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陈颜主任医师改良方“六合加萸汤”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变化,评价“六合加萸汤”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专科门诊120例病人,均符合RE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六合加萸汤进行加减”,对照组60例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 po bid、铝碳酸镁片1g po tid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po tid,每组均从开始到结束共观察变化4周。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填写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表,通过自身前后积分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数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4.0中的参数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对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六合加萸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29.10±3.62、7.60±7.83,各项症状分数经分析计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28.97±3.09、9.73±7.06,各项症状分数经分析计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过中药与西药治疗后两个组各项症状都有显著改善。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经分析后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于烧心症状,P为0.039<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对于烧心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西药组;但对于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P值分别为0.114,0.128,0.294,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对于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的积分改善相当。症状总积分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经分析后均不满足正态分布,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治疗前总积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症状组内前后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分析后六合加萸汤组的症状总积分改善优于西药组。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临床治疗过程中无效的共有14例,痊愈、显效、有效加起来共106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6例、16例、22例、6例,对照组治疗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8例、16例、28例、8例,六合加萸汤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7%,经统计分析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六合加萸汤组的中医症状疗效与西药组疗效相当。
2.服药前后所有患者的安全检查无明显异常,不良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未被发现,表明六合加萸汤目前安全性尚有保障。
结论:陈颜主任医师改良方“六合加萸汤”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证RE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就目前一切资料显示安全性尚有保障,值得肯定与进一步研究探讨。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脾胃专科门诊120例病人,均符合RE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肝胃郁热证诊断标准,随机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六合加萸汤进行加减”,对照组60例用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20mg po bid、铝碳酸镁片1g po tid及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5mg po tid,每组均从开始到结束共观察变化4周。4周为一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填写反流性食管炎症状评分表,通过自身前后积分进行对照,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分数变化,评价其治疗效果。采用统计软件SPSS24.0中的参数检验及非参数检验等对本研究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1.六合加萸汤组治疗前后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29.10±3.62、7.60±7.83,各项症状分数经分析计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西药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进行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总积分分别为28.97±3.09、9.73±7.06,各项症状分数经分析计算后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过中药与西药治疗后两个组各项症状都有显著改善。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比较,经分析后不满足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对于烧心症状,P为0.039<0.05,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对于烧心症状改善方面中药组优于西药组;但对于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P值分别为0.114,0.128,0.294,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组对于胸骨后疼痛、反酸、反食等症状的积分改善相当。症状总积分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积分经分析后均不满足正态分布,经非参数检验,两组治疗前总积分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症状组内前后比较P<0.01,两组治疗后症状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经分析后六合加萸汤组的症状总积分改善优于西药组。中医症状疗效方面,临床治疗过程中无效的共有14例,痊愈、显效、有效加起来共106例,治疗后治疗组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6例、16例、22例、6例,对照组治疗后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8例、16例、28例、8例,六合加萸汤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7%,经统计分析两组中医症状疗效无显著性差别(P>0.05),提示六合加萸汤组的中医症状疗效与西药组疗效相当。
2.服药前后所有患者的安全检查无明显异常,不良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未被发现,表明六合加萸汤目前安全性尚有保障。
结论:陈颜主任医师改良方“六合加萸汤”能明显改善肝胃郁热证RE患者的消化系统症状,临床疗效确切,且就目前一切资料显示安全性尚有保障,值得肯定与进一步研究探讨。