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红花素-酪蛋白纳米复合物理化性质及其对藏红花素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athan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藏红花素(Crocin,Cro)是由藏红花酸和龙胆二糖或葡萄糖形成的一系列酯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栀子和藏红花中,是自然界中为数不多的水溶性类胡萝卜素。研究表明,藏红花素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功能,如抗炎症,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糖尿病等。然而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藏红花素的生物活性极易受到环境条件(如:光、热、氧、p H值)和食品添加剂的影响,导致稳定性偏低。酪蛋白(Casein,CN)作为一种天然的营养蛋白,可在食品级的溶剂中轻易地转化为纳米颗粒,通过自身携带的不同官能团以非特异性结合方式与多种化合物结合,并且能够有效保护生物活性物质,使其在光、热及氧等条件下不被降解,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运载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药物等。为提高藏红花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制备藏红花素-酪蛋白复合物(Cro/CN),研究其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合多光谱方法和分子模拟技术阐释藏红花素-酪蛋白的相互作用机制;最后将制备的复合物进行大鼠药代动力学实验,分析复合物对Cro生物利用度的影响。本研究为合理有效地开发藏红花素资源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的Cro与CN的最佳结合条件为:温度为37℃、pH为7.0、Cro与CN质量比为1:50。对差示扫描量热仪图谱分析发现复合物中没有Cro的熔融峰,说明Cro以非晶态负载在CN颗粒中。扫描电镜结果表明,Cro能够均匀镶嵌在CN的表面,二者具有较好的结合作用。复合物在4℃冰箱中储藏14 d后Cro的保留率远高于Cro水溶液的保留率,同样在65℃及紫外光照处理12 h后复合物体系稳定性虽然有所下降,但Cro保留率仍在80%左右,说明CN对Cro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因此,本章实验表明复合物中Cro与CN结合紧密,并且结构稳定。(2)采用多光谱方法研究了Cro与CN的结合机制。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Cro与CN的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且温度升高会影响复合物的稳定性。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为点数n均约为1,说明Cro与CN之间反应生成了摩尔比近为1:1的复合物。根据Van’t Hoff公式计算热力学参数得出Cro与CN主要的结合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并且在生成Cro/CN复合物的过程中,二者之间存在着能量转移,其结合距离r小于7nm,且0.5R0<r<1.5R0,表明CN向Cro转移能量。通过红外光谱发现CN的α-螺旋结构没有发生较大的改变,β-折叠含量增加而无规卷曲的含量减少。分子对接结果显示Cro结合到CN的活性囊中,形成了稳定的结构。(3)体外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Cro的DPPH·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在经过CN包埋后都有所下降,说明CN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Cro的抗氧化活性。模拟胃肠液的实验结果表明,CN作为Cro的载体,能够有效调控Cro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在模拟胃液中,Cro/CN复合物在3 h内释放率较低,剩余的Cro仍能够与CN有效结合维持稳定状态。在模拟肠液中,复合物中Cro的释放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在3 h之后仍有上升的趋势,最终释放率与游离Cro的释放率(77.74%)相近,达到72.21%,说明酪蛋白对Cro具有较好的缓释效果,有利于人体对其的充分吸收。药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以Cro/CN复合物的形式进行给药能够增加Cro在体内的吸收,有效缓释Cro,延长滞留时间,并且较游离Cro相比其AUC提高了约5倍。本章实验结果表明Cro与CN形成复合物后能有效缓释Cro,显著提高Cro的生物利用度,为Cro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淀粉与脂质的相互作用已被广泛研究,其对淀粉功能特性和营养价值有重要影响。淀粉与脂质的相互作用包括:对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的络合作用表现为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以及对甘油三酯的吸附作用表现为淀粉的吸油性。而这两种作用是否相互影响尚无人研究。因此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究淀粉-油体系中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及其对淀粉吸油性的影响,分为两方面:甘油三酯对淀粉-脂肪酸复合物形成的影响,以及淀粉-脂肪酸/脂肪酸酯复
