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在扶脾柔肝方联合卡维地洛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肝功能、肠道屏障指标,门静脉内径等变化情况,以探讨扶脾柔肝方联合卡维地洛降低门静脉压力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60例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治疗方案按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片执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脾柔肝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疗效、门静脉内径,肝功能、肠道屏障,体重、腹围等变化。
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80.0%>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显示,治疗组(76.7%)比对照组(5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疗后脸色晦暗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恶心不适、下肢浮肿较治疗前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以及腧色晦暗症状上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脸色晦暗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治疗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4.肠道屏障指标比较:两组组内对比显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说明两组方案均能改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差异柯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对比显示,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门静脉内径比较:治疗f{仃两组确:门静脉l~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说明两组可以进行对比;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显示门静脉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对比显示,治疗组门静脉内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在ALT、AST、TBIL、ALB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ALB较治疗前都一定程度的升i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对比,治疗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ALB时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组内以及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8.体重、腹围、24h尿量比较:治疗前两组在体重、腹围和24小时尿量指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体重、腹围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24小时尿量较治疗前增多,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腹围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两组腹水分度比较:两组在治疗前腹水分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两组具有可比意义(P>O.05)。按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腹水分度值,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分级统计有效率显示,对照纰要比治疗组低,5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扶脾柔肝:疗组较卡维地洛组更能缓解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对改善门静脉内径、肝功能,防止肝细胞及肠道粘膜继续受损,阻滞或减慢肝硬化病程发展有一定疗效。本研究在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生推荐应用。
方法:将60例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治疗方案按基础治疗加卡维地洛片执行,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脾柔肝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综合疗效、中医症状疗效、门静脉内径,肝功能、肠道屏障,体重、腹围等变化。
结果:1.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治疗组大于对照组,80.0%>6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中医症状疗效比较: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显示,治疗组(76.7%)比对照组(56.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主要中医症状积分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治疗后脸色晦暗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腹部胀大、青筋暴露、恶心不适、下肢浮肿较治疗前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神疲乏力、食少纳呆以及腧色晦暗症状上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比较,两组脸色晦暗无明显差异,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症状治疗组分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
4.肠道屏障指标比较:两组组内对比显示,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说明两组方案均能改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差异柯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治疗后对比显示,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D-乳酸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5门静脉内径比较:治疗f{仃两组确:门静脉l~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说明两组可以进行对比;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显示门静脉内径均较治疗前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对比显示,治疗组门静脉内径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6.肝功能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在ALT、AST、TBIL、ALB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ALB较治疗前都一定程度的升i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对比,治疗组ALT、AST、TBIL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ALB时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凝血酶原时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组内以及组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8.体重、腹围、24h尿量比较:治疗前两组在体重、腹围和24小时尿量指标上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体重、腹围较治疗前均有一定程度下降,24小时尿量较治疗前增多,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腹围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治疗后24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两组腹水分度比较:两组在治疗前腹水分度值比较无明显差异性,两组具有可比意义(P>O.05)。按疗程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的腹水分度值,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0.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分级统计有效率显示,对照纰要比治疗组低,57%<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扶脾柔肝:疗组较卡维地洛组更能缓解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及体征,对改善门静脉内径、肝功能,防止肝细胞及肠道粘膜继续受损,阻滞或减慢肝硬化病程发展有一定疗效。本研究在减少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医生推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