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辐射强度序列的空间目标姿态和形状快速反演技术研究

来源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zhl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外成像目标识别在空间目标监视、导弹制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远距离小尺寸目标在红外图像中表现为点目标,难以获取目标的纹理结构和形状信息,点目标的识别一直以来都是红外目标识别中的难点问题,此时,提取和分析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提供了获取目标姿态和形状信息的重要途径,对于点目标的识别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辐射强度序列的姿态和形状反演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广泛应用于小行星、空间人工目标特性分析等领域。基于平面元凸体辐射强度模型的空间目标辐射强度序列反演是当前广泛采用的技术,但是此技术需要对大量的形状参数和复杂的非线性姿态参数进行优化,具有极高的计算复杂度,难以在天基、弹载等计算资源有限的平台上进行应用,因此,设计高效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反演算法对于推广辐射强度序列反演技术应用范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这一研究课题,以空间弹头类目标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对空间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进行仿真是研究红外辐射强度序列反演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仿真精度起着关键的决定作用。论文对于不规则进动姿态仿真中长时间数字积分导致的误差积累问题,利用椭圆函数的周期性,设计了新的姿态计算方案,实现了姿态计算仅需在二分之一旋转周期内进行数字积分,缩短了积分时间,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姿态运动模式与空间目标的质量分布与初始旋转状态密切相关,是目标识别的重要特征,论文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空间目标在作旋转、规则和不规则正负进动时的姿态运动特征和红外辐射强度序列时间变化规律及频谱特性,利用红外辐射强度序列进行姿态运动模式鉴别,结果显示红外辐射强度序列及其频谱有助于区分旋转和进动,但难以对规则和非规则正负进动进行鉴别。
  形状模型复杂是造成基于平面元凸体辐射模型的姿态和形状反演方案计算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论文结合弹道导弹防御的研究背景,研究了锥体形状约束下的姿态和形状反演问题,通过简化形状模型降低反演的计算复杂度。推导了锥体目标投影函数的数学表达,实现了对锥体形状的紧凑表达,进而构建了锥体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序列模型。针对目标表面的温度变化问题,设计了基于滑动窗口的锥体目标章动角和半锥角估计算法。与基于平面元凸体辐射模型的反演方案相比,所提方案使用的形状模型大大简化,在计算复杂度大大降低的同时,提高了在目标表面温度变化时姿态和形状的反演精度。
  应对除了锥体之外的锥球体、抛物体弹头类目标有着明确的现实需求,使用锥体模型不足以对上述形状的辐射特性进行描述,严重影响着基于锥体模型的反演方案对于姿态和形状参数的估计精度,如何以较小的形状模型复杂度代价实现对上述形状辐射特性的高精度描述成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论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基于锥面投影函数的轴对称目标投影函数表达方式。该表达使用一组具有不同半锥角的截头圆锥面近似轴对称目标的表面,从而将轴对称目标的投影函数表示为一组锥面投影函数的线型组合。该模型使用的参数数量与锥体模型相比并未显著增加,且复杂度远远低于平面元凸体模型。针对反演过程中需要优化的参数空间维度过高的问题,设计了新的优化方案对目标的章动角、角动量方位和形状表示进行估计,通过在估计过程中分离形状和姿态参数,达到了仅在姿态参数空间上进行优化的效果。与原优化方案相比,降低了需要优化的参数的维度,提高了优化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够有效估计目标的章动角。但是由于目标形状的对称性,难以进行有效的目标形状估计。
  同时对姿态和形状参数进行估计导致未知参数空间维度过高是基于形状模型的反演方案所面临的共同问题,论文提出利用空间目标和探测器之间的相对接近运动对目标的姿态进行单独估计。在反射辐射强度序列瞬时频率模型的基础上,构造了红外辐射强度序列的瞬时频率模型,进而使用傅里叶序列拟合提取红外辐射强度序列的瞬时频率进行模型拟合估计目标的章动角和进动轴方向。与基于形状模型的反演方案相比,此方法避免了复杂的形状建模问题及在形状参数空间上的优化计算,仅在姿态参数空间上进行优化,计算复杂度显著降低。仿真实验验证了所用红外辐射强度序列瞬时频率模型的有效性,以及利用相对运动信息估计空间目标姿态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不拘泥于各个维度的含义,自由一词都足以让你向往。可以说,人类社会曲折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在物质上争取更高层次的富有,以及在精神上追求自由的奋斗历程。而如今,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无疑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探索自然,追求更高层次物质享受和精神自由的重大实践。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原著中的自由思想进行系统地梳理,形成了最基本的研究路径,而解读文本则是本文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本文十分注意
