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会话语篇中的连贯——以美剧《绝望的主妇》为例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贯是语篇的基本特性,长期以来都是语言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传统的语言学倾向于从语义和语用角度方分析语篇的连贯机制。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的程度上让我们对语篇连贯机制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同时,这些研究也存在着自身的不足。它们大多都忽视了人类的心理认知在语篇连贯中所起的作用。因此,本文试图从一种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有关语言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的角度去探讨会话语篇的连贯机制。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是由法国学者斯珀伯(Dan Sperber)和英国学者威尔逊(Deirdre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将交际视为一种心理认知活动,认为人类的认知是以最大关联为取向,而交际则是以最佳关联为取向的。连贯不是语篇作为静态语言单位所固有的属性,而是在动态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本文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明示—推理的交际模式为基本研究框架,将语篇连贯置于动态的交际过程中探讨会话语篇的连贯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目的的变化,例如,越来越多的学生将英语作为寻找理想工作和取得更好受教育机会的工具,英语的实用技能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些技能当中,听力技能,因其重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1965年Zadeh教授在其论文“模糊集”中提出了模糊概念与理论,随后美国著名生成语义学者Lakoff受其影响,首次提出了“模糊限制语”这一术语。作为
QuantumResearchGroup作为全球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开发并销售用于转换和控制应用的电容式感应IC,这些产品使用了我们自有专利电荷转移(QT)电容式感应技术。所以我认为在2006年中,移动电话上的新一代触摸屏技术、电容式触摸屏和其他2D输入设备将是技术和产品的热点。同时,大批量的消费类应用(包括家用电器和音频/视频系统)、家庭安全、医疗、汽车、无线应用、RFID和大大简化触摸屏
传统的翻译理论把“忠实”、“对等”作为评判译文优劣的标准,将作为翻译活动主体的译者置于边缘地位,忽略其主观能动作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翻译理论界的“文化转向”
隐喻在我们的概念系统中,对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二语习得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语言的迁移,而且存在着概念和隐喻的迁移。动物是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概念图示,几乎人们熟知的
《午夜的孩子》是英国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的代表作,获得了包括英国最高文学奖布克奖在内的多项大奖。拉什迪虽出生于一个伊斯兰教的印度家庭,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