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繁露》相关论文
董仲舒从个人循天道养生的角度,提出了“人其天之继欤”的著名思想,而其中所阐发的“中和养生”思想,更是非常深刻,发人深省。他指出,人......
《春秋繁露》(2019)主体以论辩的风格阐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的王道思想。《春秋繁露》中蕴含了丰富的“仁”学文化:“必仁且智”“仁......
《春秋繁露》构建“三王三统”,论证以《春秋》当新王、立新统。《白虎通》是经师第一次正式承认并讨论“三皇”问题,并且以伏羲“始......
董仲舒对阴阳的布位和运行法则所做的系统、详尽的说明,对于理解秦汉之际的宇宙论至关重要,而把握董子所依据的宇宙论图式,则是理......
“命”是中国早期思想史的一个基源性词汇,是中国哲学阐释的中心。董仲舒作为汉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其《春秋繁露》中,对于“......
西汉大儒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博士,他的代表作《春秋繁露》以设问法解《春秋》,完美地实践了启发式教学理念。其解《春秋》通常针对......
三、《春秋繁露》十六卷汉董仲舒撰南宋嘉定四年(1211)胡(木规)江右计台刻本。董仲舒,生于西汉文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79),卒于汉武......
《汉字文化》2005年第1期张凯先生《是“音十”而非“立早”》一文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拆“章”为“立早”作出一番考证以后,结......
一、两种不同的观点及其分歧所在 《礼记·学记》中的“今之教者”一段,王文锦先生的《礼记译解》(下文简称《译解》)标点......
徐复观通过对董仲舒的“天的哲学”的分析,认为董仲舒在为汉代政治体系寻求合法性依据的同时,依然继承了儒家思想与权力的紧张,即......
摘 要 天人关系对于中国文化来讲是一个重大的问题。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是为了他的统一思想和德主刑辅的治国方针提出根本依......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礼乐文化传统的国家,历来被称为礼仪之邦,礼乐并行,相须为用。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
[关键词]用教材教;理解,整合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21-0035-03 我带领高......
吴汝煜的《史记论稿》收集二十二篇论文,对司马迁其人与《史记》其书进行了综合研究。 司马迁与董仲舒在学术上有无师承关系?《史......
司马迁提出"究天人之际"撰史旨趣,标志着传统史学天人合一思维的形成。从理论渊源来讲,《周易》的天人合一思维,战国邹衍的五德终......
从文本与政治变迁的角度看,秦汉君主专制及其建构过程实质上是对旧有政治结构及其文化传统的消解过程。《吕氏春秋》、《新语》、......
[关键词]董仲舒,汉武帝,仕途,未受重用,儒法并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记述了董仲舒在汉......
《春秋繁露》阐明的道理大多是与《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相通的,其中有些篇章是对易学原理的细化和运用.董仲舒的天人思......
彩灯堪称中国民俗文化的奇葩,它植根于华夏故土已逾千年。彩灯兴起于汉代,《春秋繁露》中就有龙灯的记载。唐宋时,彩灯在市井乡间尤为......
从张祥龙所提出的现象学视角入手,通过对《春秋繁露》的研究,梳理出其中的时间意识.“元”作为《春秋繁露》的核心范畴,其本身就内......
董仲舒是汉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以儒家“仁”“礼”观念为核心,融合道、法、墨、黄老等诸家思想,并根据武帝朝社会现实的变化,提出了一......
语音史、词汇史、语法史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语音史和语法史相比,词汇史研究明显滞後,这与词汇研究的困难密切相关。......
猿和猴,本属同类,形象却略有差别,据《春秋繁露》:“猿似猴,大而黑,长前臂。” 多处文献则从本性加以区别,如: 唐代柳子厚:“蝯静而猴......
董仲舒在他的《春秋繁露》中构建了天,将其分为自然之天、道德之天、神灵之天,并吸收阴阳家思想第一次把天和阴阳结合起来,提出了......
《春秋繁露·止雨》“二十一年”的记载,从版本、朔日等方面来看,存在着讹误,后人也有所误解。但这并不影响它的史料价值,它在探讨......
董仲舒的《春秋繁露》通过发挥《春秋公羊传》的微言大义,在充分消化吸收先秦诸子学说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一套以“天”为基础的宇宙......
董子将“喜怒哀乐”与“春夏秋冬”比配合类,因为二者具有相同的属性“暖清寒暑”.而二者的合类,是在天人同构理论的前提之下进行......
从《春秋公羊传》到《春秋繁露》,儒学完成了由世俗到神化的转变。儒学神化理论宣扬君权至上,神化三纲五常,将封建等级秩序、政权......
董仲舒是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之一,哲学家和教育家,有“汉代孔子”之称。在先秦儒学向汉代经学的转变过程中,董仲舒起了十分重要的作......
摘要:《春秋繁露》一书包含数篇以“郊祀”为主题的篇章。郊祀原为国君于国都郊外祭祀至上神的典礼,《春秋繁露》依据《春秋》与《孝......
本文以汉代官方儒学的《春秋繁露》和道教经典《度人经》为具体个案,探讨了儒教与道教的关系,发现无论儒教和道教都具有神学特征,但二......
董仲舒《春秋繁露》作为汉儒政治思想代表作,具有传统德治典型性,但此种德治流于理想层面,其可行性几何,有何不足,如何将其可操作......
《春秋繁露》全面、系统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等等,现今我们要探究董仲舒儒家“通经政用”思想当从解读《春秋......
《春秋繁露》在阐释《春秋》经文内容时,并不局限于对《春秋》原意的解释,而是更倾向于近代阐释学所偏重的阐发,这恰恰也是《春秋纬》......
《春秋繁露》将“正元”与“灾异”视为《春秋》之“二端”,并通过其阐释天人理论,将人事、历史与上天之意旨连结在一起。《春秋纬》......
声训就是因声求义。中国古代的声训,兴起于先秦,如《易经》。到汉代,声训大行于世,如董仲书的《春秋繁露》、班固的《白虎通义》中都大......
《春秋繁露》一书中出现"观"字多达67次,"观"字在《春秋繁露》中的频繁出现体现了它在《春秋繁露》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观"的主要意思、......
对于《春秋繁露》五行诸篇是否为董仲舒所著,台湾和海外学者早有怀疑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大陆学者至今没有关注这个问题。......
在<春秋繁露>中,董仲舒解读<春秋公羊传>之法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他使用了几个概念和判断提示了对文本达成统一之理解的方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