以往的研究表明,在不同体系的金属材料超声点焊过程中,剧烈的物理化学变化会导致漩涡状或者网状反应相的形成。然而,这种特殊的漩涡结构的成型机制及其对超声波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方面的研究依然不够系统。特别是在Cu/Sn的超声波焊接研究中,很少发现或讨论过类似漩涡的结构。本文选用电子封装领域最基础的Cu/Sn体系金属材料进行超声波点焊实验。首先采用Cu/Sn箔/Cu三明治结构进行超声波焊接,确定了最佳焊接工
咸蛋和皮蛋是中国传统的蛋制品,在腌制过程中食盐、强碱等能破坏蛋黄中的脂蛋白,释放脂质且能使蛋黄在不加热的情况下形成凝胶。本论文以咸蛋和皮蛋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高盐、高盐-热协同、强碱等加工过程中蛋黄脂质特性的变化及蛋黄中水分、脂质的迁移,探索其对咸蛋、皮蛋蛋黄凝胶的影响。1.研究了鸭蛋在高盐、高盐-热协同和强碱加工条件下蛋黄脂质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高盐处理和高盐-热协同处理使
三叶苷(Trilobatin,TLB)主要来源于壳斗科柯属木姜叶柯(Lithocarpus litseifolius(Hance)Chun),是含有C6-C3-C6骨架的二氢查尔酮,具有降血糖、抗炎、神经保护和抗HIV-1多种药理活性,但其水溶性较低,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黄酮类化合物的传统增溶方法涉及的工艺复杂且载体材料存在潜在毒性。甜菊糖苷(Steviol glycosides,STE)是一种
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汽车制造业对钢材的要求日渐提高。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980兼具高强度、高塑韧性以及良好的经济效益等优点,能够满足汽车构件的用钢需求。目前,冷金属过渡焊(CMT)以其优异的焊接特点(热输入小、无飞溅)早已经普及运用于车身制造中,然而国内外对QP980的CMT焊接工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信息较为匮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钢材在汽车车身制造的推广和运用。因此,本文以GHS-90高强钢焊丝
作为多年生常绿乔木,苦槠每年的产籽量很高,苦槠籽可作为一种高产的野生淀粉新资源。目前苦槠籽的挥发性物质组成还未见报道,市场上的苦槠产品主要是苦槠淀粉经糊化凝胶后制成的产品,产品模式单一,附加值不高,尚未见到其他类型的苦槠产品,如即冲苦槠淀粉,苦槠资源未能被充分利用。水热处理是绿色环保的淀粉物理改性手段,因其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等特点,适合在苦槠产区的推广。本课题的采用不同的水热处理方法(韧化和湿
随着可生物降解金属材料的发展,镁基合金和铁基合金均因为降解速率及降解时的并发症等问题陷入技术瓶颈。Zn基合金则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新型可生物降解材料。它具有更优异的降解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纯Zn的力学性能较差。因此,本文通过添加不同含量Zr、Ag以及对各成分铸态合金进行轧制,研究合金元素Zr、Ag和热轧对Zn-1.5Cu-yAg-xZr合金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降解性能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合金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体力劳动的日益减少,全球范围内肥胖患者越来越多。肥胖已被WHO列为与艾滋病、吸烟齐名的三大人体健康杀手。胰脂肪酶是胰腺合成和分泌的主要脂解酶,在甘油三酯的高效消化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胰脂肪酶负责膳食脂肪总量50–70%的水解,将饮食中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单酯和脂肪酸后,被人体重新吸收合成自身所需脂肪。过多的脂肪堆积容易造成肥胖并引起冠心病、高血糖、心脏病、
流变铸造因其流程短、近终成形和成本低等优点,在轻量化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半固态浆料制备是流变铸造的核心,一直为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旨在自主开发倾转-振动法,以A356铝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与AnyCasting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倾转-振动条件下流场与温度场的变化,工艺参数和晶粒细化剂对半固态浆料微观组织的影响,结合三维重构探讨了半固态浆料微观组织形成机理,主要结论如下:(1)An
全世界约有1%左右的人口对麸质过敏,目前对乳糜泻患者唯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终身严格遵守无麸质饮食,以促进小肠黏膜及时恢复。面包是人们的主食之一,糙米营养丰富有望弥补无麸质面包营养不均衡的缺陷。但是糙米制品由于其高含量的膳食纤维,通常口感粗糙,适口性差。粉碎是提高糙米适口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本文研究了低温冲击磨(Low temperature impact mill,LTIM)粉碎对糙米粉营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