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气补肺活血化痰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影响,探讨其疗效,安全性及作用机制,为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135例COPD稳定期Ⅱ级,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证患者,其中90例为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45例为COPD稳定期非营养不良患者。90例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运用SPSS20.00统计软件分析,生成随机编码并进行随机样本分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另45例COPD稳定期非营养不良患者为非营养不良组。治疗组予参芪补肺汤+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非营养不良组予参芪补肺汤+常规西医治疗,以4周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慢阻肺患者自我测试评估(CAT)问卷、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营养指标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中TNF-a的变化。
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非营养不良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非营养不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4%;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AT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CAT评分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非营养不良组比较CAT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FEV1、FEV1/FVC较治疗前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治疗后,治疗组营养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非营养不良组营养学各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营养学各指标较对照组及非营养不良组升高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TNF-a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TNF-a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F-a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益气补肺活血化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稳定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的发生可能与TNF-a水平上升相关,但经治疗后益气补肺活血化痰能改善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他因素作用。
3.益气补肺活血化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与临床。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选取135例COPD稳定期Ⅱ级,中医辨证为肺气虚证患者,其中90例为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45例为COPD稳定期非营养不良患者。90例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运用SPSS20.00统计软件分析,生成随机编码并进行随机样本分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另45例COPD稳定期非营养不良患者为非营养不良组。治疗组予参芪补肺汤+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非营养不良组予参芪补肺汤+常规西医治疗,以4周一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积分,慢阻肺患者自我测试评估(CAT)问卷、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营养指标体重指数(BMI)、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外周血中TNF-a的变化。
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较非营养不良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7%,非营养不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1.4%;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比较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CAT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CAT评分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CAT评分下降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非营养不良组比较CAT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FEV1、FEV1/FVC较治疗前比较有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FEV1、FEV1/FVC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肺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治疗后,治疗组营养学各指标较治疗前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非营养不良组营养学各指标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营养学各指标较对照组及非营养不良组升高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TNF-a高于非营养不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非营养不良组TNF-a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NF-a较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1.益气补肺活血化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营养状态,稳定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的发生可能与TNF-a水平上升相关,但经治疗后益气补肺活血化痰能改善COPD稳定期营养不良患者的营养状态,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他因素作用。
3.益气补肺活血化痰法治疗COPD稳定期肺气虚证营养不良患者安全性良好,可应用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