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加萸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来源 :贵阳中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RUOFE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陈颜主任医师改良方“六合加萸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变化,评价“六合加萸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专科门诊120例病人,均符合RE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六合加萸汤进行加减”,对照组60例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 po bid、铝碳酸镁片1g po tid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po tid,每组均从开始到结束共观察变化4周。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填写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表,通过自身前后积分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数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4.0中的参数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对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六合加萸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29.10±3.62、7.60±7.83,各项症状分数经分析计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28.97±3.09、9.73±7.06,各项症状分数经分析计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过中药与西药治疗后两个组各项症状都有显著改善。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经分析后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于烧心症状,P为0.039<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对于烧心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西药组;但对于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P值分别为0.114,0.128,0.294,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对于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的积分改善相当。症状总积分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经分析后均不满足正态分布,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治疗前总积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症状组内前后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分析后六合加萸汤组的症状总积分改善优于西药组。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临床治疗过程中无效的共有14例,痊愈、显效、有效加起来共106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6例、16例、22例、6例,对照组治疗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8例、16例、28例、8例,六合加萸汤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7%,经统计分析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六合加萸汤组的中医症状疗效与西药组疗效相当。
  2.服药前后所有患者的安全检查无明显异常,不良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未被发现,表明六合加萸汤目前安全性尚有保障。
  结论:陈颜主任医师改良方“六合加萸汤”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证RE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就目前一切资料显示安全性尚有保障,值得肯定与进一步研究探讨。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对比观察简易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对脑血管意外(cerebrovascular accident,CVA)后肢体痉挛期患者治疗前后痉挛状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探究简易穴位埋线对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临床疗效的增效作用。  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60例处于CVA后痉挛期的患者随机分为埋线+针刺组30例(予简易穴位埋线联合常规针刺治疗)与针刺组30例
目的:本课题采用点按推拿四步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观察其临床疗效及其对围绝经期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围绝经期心肾不交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推拿组(点按推拿四步疗法)与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每组各30例。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分别记录受试者在治疗前、第一个疗程、第二个疗程及随访期(治疗结束1个月后)以上4个时间点的各项评分结果,观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耳揿针和安慰针对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评价耳穴揿针贴压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是否存在针刺安慰效应,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焦虑情况和对血清PGF2α、PGE2的影响。  方法:选取符合本次研究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共60例,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将临床招募到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揿针组(30例)和安慰针组(30例),对受试者设盲。两组患者均从月经来潮的前5天(以上一周期月经来潮的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评价单纯动气针法、单纯颈肌等长收缩训练法、动气针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训练法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探寻临床治疗颈椎病颈痛简便有效的方法  方法:对纳入研究的69例颈椎病颈痛的有效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单纯动气针组、单纯颈肌等长收缩训练组、动气针法结合颈肌等长收缩训练组,每组23例。三组均每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10天。分别于第一次治疗前、第五次治疗后、末次治疗
学位
目的:对比研究八髎穴与夹脊穴电针为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选穴依据,为八髎穴与夹脊穴电针治疗本病提供方法依据。  方法:依据诊断及纳入标准,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者随机分为八髎穴组和夹脊穴组,每组各30例,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1疗程结束后休息2天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运用JOA、VA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观察两组受试者
目的:通过观察苗医擂火神针治疗组对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其他症状积分的影响,观察苗医擂火神针对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苗医门诊中收集60例(符合本课题相关标准)25至70岁的肩背部肌筋膜炎患者,并采用抽签法随机分成苗医擂火神针治疗组30例,中医雷火神针对照组30例。苗医擂火神针组30例采
目的:  运用不同层次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观察腹腔内脏脂肪的变化,比较不同层次穴位埋线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共纳入6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脂肪层穴位埋线组和肌肉层穴位埋线组,每组30例。每周治疗1次,4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腹腔内脏脂肪厚度、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WC)、臀围(HC)及临床疗效。  结果:  1.两组
目的: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通过临床观察,验证补肺清肝化瘀合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观察药物反应,验证其安全性。  方法:  1.病例选择: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放射性肺炎患者80例,经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口服补肺清肝化瘀合剂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口服糖皮质激素)各40例,受试患者入组前均经过全面评估病情,符合试验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的:本课题主要通过观察抗Hp铋剂四联疗法联合“胃康3号”配方颗粒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肝胃不和型)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表现、Hp根除率及IL-8、TNF-α在血清中的含量,对其进行深入客观的临床评价,以期探讨疏肝健脾、理气和胃法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肝胃不和型)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的研究依据。  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60例Hp相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分为对照组、治疗
本文从以下两部分进行了阐述: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蟾灵膏控制气滞血瘀型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相应的指标及症状积分以客观评价蟾灵膏对气滞血瘀型患者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试验进行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146例,根据是否服用蟾灵膏,分为治疗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接受阿片类药物治疗,治疗组接受阿片类药物+蟾灵膏治疗,以14天为1疗程。试验期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