清代中叶以来,《楚辞·远游》为屈原所作的传统说法遭到学者质疑。此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作者论争成为《远游》研究的焦点。本文第一部分对此二百年间《远游》研究史进行了梳理,此阶段《远游》研究由于过分关注作者、创作时代而相对忽视了其作为游仙诗的艺术特色、对后世的影响等。本文第二部分,结合先秦典籍,深入剖析《远游》的思想内容,指出《远游》是一篇以仙游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补充,以五行思想为远游时空框架的体
在变电设备运维检修中,使用红外检测仪器诊断被检设备的热故障是一种运用广泛且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方面红外成像仪器与被检设备不接触,具有检测快捷方便、不具侵扰性等特点,不会对被检设备产生物理、化学损伤;另一方面行业主管部门及各单位制定并不断更新红外检测工作的标准及作业指导,方便检测人员学习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电网运维检修的效率。红外图像处理、设备热故障状态诊断、故障区域确定逐渐成为了变电设备日常红外检测工
学位
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通过赋予一些用户选择权,放开售电侧,形成了“多买方-多卖方”的市场结构。售电公司作为体现市场分工、集结用户资源、分摊市场风险的市场主体,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考虑到售电公司是新兴的市场主体,其理论知识和市场经验对匮乏,论文旨在对售电公司的核心业务——购售电业务的决策过程进行研究。  售电公司购售电决策中的三个核心问题是购电数量、购电组合和售电价格。在竞争性的零售市场中,售电公
学位
电力行业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电力行业始终保持高速、稳定的发展。在大量历史数据的环境下,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处理及预测,掌握其内在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对电厂发电量的计划安排、电气设备的检修维护以及电网的建设计划等工作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得到一个准确的预测结果也就成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规划、安全调度以及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一环。本文主要就是研究利用大量历史数据进
学位
我国是纺织大国,纺织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织物质量是关键,织物疵点的检测更是重中之重。目前,绝大多数生产线还在用人工进行疵点检测,人工检测的速度慢、效率低,很容易受检测人员的主观影响而漏检和错检。随着机器视觉的发展,纺织行业也开始运用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这些技术的发展使得疵点检测实现自动化,从而达到快速和高效的目的。  如今,国内外学者发表了大量的相关文章和研究成果,但是较为成熟的
学位
目前结构复杂、系统维度大的大规模网络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大规模网络可控性的研究不仅需要判别网络系统是否完全可控,由网络规模大所带来的完成控制过程时间久、效率低等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大规模网络的 K 步可控性研究,通过探讨网络系统达到完全可控状态时的控制步数,对网络系统的可控性能进行评估,研究结果对于大规模网络的性能分析与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传统的可控性理论为背景,引入能控
组合积分系统广泛存在于各种流程工业中,但关于此类系统的控制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对组合积分系统的控制仍采用传统控制算法,将其近似处理为低阶纯滞后过程并实施控制。但传统控制策略需要精确数学模型且存在控制精度低、稳定性较差、无法实现控制量约束等问题;此外,随着能源环境和经济效益要求的提升,对工业控制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因此打破传统控制策略,寻求控制质量更好的组合积分系统先进控制算法十分必要。  广义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和癌症类型的早期脑肿瘤,它起源于胶质细胞。基于深度学习的解决方案在脑肿瘤图像分析和计算机辅助诊断中是灵活的,但是它没有获得期望的精度。准确有效的脑图像分割对脑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人员不断致力于提高脑肿瘤分割的准确性,从而临床医生可以完美地进行诊断。  本文利用具有残差块的级联各向异性膨胀卷积神经网络(CNN),将脑肿瘤分为三个层次,即全瘤或水肿、增强型肿瘤和非增强型肿瘤或核
学位
高压直流输电已经成为了我国跨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交直流混合输电的格局已在多个大区电网中形成,其工作机理、运行方式、故障电气特征与传统交流电力系统有很大差异,在故障工况下因交直流系统的相互作用会派生出新的电磁特征。近年来我国电网的运行实践已经表明,这些新的电磁特征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交流系统继电保护的判别,并已成为引发交流继电保护不正确动作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交直流系统相互作用引起电磁暂态过程,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