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为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下乡去基层创业创新,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让返乡创业人员享受平等的优惠便利政策,将其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基层创业金融体系,以优厚的政策支持激发农民工、大学生等的农村基层创业热情。这不但能够创造大量的本土化就业机会,就近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难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大力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为中小企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民工、大学生等群体返乡下乡去基层创业创新,加大对农村创业创新的扶持力度,让返乡创业人员享受平等的优惠便利政策,将其纳入公共服务范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基层创业金融体系,以优厚的政策支持激发农民工、大学生等的农村基层创业热情。这不但能够创造大量的本土化就业机会,就近就业,解决农民就业难题,提高当地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还能通过农户创业带动村镇工商业繁荣兴旺,既提高了收入,又便利了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返乡还能将在城市获取的丰富信息和创业“金点子”带回农村,通过乡土社会关系网络传播给其他农村居民,带动大家共同致富。然而,虽然农民得到了政策上的扶持,但事实上仍然存在诸多阻力,农民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信息渠道较为闭塞,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农民创业受阻。整体来看,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农户的线上、线下社会互动方式和家庭融资渠道都可能影响其创业决策,但现有研究对这三者间的具体关系和作用机制还缺乏深入的剖析。因此,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从微观视角分析了社会互动方式通过家庭融资行为影响农户创业的作用机制。在绪论中,本文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社会互动方式、融资行为与创业的相关文献,并简要阐明了本文研究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第一章,本文对样本从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进行特征分布描述,并简述农村居民线上、线下社会互动情况、农村家庭融资行为情况以及农户创业现状。第二章是对社会互动方式、家庭融资行为与农户创业的理论分析,先分析了社会互动方式对农户创业的影响以及社会互动方式对家庭融资行为的影响,然后加入家庭融资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社会互动方式通过家庭融资行为对农户创业产生的间接影响。第三章是实证分析,基于2018年CFPS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运用OLS和Logit模型进行回归结果估计,并进行了内生性检验。最后通过对全文系统性归纳和梳理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农村居民社会互动方式越广,农户做出创业决策的可能性越大;第二,社会互动方式对农户的家庭融资总额、非正规融资和正规融资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社会互动方式能够有效拓宽家庭创业融资途径;第三,非正规融资和正规融资对家庭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通畅的融资渠道能有效促进家庭创业;第四,家庭融资总额、非正规融资和正规融资在社会互动方式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中均存在中介效应,即社会互动方式对农户创业的融资中介效应。在社会互动方式对农户创业的影响机制中,家庭融资总额的中介效应主要来源于非正规融资,即社会互动方式主要通过影响家庭非正规融资间接影响农户创业,同时社会互动方式还对农户创业有直接影响,表明这种中介效应是一种部分中介效应。基于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了更好地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激发农村居民创业活力,各级政府部门应创造更多便于农村居民社会互动的平台、培育与家庭融资和创业相关的服务机构、规范监管民间金融市场,缓解农户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境,从而为农户创业提供更坚强的资金支撑。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要求。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有强大的关联性,乡村旅游对乡村振兴有强大的带动性。乡村旅游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倾斜,乡村旅游的发展如火如荼,乡村旅游对于乡村经济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乡村旅游业内部竞争激烈,研究游客感知价值与重返意图的关系,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那些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农民生存问题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战略。易地扶贫搬迁不仅要实现移民“搬得出”,而且要让移民“稳得住”、“能致富”。目前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已经进入到以后续扶持为主的新阶段,移民在新的生活环境中出现了诸多的困难,加大对移民的帮扶力度势在必行,因此,对移民的社会适应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湖北省阳新县易地扶贫搬迁样本村展开研究,运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面临着严重且复杂的农村贫困治理难题,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各级政府和全国人民坚持不懈地长期开展贫困治理工作,到2020年,农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历史性地消除了绝对贫困,也为国际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绝对贫困的消除并非减贫道路的终点,相对贫困依然存在,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地区的深层次矛盾仍然突出。然而,目前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更多关注收入层贫困,对支出端考虑较少,事实上
休闲农业作为一类新兴的农业产业具备高效和绿色的产业特点,同时能够作为一条高效的纽带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手段。休闲农业消费活动是休闲农业经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和农村地区吸收资金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休闲农业消费是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休闲农业消费十分活跃,
目前中国城乡之间、乡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收入差距,农户的经济状况、生活质量仍有较大的改善空间,这些群体的经济获得感也有待进一步提升。从2010年起,农业部、国家旅游局每年进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的认定,促进农户就业增收,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农旅融合作为一个推动农户致富的重要途径,为切实增强农户经济获得感创造了新的路径。因此,研究农旅融合对农户经济获得感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按照“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电商不断下沉到农村市场,农村电商俨然已成为农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的一个增长极。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农村电商凭借抖音快手等平台为农产品直播带货提供的流量红利,大数据处理带来的供需关系匹配,及线上下单和物流的非接触配送等优势,在县域经济上发挥了稳产保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作用。由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新时代下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促使人民对农产品的绿色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2022年中央
农村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同时也能指明“三农”问题解决的方向。根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乡村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占重要地位,需要充分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是应对疫情影响下全球化挑战的压舱石,相比世界范围内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经验,我国提出了更高发展要求,即深入贯彻习近平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由于人口流动和生育成本等因素导致农村出现少子化和空心化的现象,再加上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相对滞后,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诸多困难。当前,适应经济发展和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模式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老年人养老面临什么具体问题?需要怎样应对和解决?这是本文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研究旨在了解山西省S县农村居民的养老现状、农村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任务指出,2021年全国粮食种植规模要与往年保持一致、全年农业用地产出的粮食产值要达到6.5亿斤以上;同时,为了确保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应,文件强调“十四五”期间各省(包括新疆、北京等自治区或直辖市)不仅要保障粮食等作物种植规模的稳定,更要提高每亩地的单位产量的水平,足以证明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重要意义。据《二〇二〇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
随着互联网金融迅速抢占大量金融市场的份额,尤其是2020年爆发的新冠疫情,加速了金融业务向线上的转移,这些都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商业银行传统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现实情况,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流失状况愈发严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工作,商业银行如何借助数字化转型,提高客户关系管理的水平,提升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是当前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即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