见不一。最常见的解释是: 孔子偶尔(或很少)议论利、命和......
“二三”在古汉语中是一个词,它的基本用法是数词,表约数,如:“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孟子·尽心下》)(杨伯峻《孟子译注》译......
《春秋》书名语源,有从春夏秋冬中节取春秋二字的“错举说”,有保持传统仍称一年为春秋的“传统说”。考三代历法,夏有冬夏而无春秋,商......
<正>《孟子·离娄下》:"君子平其政,行辟人可也"一语,其中"辟"字,杨伯峻先生《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第1版,186页)释为:"辟─......
择取于鬯与杨伯峻先生对《春秋左传》某些条目的训诂结论进行比照分析,以说明于氏的某些校勘训诂成果即使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杨伯峻<孟子译注>在<孟子·公孙丑>章中的"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唯恐不伤人,函人唯恐伤人"译文中间补充上"如果不是如此,为......
《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句,"之"为动词是成立的。"无耻矣"中"矣"表单功能,"无耻矣"应该释为"没有耻辱之事了";"无耻之耻"只能是......
【正】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发行以来,海内瞩目.杨先生这部著作,连同他的《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等,雅俗共赏,不唯一般......
“劳之来之”语见于《孟子·滕文公上》:“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其中的“劳”和“来”在一些大学教材......
教育部组织编写的语文统编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选入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文。该文第128页注释①将“征于......
<正>《春秋左传注》是杨伯峻所著,书中引证丰富,对字词、句子的解释也比较详细,其学术成就亦为学术界所公认。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就......
《论语·公冶长第五》的末章是: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钱穆著的《论语新解》译为:“先生说:十家的小......
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是古籍译注方面的精品,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但该书的译注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如《论语·子罕》中"无......
<正>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诗经》和《楚辞》是赫然耸立的两座丰碑。《诗经》主要是北方中原地区的作品,语言质朴,以四言为主,反......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无邪”是什么意思?东汉包咸说:“归于正。”北宋程颢说:“思无邪者,诚也。”译......
关于闻一多的古经学研究,学界多有肯定性的总结,[1]鉴于此,对他在经学研究上的成就不再赘述。杨伯峻《论语译注?导言》注有云:“只因学......
西方有一句名言:签订条约就是为了撕毁。 车无辕不行,人无信不立。 据杨伯峻先生统计,《论语》有38处讲信。但政客的信用......
【正】 古代汉语虚词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一、古代汉语虚词虽然数目并不算多,但是使用却很经常。刘淇《助字辩略》(1711年)收入虚词4......
<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对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